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大学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大学教学
中国大学教学

杨祥

月刊

1005-0450

zgdxjx@crct.edu.cn

010-58582496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

中国大学教学/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赋能新时代实习教学内涵式发展

    刘金库张浩然黄婕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赋能实习教学内涵式发展是深化高校实习教学改革、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实习育人需求为导向,分析现阶段实习教学存在的8个问题:课程投入大、效果显现慢、成果认可少、教学团队弱、重视程度低、监管缺位多、优质资源少、教学模式旧.将数字赋能实习教学实践,构建数字赋能教学管理、强化课程内涵建设、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挖掘校内实习资源、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强化实习经费管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8 项举措,着力推动实习教学的内涵式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支持,对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监管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希冀对于兄弟院校推进实习教学数字化建设提供借鉴.

    实习教学数字赋能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内部保障体系重建的一种新视角: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共同体——以W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内部保障实践为案例

    程光德邓晓阳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是没有形成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合力".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共同体"新视角重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原则上需要兼顾"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共同体"与多个"个体"的质量诉求,兼顾"现实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共同体"和"理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共同体"二者的质量发展,兼顾激励和约束的质量机制.实践路径上应从四个方面落细:一是界定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主体;二是明确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主体的质量职责;三是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各环节质量标准;四是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主体间的协同.

    研究生学位论文内部保障质量共同体

    大学教育"通专之辩"与走向"清明"的通识写作课

    苏婧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通识教育30年,潘光旦先生所言的"通专之辩"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关键议题.以往学界对于"通"与"专"关系的讨论略显表面化,通识教育在理念与实践中不应是一种与专业教育角力、争夺的力量,"通专之辩"应当放置在时代语境中予以深刻回答.通过引入马克斯·韦伯在《科学作为天职》等文中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提出通识教育的关键在于走向清明、倡导价值理性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相合"思想一样,清明、融洽、和谐、内敛、包容,让我们的学生不仅热爱科学,也知道科学的边界;不仅崇尚理性,也拥有人格和尊严;不仅爱智慧、也爱行动,将沉思生活与行动生活真正内化为一,在"知行合一"中坚定地回答人生的价值、承担时代交付的责任.

    通识教育写作课通专之辩清明通专融合

    《外国文学史》编写与东西方文学的"融合"倾向

    冯新华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出版的《外国文学史》,主要有三种编写模式:东西方文学两分法模式,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俄苏文学三分法模式,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东西方文学打通融合模式在编写方式上与前两种明显不同.它打破了二分法或者三分法的做法,将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合并为一个整体,按照东西合一结构体系,用历史发展的线索把西方和东方的文学连接起来,体现出将东西方文学融合的倾向.东西方文学融合模式的思路是立足"文学史"这一中心概念,对中国文学之外的外国文学进行总体研究.它既注重提炼东西方文学的共通特点,又注重将东西方经典作家作品并置讲述,还注重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东西方文学融合模式更能体现"外国文学史"的内涵与外延,也能让读者更迅速地形成比较与参照.

    外国文学史东西方文学融合交流互鉴

    人物介绍

    封2页

    书讯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