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杨永宗

月刊

1007-3949

dmzzbjb@163.net

0734-8160765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rteriosclero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状RNA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杨钦杜冰鑫杨晔颖李芮...
    737-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circRNA的结构相对稳定且组织表达具有时序性和特异性,因而成为近期生物医学研究热点之一.心力衰竭(HF)多由原发性心肌损害及心脏负荷过重导致的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心脏病变,即心脏泵血无法满足全身组织代谢所需,是众多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研究发现circRNA可能与HF进程中的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凋亡、自噬以及心肌纤维化等密切相关,其在HF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该文将从circRNA的形成分类、功能形式及在HF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HF提供新思路.

    环状RNA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细胞凋亡自噬

    茶黄素对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石萌萌黄锐黄子乐胡军威...
    747-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茶黄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50 μmol/L茶黄素、10 μmol/L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预处理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随后加入100 mg/Lox-LDL刺激细胞24 h建立泡沫细胞模型.通过CCK-8法和LDH释放量检测茶黄素对THP-1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释放.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积累,DiL标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DiL-ox-LDL)染色检测脂质摄取,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脂质摄取、胆固醇外排及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100 mg/L的ox-LDL处理,THP-1巨噬细胞活力明显降低,脂质摄取、积累明显增加,脂质摄取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胆固醇外排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炎症与ROS水平明显增加,髓过氧化物酶(MPO)和NADPH氧化酶2(NOX2)表达增加(P<0.05);加入茶黄素后,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内脂质积累明显减少,脂质摄取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胆固醇外排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表达与释放明显降低,ROS水平降低,MPO与NOX2表达减少(P<0.05).茶黄素预处理改变了 NRF2信号通路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的表达,增加了 NRF2核易位,减缓了细胞内氧化应激.ML385预处理细胞后,NRF2、HO-1、KEAP1和CD3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茶黄素可以显著抑制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并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减缓了氧化应激.

    茶黄素泡沫细胞THP-1巨噬细胞氧化应激

    氢分子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上调能量代谢减轻重度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心肌损伤

    刘香楠李庭庭张昕杨万超...
    756-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氢分子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液压冲击损伤(FPI)法诱导TBI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组和氢分子治疗组,每组24只,术后48 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心肌损伤及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抑制因子1(IF-1)、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核心亚基S7(NDUFS7)、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水平.观察并记录大鼠创伤后超声心动图的改变、7天生存率和体质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大鼠cTnT水平明显升高,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经氢分子治疗后上述病理改变显著改善.TBI组心肌组织间存在心肌条索紊乱并伴随红细胞浸润,心肌纤维的切面粒细胞浸润显著,上述病理表征在氢分子治疗组中得到改善.大鼠术后体质量大幅降低,大约5天降至最低水平,后呈缓慢恢复趋势;mNSS评分结果显示,TBI后大鼠神经功能呈重度损伤,术后心肌组织MPO、HO-1蛋白表达增多,SOD的表达降低,氢分子治疗后上述病理改变得到显著改善.TBI组心肌细胞NADPH、IF-1和NDUFS7表达水平降低,氢分子治疗后上述指标表达水平显著提高.[结论]氢分子可能通过协同增强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上的IF-1和NDUFS7的蛋白表达来提高心肌细胞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降低心肌的氧化应激,提高TBI急性期的心脏功能和生存率.

    氢分子创伤性脑损伤心肌损伤氧化应激能量代谢

    补骨脂酚通过抑制ERK1/2磷酸化并上调ABCA1表达减少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

    王楊周琴怡王刚唐朝克...
    763-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骨脂酚(BAK)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脂质蓄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TT筛选BAK对泡沫细胞药物毒性浓度;油红O染色、NBD胆固醇、Dil-ox-LDL检测泡沫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使用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BAK可以促进胆固醇流出并减少泡沫细胞内脂质蓄积.BAK可以上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可下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使用ERK1/2激动剂Ro 67-7476处理发现,与BAK处理组相比,加入Ro 67-7476处理后ABCA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BAK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上调ABCA1的表达并促进胆固醇的流出,减少泡沫细胞中的脂质蓄积,从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

    补骨脂酚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中青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谷春景朱昌国孟昭昀
    77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从Dryad数据库中提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回顾性研究数据,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MACE将接受DES的中青年CAD患者分为MACE组(n=57)和非MACE组(n=321).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响因素对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患者支架直径小于非MACE组(P<0.001),累及左主干数高于非MACE 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直径(OR=0.184,95%CI:0.084~0.405,P<0.001)和累及左主干(OR=9.319,95%CI:2.291~37.904,P=0.002)是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当支架直径>3 mm时,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MACE发生的风险显著下降.支架直径和累及左主干联合预测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发生MACE的AUC为0.700(95%CI:0.623~0.776).[结论]较小的支架直径和病变累及左主干是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发生MACE的不良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给予重视.

