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魏丽惠

双月刊

1672-1861

zgog@163.net

010-88324270;88324179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0年5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妇产科专业学术期刊。办刊的方针:以临床实用性为主,主要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妇产科疾病诊治水平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妇产科医师的专业理论及临床经验,提高我国妇女疾病的诊治、预防及保健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进展

    鹿群张淑艺宋字仪韩烁...
    481-482页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早发LH峰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许英王晔陈颖
    483-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早发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本院妇产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137例。其中采用rhGH联合拮抗剂方案者为rhGH组(n=86),仅采用拮抗剂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n=51)。对比两组患者促排卵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rhGH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使用天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卵泡数、hCG日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hGH组的Gn总量、hCG日L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G日内膜厚度、hCG日雌二醇值高于对照组(P<0。05);rhGH组的优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可利用胚胎率和早发LH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hGH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生化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hGH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VF-ET助孕治疗中,添加rhGH可有效降低早发LH峰率,提高优质胚胎率和胚胎种植率,从而获得更优质胚胎和良好的妊娠结局。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重组人生长激素早发促黄体生成素峰妊娠结局

    评估取样时间对非侵入性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的影响

    蒋彦王晓丹袁景川宋歌...
    487-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囊胚培养液(spent culture medium,SCM)不同取样时间在非侵入性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non-invasive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y,niPGT-A)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行非整倍体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A)患者85个周期的369个囊胚进行外滋养层细胞(trophectoderm,TE)活检,同时收集SCM。根据其收集起始时间分为第3天(D3)、第4天(D4)、第5天(D5)三组,比较三组取样方法扩增成功率、母源性污染比例以及niPGT-A的检测结果与PGT-A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369个囊胚中,D3收集65例,D4收集186例,D5收集118例。D3收集组母源性污染率明显高于D4、D5收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收集组niPGT-A与PGT-A结果的一致率、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低于D4、D5收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GT-A收集后期培养液与外滋养层细胞活检的一致性更高。

    无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囊胚培养液二代测序

    不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容受性参数全胚冷冻后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

    夏燕吴芸热米拉·托乎提秦天华...
    49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胚胎移植日不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容受性参数与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179例全胚冷冻后第一次FET患者,在胚胎移植日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子宫内膜血流及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按照临床结局分为妊娠组(89例)和非妊娠组(90例),比较两组不同参数与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关联。结果 两组间年龄和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PI水平的FET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子宫动脉PI ≥ 3。59组患者未妊娠,右侧子宫动脉PI ≥ 2。91组患者临床妊娠率与右侧子宫动脉PI<2。91组比较显著下降(23。3%,54。4%;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左、右侧子宫动脉 PI 对 FET 临床结局影响的 OR 值分别为 0。911(95%CI:0。855~0。971)、0。715(95%CI:0。566~0。904)和0。384(95%CI:0。244~0。695),调整年龄后分别为 0。707(95%CI:0。522~0。905)和 0。398(95%CI:0。251~0。630)。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PI是FET临床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冻融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血流子宫动脉血流

    子宫颈切除性治疗在≥ 50岁患者中除外子宫颈浸润癌的可行性探讨

    王小军李家悦米兰张岱...
    496-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50岁子宫颈切除性治疗除外子宫颈浸润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23年10月833例≥50岁阴道镜活检病理确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子宫颈切除性治疗者的临床资料,预测治疗后浸润癌风险,通过评估切缘状况、残余颈管子宫颈管搔刮术(ECC)结果等预测全子宫切除术后浸润癌的风险。结果 833例患者中,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确诊的HSIL经子宫颈切除性治疗后可检出11。5%(96/833)的子宫颈浸润癌,占全部检出子宫颈浸润癌的94。1%(96/102)。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颈切除性治疗前的年龄、细胞学高级别异常、HPV 16/18阳性、阴道镜印象HSIL、ECC示HSIL、活检最终病理级别HSIL(CIN3)等与子宫颈切除性治疗后检出浸润癌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前的阴道镜印象(OR=5。43,P<0。05)及ECC示HSIL(OR=2。42,P<0。05)为子宫颈切除性治疗后检出浸润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颈切除性治疗后病理HSIL+、残余颈管ECC≥HSIL、切缘阳性等均与全子宫切除术后检出浸润癌相关(P均<0。05),治疗后残余颈管ECC ≥ HSIL为子宫全切术后检出浸润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9。000,P<0。05)。结论 ≥50岁阴道镜活检病理确诊的HSIL需行子宫颈切除性治疗,可检出94。1%的子宫颈浸润癌,对于术后切缘阳性尤其是残余颈管ECC ≥ HSIL者应行重复性子宫颈切除性治疗或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切缘阴性或残余颈管ECC ≤ HSIL者应严密随访。

