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正元

双月刊

1671-0169

xbsk@cug.edu.cn

027-67885186

430074

湖北省武昌鲁磨路388号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本刊坚持“广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办刊理念,着力探讨前沿和热点问题。本刊实行匿名双审录用制度,构建了公平公正的高水平的学术平台。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或题名收录率达106%,其中全文收录率达25%左右。欢迎专家学者来稿,具体要求请查:或查本刊在“万方数据”网站的“约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资本化与资本生态化——现代化道路比较视野下的"生态资本"

    胡建东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资本内涵的是"生态资本化"的资本逻辑与"资本生态化"的生态逻辑之价值两面。西方学者以生态资本为核心范畴,形成了以生态资本主义为核心表征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在实践层面,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生态资本却面临着"自由资本"与"驯化资本"的矛盾困境。生态资本的生态效益释放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才会成为可能;社会主义在本质上虽然是反资本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且无法跨越资本的发展阶段,生态资本仍旧会以符合历史发展阶段性要求的合理形式及合理内容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视野下,由社会主义政治逻辑和市场逻辑所共同规约的生态资本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由单一市场逻辑主导的生态资本;经由社会主义政治逻辑的"驯服",生态资本能够具备全新的价值向度和实践样态。客观而言,生态资本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生态资本的增殖剥削本性决定了其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必将被人类社会所彻底扬弃;另一方面,生态资本的正向历史价值决定了其仍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因而,灵活有效地驾驭、规制、利用生态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亟须解决的重大实践命题。

    生态资本生态资本主义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意识形态批判

    徐昕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受到特定的阶级意志、政治制度、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数字技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利用人们在数字技术中所获得的自由、共享、便捷等情感体验,在数字化生产中制造劳动解放幻象。他们试图塑造技术主义观念以增进数字劳动者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归属,同时使后者在无意识中遭受数字资本的剥削与奴役。数字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意识形态实质在于为数字资本加剧对数字劳动者更加深入、广泛的剥削开辟道路,进而强化资本对劳动全方位的统治权力,也进一步激化了私有化与更充分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唯有准确识别和科学把握数字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意识形态表现、实质、危害等基础性问题,阐释其中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虚假性,并最终落脚于现实的生产关系批判,才能明确数字时代人类意识形态的重塑进路。

    数字技术数字劳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共产主义

    论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司法适用中的谦抑性

    冷罗生韩康宁
    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险预防原则在当下环境法中的司法适用,游走在能动与谦抑之间,且呈现出过度能动倾向。"谦抑性"是对风险预防原则适用"分寸"之理论回应,其法理基础可从风险预防原则的规范基础、固有局限以及司法属性等层面予以诠释。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法中适用的谦抑性可被解构为"补充性""有限性""温和性"和"内敛性"四要素,由此推理出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司法中谦抑性适用的制度框架:在实体上,应促成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法典上的体现,只有在对照生态环境风险标准的前提下存在科学不确定性时,方能动用风险预防原则,其适用遵循整体温和的类型化理路。在程序上,诉讼推进阶段下的司法适用应严守职权探知界限,配置阶段化举证责任和类型化的诉前程序;案件裁判阶段下的司法适用不得超出认定事实范围,同时应对援引的风险预防原则附加适用理由。

    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重大风险风险预防原则谦抑性环境司法

    论我国ESG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构建——基于企业环境合规视角

    刘子洋郭忠蒋鹿夏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域外以及域内ESG环境信息披露发展的样态梳理,发现ESG环境信息披露在披露主体、内容、价值取向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根源都在于ESG环境信息披露合规性的缺失。为促进企业的自律监管和良性发展,我国ESG环境披露制度必须建立不同部门联合的环境信息披露准则,出台专门的企业环境合规管理指引,并且遵循国际标准本土化的路径,在合规改造过程中实现与我国环境保护以及其他领域法律规范的有效衔接。

    ESG环境信息披露企业环境合规

    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保护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空间效应分析

    程时雄刘树家
    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对 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创新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地绿色技术创新总效率及其子阶段效率的直接影响均显著为正;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研发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成果转化效率则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对总效率的空间影响效应依然为正。(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金融发展、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三种渠道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3)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推动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而中上游城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研发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甚至具有消极影响。本文结论为长江经济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创新价值链知识产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长江经济带

