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杨玉凤

月刊

1008-6579

cjchcl@163.com

029-87679391

710004

西安市西五路中段157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属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性期刊。本刊以反映中外儿童保健学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交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儿童保健管理经验,介绍新的适宜实用技术,提高儿保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广大儿保工作者、儿科医生、科研人员,计划生育人员等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识别和干预

    查彩慧欧婉杏
    697-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自杀性自伤多见于青少年,其表现形式多样,但不以自杀为目的,目前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针对自伤行为的方式、影响因素、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干预的策略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自我伤害

    青少年抑郁症的评估与管理

    罗学荣汤信海申艳梅
    700-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全国数百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本文概述了青少年抑郁症的现状、诊断所面临的挑战,介绍了评估过程(包括病史采集、躯体检查、采用量表及诊断工具进行评估),同时对共患病及自杀风险进行评估,治疗应根据个体的个体特征及需求,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必要时的住院治疗。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而药物治疗则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并密切监测可能的副作用。

    青少年抑郁症评估治疗

    儿童早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与家庭教养

    丁艳华费知行
    704-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受天性和教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首要影响源。家庭教养的接纳性/回应性和要求/控制性这两个重要维度的适宜结合,与儿童良好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结果存在稳定的联系。

    社会性人格发展家庭教养接纳性/回应性要求/控制性儿童

    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多样性"的观点及其评价

    静进
    709-712,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神经多样性"范式的提法成为新焦点,并影响到人们对ASD的重新认识。该观点反映ASD是一种差异,而非疾病或残疾;ASD既有自身优势,也有劣势或不足,但不提倡通过干预去"治愈"他们为目标。并强调,对ASD的定性与界定不应仅限于医学模式,更需要建构与之相适的社会模式。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和主要观点进行概述和简略评价,旨在为重新认识ASD提供一些借鉴。

    神经多样性孤独症谱系障碍残疾

    青春期早期青少年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尤丽君左霞云余春艳廉启国...
    713-717,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上海市青春期早期青少年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1~12月对上海市3所初中的6~8年级1 704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匿名电子问卷收集数据,采用身体满意度量表和抑郁症状量表收集研究对象的身体满意度和抑郁症状情况。结果 青少年身体满意度平均分数为(23。03±4。68)分(得分范围7~35分),青少年身体满意度在不同性别、主要照看人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感知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15。94±5。05)分(得分范围6~30分),青少年抑郁症状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与父母分居、以及不同感知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得分存在负相关且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β=-0。35,P<0。05)。不同性别青少年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得分的关联存在差异(男生:β=-0。30,女生:β=-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春期早期青少年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提高身体满意度可能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的抑郁情绪。

    身体满意度抑郁症状精神卫生青少年

    学龄儿童生活方式对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

    李文静马倩倩陈晨李骏...
    718-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生活方式对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的影响,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23年5月8-20日在西安市5所小学抽取1 200名9~13岁学龄儿童进行纸质问卷调查,使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对其近半年内的行为和情绪问题进行评价,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龄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生活方式等信息,采用x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学龄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4%(252/1 127),各因子中以思维问题最为突出(14。8%),其次为社交问题(10。6%)。儿童非常挑食(OR=4。595,95%CI:1。593~13。249,P=0。005)、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超过 3h(OR=3。644,95%CI:1。640~8。096,P=0。001)、每天视屏时间>2h(OR=2。691,95%CI:1。311~5。527,P=0。007)或>3h(OR=3。542,95%CI:1。848~6。789,P<0。001)、从来不做家务(OR=7。477,95%CI:1。372~40。733,P=0。020)是学龄儿童发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偶尔(OR=0。530,95%CI:0。315~0。892,P=0。017)或经常(OR=0。447,95%CI:0。266~0。753,P=0。002)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不适时选择找卫生员(OR=0。205,95%CI:0。115~0。365,P<0。001)或看医生(OR=0。341,95%CI:0。150~0。772,P=0。010)、婴幼儿时期很少患病(OR=0。435,95%CI:0。219~0。866,P=0。018)、有 4 个及以上好朋友(OR=0。270,95%CI:0。093~0。783,P=0。016)将有助于降低学龄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结论 学龄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与其生活方式高度相关,应关注儿童思维和社交问题,提倡科学饮食、积极锻炼、鼓励儿童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减少视屏时间,控制不良生活习惯将有助于其行为问题的改善。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生活方式