    子宫颈阴道镜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癌切除性治疗

    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手术治疗28例临床分析

    魏华梁旭东邓浩王志启...
    500-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因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因阴道HSIL行手术切除治疗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年龄(51。71+11。19)岁,合并宫颈HSIL或宫颈癌患者24例(85。7%);术前宫颈液基细胞学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者19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者27例;28例患者中,阴道镜下病灶数量≥2个部位者18例,位于阴道上1/3者20例。阴道镜活检病理<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3者15例,VaIN3者13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不一致者14例,其中13例术后病理诊断降级,VaIN3患者的术后病理相符率显著高于<VaIN3患者(P<0。05);行病灶局部切除术者14例,阴道上段切除术者10例,全阴道切除术者4例。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6~78个月),复发3例,进展2例,复发及进展率17。9%,术前均为VaIN3级患者,术后高危HPV均持续阳性。结论 阴道HSIL常与宫颈HSIL共存,病灶常位于阴道上1/3,且呈多灶性,手术治疗有效率高,既往因宫颈癌或CIN切除子宫、VaIN3及术后高危HPV持续阳性患者易出现复发或进展,建议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

    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手术治疗预后

    HPV疫苗接种对阴道镜下组织学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检出的影响

    郭靖庞佩高迪张岱...
    504-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状态对阴道镜下组织学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以上病变(HSIL+)检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同时进行多点定位活检±子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的2 2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疫苗接种组(629例)和未接种组(1 660例),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估HPV疫苗接种状态下以阴道镜印象HSIL+为阈值对组织学HSIL+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影响。结果 ①疫苗接种组细胞学高级别异常(4。9%,31/629)与未接种组(8。4%,139/1 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4,P=0。005);疫苗接种组HPV16/18阳性(28。5%,179/629)与未接种组(39。0%,647/1 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组织学证实HSIL+536例(23。4%),其中疫苗接种组(17。0%,107/629)与未接种组(25。8%,429/1 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疫苗接种组阴道镜印象HSIL+的阳性预测值(PPV)(55。0%)与未接种组(6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疫苗接种组的HPV16/18阳性者中,阴道镜印象HSIL+的PPV较未接种组降低(P<0。05)。结论 HPV疫苗接种对阴道镜下组织学HSIL+检出无明显影响,阴道镜仍为评估子宫颈癌筛查异常者的有用工具,目前尚无需因为HPV疫苗接种改变现有的管理流程。

    子宫颈癌筛查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阴道镜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陈亚梅郑子雯李凌
    508-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并行手术治疗的9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封闭宫颈、不使用举宫器(简称免举宫)的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42例;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开腹组)患者48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及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值少(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下降(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输尿管瘘、肠梗阻、淋巴漏、肺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及尿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28天内尿管拔除成功率高、脉管癌栓阳性率低(P<0。05)。结论 封闭宫颈免举宫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早期宫颈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之一。

    宫颈癌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封闭宫颈举宫器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上皮内瘤变2及以上病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党晓庆王志莲
    512-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of the vulva,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2及以上病变(VIN2+)的危险因素,应用临床资料构建NNEDV及VIN 2+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以122例NNEDV及48例VIN 2+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模型样本,同期68例正常外阴组织者为对照组。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其校准度,混淆矩阵回代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OR=2。699,95%CI:1。184~6。151,P<0。05)、临床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OR=3。758,95%CI:1。537~9。190,P<0。01)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病风险存在显著关联,通过显著性检验,风险预测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测模型ROC 曲线下面积 AUC 为 0。796(95%CI:0。727~0。864),Hosmer-Lemeshow 检验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为 88。5%(108/122)。HPV 16 阳性(OR=7。027,95%CI:2。128~23。201,P<0。01)、临床主要表现为外阴皮损(OR=8。273,95%CI:1。810~37。819,P<0。01)与VIN2+患病风险存在显著关联,通过显著性检验,风险预测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CI:0。747~0。904),Hosmer-Lemeshow 检验具有显著性(P>0。05),该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为75。9%(88/116)。结论 绝经、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与NNEDV患病风险显著相关,HPV16阳性、临床表现为外阴皮损与VIN2+患病风险显著相关。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高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外阴癌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

    欢迎订阅《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