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杨玉凤

月刊

1008-6579

cjchcl@163.com

029-87679391

710004

西安市西五路中段157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属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性期刊。本刊以反映中外儿童保健学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交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儿童保健管理经验,介绍新的适宜实用技术,提高儿保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广大儿保工作者、儿科医生、科研人员,计划生育人员等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婴儿期运动发育指标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筛查中的应用

    丛妍王浩王栋俞露婷...
    752-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早期运动发育情况,为ASD的超早期识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2022年1月一2023年9月期间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ASD 33例及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1个月的健康儿童33例纳入研究。分析比较其婴儿期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运动商及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结果 ASD组粗大运动商(GMQ)(t=2。068)、精细运动商(FMQ)(t=2。625)、总运动商(TMQ)(t=2。563)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粗大运动能区姿势项目(t=3。882),精细运动能区抓握项目(t=3。04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能区标准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男童GMQ低于ASD女童(t=2。219,P<0。05),FMQ、TM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6月龄以内出现养育风险阳性的共计6例(18。18%),对照组2例(6。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患儿婴儿期存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发育指标延迟现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初筛服务时需对运动发育指标延迟提高警惕,尤其伴有头部姿势控制、手部抓握异常,协助ASD的早期诊断。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运动发育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儿

    家庭伤害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

    刘思佳黄垂灿樊利春
    757-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伤害是家庭因素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已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公共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国内尚缺乏家庭伤害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之间关系的综合论述。本文从家庭伤害相关理论、主要内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探讨家庭伤害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旨在提高我国学者对家庭伤害的认识,共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家庭伤害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产前应激对子代神经行为的影响

    袁秋芳柳涛
    762-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妊娠期是女性身体和心理所面临的特殊时期,期间可能经历各种压力带来的应激。持续或严重的产前应激不仅对母体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可损害子代大脑结构和功能,增加子代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的风险,如抑郁、焦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等。本文总结了研究中常用的产前应激动物模型,归纳了产前应激对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产前应激后子代不良神经行为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产前应激子代神经行为

    婴儿期食物多样性在预防食物过敏中的效果及机制

    陈丽羽胡燕张萱
    767-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物过敏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固体食物引入在预防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婴儿食物过敏预防指南发生变化,本综述就婴儿早期引入多样化食物预防食物过敏效果及可能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预防食物过敏提供参考和帮助。

    食物过敏食物多样性肠道菌群

    脑性瘫痪儿童共病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刘家豪郭津公超方立雅...
    772-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性瘫痪(CP)是一种慢性、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其特征是由于产前发育异常或围生期或产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导致的自主运动障碍。尿失禁是CP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问题之一,对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本综述主要关注CP儿童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评估诊断、危险因素和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从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和进行早期干预,提高CP儿童达到排尿自制的可能性。

    脑性瘫痪尿失禁自主运动障碍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疗效Meta分析

    许婷刘鹏鸿李树峰高胜利...
    778-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网络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数据库中iCBT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并提取数据,评价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 5。4。1和R 4。3。0软件的Metafor程序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RCTs,2 46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干预后抑郁症状评分的组间比较,疗程≤8周,干预组比对照组降低得更多(SMD=-0。63,95%CI:-0。9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8周,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变化都不明显(SMD=-0。23,95%CI:-0。49~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长期随访后抑郁症状评分的组间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降低得更多(SMD=-0。28,95%CI:-0。5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长期随访前后的抑郁症状评分变化不明显(SMD=0。13,95%CI:-0。03~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BT可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且疗效可持续较长时间,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青少年抑郁症状Meta分析

    早期亲子互动和睡眠时间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

    曹慧严双琴高国朋汪素美...
    785-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早期亲子互动和睡眠时间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正常体检的3岁儿童,通过问卷收集其亲子互动、睡眠情况的信息。在其5~7岁期间来门诊继续体检者,调查情绪和行为问题。共收集有效问卷399份,使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调整人口统计学信息后,早期亲子互动得分低是同伴交往(OR=2。30,95%CI:1。16~4。58)及情绪和行为问题(OR=2。76,95%CI:1。54~4。95)的危险因素(P<0。05)。一天中总睡眠时间<12h的儿童更易发生同伴交往及情绪和行为问题(OR=2。26,95%CI:1。22~4。20;OR=1。73,95%CI:1。04~2。87,P<0。05)。联合作用显示:早期亲子互动低分组、睡眠时间<12 h/d的儿童发生同伴交往及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的风险增加(OR=5。30,95%CI:1。53~18。27;OR=6。23,95%CI:2。15~18。45,P<0。05)。结论 早期亲子互动质量不佳、睡眠时间不足会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产生不良影响,应给予足够重视。

