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大学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大学教学
中国大学教学

杨祥

月刊

1005-0450

zgdxjx@crct.edu.cn

010-58582496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

中国大学教学/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思想及其对当代高校古典诗歌教育的启示

    陆有富石可晗
    4-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嘉莹先生的诗教以"兴发感动"为思想核心,立足诗词文本,重视传统吟诵,感发生命之美,意在使诗歌发挥其应有的陶冶教化作用.其吟咏评赏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教育手段,更是对诗歌中所蕴蓄的立德修身、知行合一等道德伦理价值的系统阐扬,与当今高校健全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重视、开展并推广以叶嘉莹先生诗教思想为指导的高校诗词教育,对解决当代高校教育存在的功利化倾向之类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启发意义.

    叶嘉莹中华古诗词诗教思想古诗词教学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教学贡献

    迟宝东刘子琦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嘉莹先生是海内外公认的古典诗词教学大家.她的古典诗词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当下的古代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诗心切入、自感发道出、以传承为念,叶先生的教学实践极具特色且行之有效.其目的,是揭示诗词作品的感发力量,用感发引发感发,用感动带动感动,实现"诸生与我共成痴"的生动教学效果.

    叶嘉莹古典诗词教学诗心感发传承

    从大学古典诗歌教学实践看叶嘉莹先生吟诵理念的推广应用价值

    张海涛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嘉莹先生大力倡导古典诗歌吟诵,强调吟诵学习应从童幼年时期开始.她对吟诵的定义、作用、方法做了全面细致的论述,既从学理上分析了吟诵的原则,又指出吟诵学习阶段性的问题.叶先生有关吟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适用于大学古典诗歌教学,通过"重识古诗,自主听学""教师讲解,带领吟诵""学生吟诗,学生讲诗"的实践,完成大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的闭环.针对大学生的优势能力与人生阶段特点,吟诵教学应注重以理解带引直感,使学生通过吟诵而"声"入"心"出,自我感发,充分发挥古典诗歌的育人功能.

    叶嘉莹吟诵大学古典诗歌教学

    学科融合、学缘融汇、校企融通的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力学学科为例

    陈伟球赵沛王高峰
    24-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新科技革命时代力学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现代工程对力学研究生系统思维、交叉知识、国际视野和知行合一能力的培养要求.对浙江大学力学学科在面向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科研范式和师资队伍改革,面向学缘融汇的浙江大学-莫航等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以及面向校企融通的培养方案、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项目建设三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希望为我国力学和相关工程科学学科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力学学科交叉国际交流产学研协同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田甜蔡雨薇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逻辑指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积极人格的塑造为核心,其教育内容、理念、方法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能进一步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活力与创新力.本文从两者融入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出发,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重要性,为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出实践路径与价值遵循.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入

    内容语言融合视角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与实践

    叶青陈宁李怡然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内容语言融合视角下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基于重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驱动—内化—升华"的思政教学步骤,遵循整合性、层次性、情境性、专业性、生成性、发展性的原则.并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实例展示,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进行改革.以知识为支撑,以能力为目标,以高阶思维为导向,以文化对比为途径,实现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储备、思辨培养和全球视野.把融合理念嵌入教学实践中,以期全方位强化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内容语言融合大学英语教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高等教育学业评价改革探索及实践

    王世强葛丽丽宋艳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目标.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业、培养专业志趣、拓展综合素质和树立未来目标,避免"唯分数论"造成的内卷压力,是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培养"五育"并举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称"生命学院")为例,探索试行等级制成绩评定方式并取消平均学分绩点(简称"GPA")的学业评价标准,实践高等教育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的突破点和符合新时代学业评价需求的中国方案.

    双一流高等教育学业评价改革GPA等级制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模式构建研究

    张远兰周统建农春仕
    50-5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成为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新农科实践教学资源分散、利用率低及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深入探讨构建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迫切需求与现实可行性.通过分析技术、政策及实践探索的支持作用,提出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资源共享体系,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共享机制等对策.这些对策旨在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新农科建设公平与均衡发展.

    新农科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模式构建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生源结构的变化及应对——以浙江省为例

    李金波薛玉刚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高考使高校招生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招生标准由"唯分数"逐步走向综合评价,专业选报由"学校+专业"到"专业+学校".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新生的选拔模式多样化,生源结构实现文理交叉,区域间的生源产生迁移,院校间的生源差异更为明显,院校内的新生分差和专业分差拉大,新生的专业认同度、忠诚度更高.面对生源结构的变化,高校需要从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招生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招生机制改革等方面来应对.

    高考综合改革高校招生生源结构多元选拔

    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处理好三个契合性问题——基于公共管理学科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信息的分析

    姚志友邹雪王海燕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撰写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整理相关培养单位近五年学位论文盲审及答辩委员会意见,对评价一般及较差的学位论文进行了梳理,发现主要存在文献综述与研究选题、理论基础与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结论与研究问题之间"两张皮"的现象和逻辑不自洽的三个契合性问题.在文献综述、理论对话和论证过程中不断克服"两张皮"现象,实现文献综述与研究选题、理论基础与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结论与研究问题的逻辑自洽,从而达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化要求.

    研究生教育学位论文写作学位论文结构学术规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