    青少年负性情绪与力量素质的关联

    张燕妮黄翔叶轶鹏李欣...
    725-731,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15~18岁青少年负性情绪情况及力量素质,并分析两者间的关联,为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力量素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3月选取湖北、江西两地7个地级市28所城乡高中8 18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负性情绪评估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简版。采用x2检验比较青少年力量素质不达标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组别的差异及与负性情绪的关联,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推断青少年力量素质不达标率与负性情绪的关联强度。结果 青少年上肢、核心、下肢及综合力量不达标率分别为18。6%(1 520/8 180)、23。5%(1 926/8 180)、12。0%(1 984/8 180)、10。0%(816/8 180),负性情绪总检出率为17。5%(1 432/8 180)。青少年负性情绪与个体不同部位及综合力量素质均存在关联,其中抑郁及焦虑症状与上肢、下肢和综合力量不达标均呈正相关(抑郁症状,OR=1。47、1。55、1。72;焦虑症状,OR=1。35、1。46、1。46),压力症状与下肢力量不达标亦呈正相关(OR=1。97)(P<0。01)。此外,青少年负性情绪检出项目数与个体不同部位及综合力量素质不达标呈正相关(OR=1。42~2。30),其中仅有下肢力量不达标与检出项目数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项,OR=1。52,95%CI:1。23~1。88;2项,OR=1。65,95%CI:1。28~2。11;3项,OR=2。30,95%CI:1。60~3。31,P<0。05)。结论 青少年负性情绪症状可能是力量素质水平下降的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青少年各种心理健康症状共患对于力量素质的影响。

    青少年负性情绪力量素质关联

    中国学龄前儿童社会情绪与交流能力评估量表的研发及应用

    王婧涛吴骞魏文飞董柯娜...
    73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中国学龄前儿童社会情绪与交流能力评估量表(CSECA),并检验其信效度,为临床儿童保健及心理健康早期干预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方法 采用国际认可的量表编制流程,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在西安、佛山、九江和天水等城市招募3~6岁儿童2 009人,通过访谈建立初始条目,因子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和信效度检验。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为校标,计算效标效度。结果 1)量表涵盖掌控感、自主性、管理情绪、社交能力、情感感受5个维度构成,编制4个分量表,条目分别为22、24、26、29个,均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7。80%~66。58%。2)各分量表总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0。90,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0。90。各分量表与SDQ校标关联效度0。573~0。849,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78~0。89,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51~0。58。3)量表评分标准:以<P10、P10-P50、P50-P90、>P90作为等级分界点,分为偏低、一般、良好、优秀四个等级标准。4)初步应用结果:在被试人群中筛查出社会情绪与交流能力预警征阳性率分别为3岁9。38%、4岁29。44%、5岁11。80%、6岁8。23%,4岁社会情绪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建立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SECA,并在临床上进行了初步应用,表明量表具有稳定的因素结构和较好的信效度。

    学龄前儿童社会情绪与交流能力量表信效度

    中国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里程碑检查表的编制

    潘虹地张悦杨玉凤郑毅...
    739-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编制中国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里程碑检查表,并进行该工具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分析,为提高照养人婴幼儿心理健康与发展的认识,早期发现儿童发育问题、提升家庭养育技能提供依据。方法 在初步筛选发育里程碑评价指标、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获取婴幼儿发育数据的基础上,在五个心理行为发育能区选取适合婴幼儿的心理行为发育指标,以75%儿童实现该指标为参照纳入相应月龄,组成"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里程碑检查表"。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测试者信度评价其信度,以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评价其效度。结果 基于2020年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个区/县8 010名正常婴幼儿的144个发育指标的调查数据,参照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检查月龄,形成"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里程碑检查表"。该表包含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交与自理5个维度,涉及0~3岁的8个月龄段,共40项条目。在信度方面,该表重测信度为0。990、测试者信度ICC值为0。941、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系数为0。977,表明该工具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内部一致性均较好。在效度方面,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20~1,S-CVI为0。929,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以相符月龄段两项里程碑不达标为判别标准,与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效标比较,该工具的敏感度为73。6%,特异度为80。7%。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适合婴幼儿的心理行为发育里程碑检查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可为家庭养育照护提供支持,与儿童保健服务相衔接,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家庭信度效度

    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负担分析与模型预测

    陈顺林雪梅袁乔英刘芳...
    746-75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并对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因1型糖尿病所致的疾病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提取1990-2019年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归因于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变化趋势,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未来20年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5。22/105,患病率49。17/105,死亡率0。07/105,DALY率7。82/105,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中国男性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而DALY率低于女性,其中5~9岁年龄组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疾病发病率最高,为7。30/105,<1岁年龄组死亡率最高,为0。33/105。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发病率、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44%、1。05%,而死亡率和DALY率呈现降低趋势,AAPC分别为-4。30%和-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结果表明,2020-203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应继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轻疾病负担。

    1型糖尿病疾病负担模型预测儿童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