    冠状动脉疾病药物洗脱支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膳食铁摄入量对糖尿病患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

    庄婧
    77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揭示膳食铁摄入量对糖尿病患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纳入美国健康和营养问卷调查(NHANES)数据库中的5 970例糖尿病患者,从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中获取基线数据,根据国家死亡指数确认生存状态以及死亡原因(截至2015年12月31日).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铁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索是否存在非线性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的受试者平均年龄61.3岁,其中51.3%为男性,他们的平均膳食铁摄入量为每天14.11 mg.在平均6.3年的随访中,总共发生了 1 497例死亡.将平均每天膳食铁摄入量<8.34 mg的受试者设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膳食铁摄入量在11.11~14.36 mg的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最低[HR 0.83(0.70~0.99),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发现膳食铁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呈非线性相关.然而未见膳食铁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膳食铁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呈"L"型相关,适量的增加铁摄入量会减少全因死亡率.

    膳食铁全因死亡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国健康和营养问卷调查

    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失眠与心肌梗死的因果关系

    于龙李英伟
    783-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失眠与心肌梗死(MI)之间的关联.[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取MI的遗传关联数据,选择失眠表型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要方法评估失眠与MI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MR分析表明,失眠与MI发病存在正向关联[IVW:优势比(OR)=1.015,95%可信区间(CI)1.004~1.027,P=0.007],工具变量不存在水平多效性与异质性,敏感性分析提示MR分析结果稳定.反向MR分析提示MI与失眠风险增加之间无因果关系(IVW:OR=0.725,95%CI 0.466~1.126,P=0.152),去除离群值之后统计结果稳定.[结论]失眠是MI的危险因素,失眠与MI发病存在正向关联.但MI与失眠风险增加不存在因果关系.

    失眠心肌梗死孟德尔随机化危险因素

    小鼠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联合提取与鉴定

    姚智超杨阳霍丽蓉
    790-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高效且稳定的原代小鼠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分离方法,为脑血管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探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通过葡聚糖梯度离心联合酶消化法分离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再通过免疫磁珠分选分离脑血管内皮细胞.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征,通过免疫荧光鉴定纯度,通过CCK-8法观察传代后生长和增殖特性.在细胞功能层面,通过血管形成实验评估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能力,通过迁移实验评估平滑肌细胞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反应性.[结果]采用本方法分离出的两种细胞生长旺盛,状态良好.平滑肌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峰谷状"生长,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胞质内平滑肌特异性α-SMA和SM22α表达阳性;内皮细胞表现出典型的"铺路石"样生长,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同时分离两种脑血管细胞的可靠方法,分离细胞纯度高,活性良好,且传代后特征稳定,足以满足后续实验需求.

    脑血管内皮细胞脑血管平滑肌细胞葡聚糖梯度离心联合酶消化法免疫磁珠分选

    PCSK9:心血管钙化的新治疗靶点?

    龚熙向琼陈彦宇唐志晗...
    798-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第9个成员,由692个氨基酸组成,它能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导致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从而引发诸多心血管疾病,其与心血管钙化的关系近来受到关注.心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异位矿化,以血管壁和血管瓣膜中产生矿物质沉积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与脂蛋白含量、血小板活性、基质囊泡(MV)释放及炎症反应有关,PCSK9可能通过上述途径参与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因此,本文对PCSK9与心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 PCSK9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心血管钙化的具体作用,有助于建立PCSK9在血管生物学中的新作用,并确定心血管钙化治疗的新分子机制.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心血管钙化炎症反应

    炎症因子在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于铭王裕星杨松牛楠...
    805-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影响远期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炎症反应在ISR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刺激进程,ISR在数月甚至数年内即可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且ISR的炎症机制更为复杂.炎症因子通过调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分化、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众多机制参与ISR的发生发展.文章简述了 ISR的分型及影响因素,着重阐述了不同炎症因子在ISR中的作用,以期为ISR的炎症机制研究及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

    支架内再狭窄炎症因子内膜增生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