    从排污费到环保税: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

    赵晓梦魏婷朱俊鹏
    5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将现有的污染防治工作与当前降碳任务有效衔接,是推动绿色税制改革向协同治理方向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环保"费改税"对减污与降碳的协同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着重考察"排污费"和"环保税"对协同减排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能够促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具有减污和降碳的双重效应;并且,政策效果因地理区域、资源类型、环境司法情况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异质性。(2)环保费改税所发挥的协同减排效应主要是通过信号导向下环境关注的提高、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效应下污染企业的退出与清洁企业的进入等三条渠道实现。(3)进一步比较分析排污费和环保税,发现排污费政策并不具备降碳及协同效应;环保费改税后,央地资金分成模式的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其发挥减污和降碳协同效应;税率提升幅度亦会影响协同治理效果。本文为进一步完善绿色税制,构建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融合统筹的战略体系提供参考建议。

    排污费《环境保护税法》协同减排减污降碳

    "双碳"目标下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结构及生成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杨朦李智成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双碳"目标已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全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协同统筹作用尤为关键。本文选取北京市2020-2023年减污降碳政务数据,一方面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纵向行政主体和横向行政机关所形成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构建政策执行"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政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果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1)纵向行政主体协同结构主要特征呈现"自上而下"宏观指导与"自下而上"政策协同,其中,区人民政府发挥主要枢纽作用;(2)横向行政机关少数部门形成核心合作关系,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挥着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中心作用;(3)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主要生成路径共有三条,分别为"达标赛"考核型、"直通赛"竞逐型与高质量发展型,其中,高注意力分配是所有路径的共通条件。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社会网络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综合医疗制度改革对中国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

    逯进张倬赫
    8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风险作为背景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给一般家庭造成明显的财务脆弱性。医疗制度作为重要的社会保障基础,可以为家庭提供关键的健康保障,从而有效缓解家庭财务脆弱性。引入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准自然实验研究体系,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综合医改政策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综合医改政策的实施显著缓解了家庭财务脆弱性,并且这一效应在城镇家庭、有老年人的家庭、儿童健康风险高的家庭、弱社会网络家庭、使用互联网的家庭以及社会信任度高的家庭中表现更加明显。同时,综合医改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家庭医疗负担、提升家庭劳动参与、改变家庭风险态度等途径缓解家庭财务脆弱性。本文为评估综合医改政策及其对家庭财务影响的有效性提供了新视角,为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医疗制度健康风险综合医改家庭财务脆弱性

    灾害治理组织网络的演化机理:一个"结构-过程-价值"整合性分析框架

    郑石明宋悦
    10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构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特征及规律,揭示其在历时性演进中的变化特征,可为组织网络结构与过程的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构建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灾前、灾中和灾后不同阶段的组织网络形态,从整体上分析网络结构演变、核心-边缘区域变化特征,探究网络中核心、边缘区域的组织变化。研究发现,灾前、灾中和灾后各阶段组织网络结构变化遵循了"紧密耦合型-松散集中型-多核心结构型"的演变过程;随着灾害治理网络不同阶段的演化,组织网络的收缩性特征凸显,处于边缘区域的组织逐步退出组织网络;在"核心-边缘"结构上,灾前、灾中和灾后网络中组织的进入和退出具有较大差异,对于实际响应过程涌现的组织,随着情境的变化很难持续发挥作用。文章提出"结构-过程-价值"整合性分析框架,解释组织主体权力关系与网络结构,环境变化与核心边缘特征,并对价值进行回应,为组织网络演变的理论解释提供参考与借鉴。

    组织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核心-边缘结构结构-过程-价值

    连续竞价拍卖中羊群行为的驱动机理与逆向选择——基于阿里司法拍卖样本的实证研究

    胡晓鹏刘子源
    11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于在线拍卖的竞价行为,通过引入关联价值定义,深入研究了在线拍卖市场中理性与非理性羊群行为的微观发生机制,并运用变量加总的循环推导分析方法,构造出拍品在网络拍卖中的市场需求曲线,分解出羊群行为在资源配置中的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研究发现,羊群行为不仅会提高拍品成交价格,更会对高质量买家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依据理论分析结果,以阿里司法拍卖实际竞价数据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连续竞价拍卖中的羊群行为具有一定的内生性,难以完全规避,而且羊群行为会导致在线拍卖市场出现一定的逆向选择问题。因此,要想做大做强中国在线拍卖市场,必须加大对羊群行为的监测、评估和治理,相关部门积极引导网拍平台发挥大数据优势,通过完善信用机制提高在线拍卖市场的有效竞争水平。

    连续竞价在线拍卖羊群行为逆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