    亲子互动睡眠情绪行为学龄前儿童

    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艳陈杰李新陈暕...
    790-794,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青岛市中学生的抑郁症状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及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2020年选取青岛市各区县7 765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最终纳入分析的学生有7 749名(男生4 036名,女生3 713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8。21%(4 511/7 7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OR=1。65,95%CI:1。45~1。88)、女生(OR=1。30,95%CI:1。17~1。44)是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P<0。05);职高(OR=0。68,95%CI:0。55~0。85)、新鲜水果摄入 ≥2 次/d(OR=0。34,95%CI:0。26~0。44)、蔬菜摄入 ≥2 次/d(OR=0。84,95%CI:0。75~0。93)、中高强度运动≥2 d/周(OR=0。11,95%CI:0。09~0。13)是抑郁症状检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青岛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年级、性别、新鲜水果蔬菜摄入频率、运动与抑郁症状检出相关,有必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抑郁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抑郁中学生饮食运动

    南昌市717名0~35月龄婴幼儿睡眠现状分析

    孟森玲丁媛
    795-798,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南昌市0~35月龄婴幼儿睡眠现状,为开展早期睡眠保健、培养良好睡眠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体检的717名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了解睡眠情况、分析睡眠现状。结果 南昌市717名婴幼儿中23。7%睡于儿童床内,3。6%独自入睡,38。6%的婴幼儿21:00前入睡,82。1%的婴幼儿睡眠规律,1岁以前56。6%仰睡;平均睡眠时长夜间(9。02士 1。33)h、白天(3。49士 1。68)h、全天(12。51 士 1。81)h,79。9%在推荐范围内;49。7%的婴幼儿睡眠潜伏期<20min,1岁以上幼儿57。4%夜醒在正常范围内。随着月龄段增加,白天睡眠时长(F=128。070)、总睡眠时长(F=68。615)和夜醒时长(H=95。948)逐渐减少(P<0。05);4~11月龄、12~35月龄组相较于0~3月龄组睡眠规律性更强、夜间睡眠时长增加;12~35月龄组21:00前入睡的比例最低,相较0~3月龄及4~11月龄组通过喂食、摇晃、拥抱入睡者减少,夜醒次数减少;4~11月龄组21:00前入睡的比例最高,潜伏期时长<20min占比少于0~3月龄及12~35月龄组(P<0。05)。结论 南昌市0~35月龄婴幼儿不良睡眠行为较多,建议早期开始加强对养育人的睡眠科普宣教及预见性指导,以利于婴幼儿良好睡眠习惯培养。

    婴幼儿睡眠习惯睡眠时间夜醒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

    网络授课对近视学生眼轴增长的回顾性研究

    刘晓庆陈雁伟
    799-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和单光框架眼镜的儿童在密集网络授课期间与正常上学时的眼轴增长差异性,为近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21年11月—2023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定期复查一年以上佩戴OK镜(Lucid)以及单光框架眼镜的儿童,OK镜组记录其网课开始前3个月、网课开始前、网课结束时、网课结束后3个月以及网课结束后6个月的5次复查时的眼轴(AL),比较其四个阶段的眼轴增长量AL1、AL2、AL3和AL4。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等效球镜相匹配的佩戴框架眼镜组儿童做对照组,比较两组在网课期间与平时上课时眼轴增长量及年平均眼轴增长速率的差异,数据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和Mann-Whitney检验。结果 OK镜组共51名儿童的100只眼纳入分析,框架组共36名儿童71只眼纳入分析。OK镜组AL1、AL2、AL3和AL4中位数分别为0。04、0。09、0。06mm和0。04mm,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7。190,P<0。001);四阶段眼轴增长速率中位数分别为0。20、0。39、0。25mm/年和0。19mm/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970,P<0。001)。OK镜组网课期间的平均每日眼轴增长量DAL2在三个年龄组(≤10、11~12、≥13岁)中的中位数分别是10。57、13。69、5。63(1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上网课期间,即使佩戴OK镜的儿童眼轴增长也较平时更快,且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近视角膜塑形镜眼轴网课户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