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吴淦国

季刊

1006-9372

bjb3162@cugb.edu.cn

010-82323162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中国地质教育/Journal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惟一一份地学教育与研究的学术性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是地学教育研究人员、各级领导、教育管理和师生员工的学术论坛、决策参谋和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元贵高等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

    余桂红刘秀红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教育、爱国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毛泽东思想影响着高元贵的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1958—1976年,高元贵在党必须全面领导高等地质教育、地质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与劳动相结合"、高校必须树立地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国家经济战略需求、地质教育必须践行群众路线等高等教育思想指导下,领导学院南迁.在办学过程中,他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关注教师实现职业价值,强调质量立校,推行本科教学改革,重视科研,知行结合,强调"五育并举".这些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传承价值和启示意义.

    高元贵高等教育思想办学实践地质教育

    自然文化通识课程体系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刘晓鸿孙洪艳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针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以自然文化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载体和路径,通过自然文化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将高等教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倡导思想价值与专业技能、文化涵养并重,树立绿色观念,传播绿色文明,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培育高水平生态文明复合型人才.

    生态文明教育自然文化课程体系

    改进新时代高校地质类专业美育实践的探索

    何晓钟张照黄荣王伟涛...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目标是培育堪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针对当前高校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美育的现状,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美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从反思当前高校地质类专业美育存在问题不足、改进美育实践的探索和避开美育实践的误区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地质类专业美育工作的思路举措.

    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地质专业美育实践

    地质行业特色高校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

    于红慧刘晓鸿阙建华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质行业特色高校为研究对象,结合"创意写作"系列讲座,调研人文教育开展情况,提出地质行业特色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从加强人文教育顶层设计、完善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发挥人文教育制度引导、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等方面,探索一条适应行业特色高校人文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地质行业特色高校人文教育创意写作

    理工类高校师生纵向党支部弘扬与培育科学家精神的实践路径探究

    刘晔张盼盼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领域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创新发展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积极探索将弘扬与培育科学家精神融入理工类高校师生纵向党支部建设的实践路径,实现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对于新时代理工类高校推动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工类高校科学家精神纵向党支部

    京师第一师范学堂的沿革及早期的地质博物教育

    赵雨杰赵宇涵叶瑶王思莹...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师第一师范学堂是清末北京市官方独立办学的第一所以培养师资为目的的师范学堂,重视师范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特色.该校不仅培养了老舍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教育领域和艺术领域的优秀人才,而且为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提供了大量"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师资.本文通过梳理清查首都师范大学地质博物馆藏的博物标本,结合实地考察与多角度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京师第一师范学堂的沿革及其地质博物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了京师第一师范学堂的地质教育理念与地理教学方法,指出其对今天的地质地理教育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京师第一师范学堂地质教育史地理教育

    研究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新途径——以地质学科为例

    张玉芝王岳军钱鑫甘成势...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本文结合笔者在地质学科的研究生教学实践及相关思考分析,提出通过建设"又红又专"的综合性实习课程,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评价理念,以及加强设立课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借助"又红又专"的实习课程,学生可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切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评价理念有助于研究生打牢扎实专业基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课堂中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会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

    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地质学科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地学类工程人才培养问题剖析

    刘俊来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推进工程教育认证,促进了我国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并实现与国际工程教育的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及持续改进.七项通用标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校、专业、教师(含管理工作者)和学生都应当对此有清晰的认识.近10年来,我国在地质类工程教育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但仍面临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比如优秀生源比例偏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不足和工科教育理科化问题突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也制约了我国工程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为了不断提升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们需要继续致力于改进工程教学活动,完善工程教育,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工程建设人才.

    工程教育认证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

    关于高校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以地学创新人才培养为例

    王燕晓武豫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讨论式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普遍存在着讨论内容宽泛、脱离学生的专业和学科知识等问题.以地学创新人才培养为例,要真正提高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质量,需要把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价值引领、内容深度拓展等与学生的专业特色相结合,通过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夯实过程管理,从教师组织、学生准备到讨论总结等环节把讨论式教学的挑战性落到实处,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高校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地学创新人才

    面向国土大数据需求的土地管理专业场景式教学模式研究

    单玉红赵微吴孟泉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空间实体数字化表达"升级为"信息化场景应用",是实现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工程的重要抓手之一.基于"数据-数字化治理逻辑-场景"的逻辑架构,搭建各类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应用场景,实现从传统的单一的"功能服务"到现代的、综合的"场景服务",可以大大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空间规划的精度以及公共事务的服务质量.因此,探寻场景式教学与国土大数据类教学的契合点,设计若干国土大数据场景式教学主题,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实践多样化场景式教学,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各种复杂场景下对信息的综合、研判和方案设计、优化的需求,着力提升国土大数据教学的精准性和实用性,以匹配市场对于国土大数据人才的需求.

    国土大数据场景式教学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