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辐射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辐射卫生
中国辐射卫生

潘自强 韩金祥

双月刊

1004-714X

REDI@chinajournal.net.cn

0531-82919955

250062

济南市经十路18877号

中国辐射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卫生部主管并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杂志,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它是辐射卫生领域(包括电离辐射与非辐射)发表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的专业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组织和推动我国辐射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本专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宗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推动辐射卫生防护法规、法令和标准的贯彻实施,及时报道辐射卫生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交流传递科技信息,介绍国内外辐射防护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动式个人剂量计(APD)在脉冲辐射场中的性能与应用

    崔力萌冯泽臣靳国梁马永忠...
    353-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主动式个人剂量计(APD)在介入放射学脉冲辐射场的响应能力,寻找可用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剂量优化监测的APD.方法 选取 7个型号APD和剂量监测系统,依次在以下 4类辐射场中测试:连续辐射场(Cs-137),单脉冲辐射场(80 kV,10 mA,10~1000 ms),多脉冲标准辐射场[70 kV,20~500 mA,1~20 ms/脉冲,帧率(fps)1~20],多脉冲散射场(血管造影机,照射野:15 cm×15 cm、22 cm×22 cm、27 cm×27 cm,造影:65~74 kV,6.2~8.2 mA;摄影:65 kV,343~479 mA).结果 测试的APD在连续辐射场中均有较好的剂量响应,放置模体与不放置得到的结果比值为 1~1.1;在单脉冲辐射场中,DMC3000、TruDose显示了较好的响应能力、线性和重复性;在多脉冲辐射场的主射线下,DMC3000、TruDose随剂量率升高具有较好的剂量响应线性和重复性,两者响应能力有5%~13%的差别;在血管造影机散射场中,DMC3000、TruDose和RaySafei3与热释光剂量计结果的比值范围分别为1.08±0.09、0.95±0.11、1.13±0.11.结论 DMC3000、TruDose和RaySafe i3主动式剂量计均可进一步投入临床作为辅助剂量计使用,优化职业病高风险人群的辐射剂量监测和辐射防护措施.介入工作人员可根据实时剂量信息,实施降低累积剂量的行为,减少放射工作人员剂量.

    主动式剂量计脉冲辐射场介入放射学职业照射

    核辐射应急监测大体积样品盒的设计及其应用

    孔令南杨宝路张京周强...
    358-363,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发适用于便携式HPGe γ能谱仪的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通过鲜样测量给出该样品盒不同测量时间的探测限,为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B/T 16145-2022探测限计算公式,利用无源效率刻度软件Angle,使用便携式HPGe γ能谱仪针对131I和137Cs的测量,优化出大体积样品盒;使用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鲜样装样测量马哈鱼样品,测量活时间分别为 2、4、6、8、10、19、22、24 h,分析测量时间与探测限关系.结果 在样品盒相同的 15 cm半径和约 10L体积条件下,使用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比圆柱形大体积样品盒模拟探测效率能够提升将近 30%~46%,探测限更低.应用其测量马哈鱼鲜样所得探测限随测量时间延长而降低,并给出了鲜样测量核污染水中核素的不同测量时间可达的探测限参考.结论 结合探测限优化研发的马林杯大体积样品盒,对应急情况下现场γ核素监测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几何形状,不同测量时间该样品盒鲜样测量结果表明,8~10 h的测量时间探测限的下降与测量时间代价分析最优.

    探测限大体积样品盒无源效率刻度检测时间

    三种分离富集气态14C流出物方法的效果初步探讨

    张彦彪汪传高郭庐阵邬蒙蒙...
    36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膜分离、吸附分离和低温分离 3种物理分离气态14C方法的分离效果,筛选出最佳分离方法,为14C在线监测中14CO2 的分离富集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搭建 3种分离实验装置进行分离纯化实验,对3种方法分离CO2 的纯度、回收率及分离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3种分离方法对CO2 均有一定分离效果,在一定条件下获得 20 mL样品气体,膜分离法需用时 0.5 h获得样品纯度为 0.0486%~0.0488%VOL的CO2 的气体,回收率仅为2.5%~12.7%;MOF材料吸附分离法需消耗 24~30 h,获得样品纯度为 20.2%~47.5%VOL的CO2 的气体,回收率为57.3%~63.2%;低温分离法则要消耗 3h,可获得样品纯度为 96.0%~99.8%VOL的CO2 的气体,回收率为 81.5%~92.5%.结论 低温分离法分离得到CO2 纯度和回收率要比膜分离法和MOF材料吸附分离法高,分离时间适中,可为实现气态14C流出物快速测量中14C的富集技术提供参考.

    分离气态14C纯度回收率时间在线监测

    管式燃烧—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海产品中碳-14

    孙亚茹王欢姚美男马永忠...
    370-375,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管式燃烧—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海产品中碳-14活度浓度的方法,为海产品中碳-14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研究黄花鱼、海白虾、梭子蟹、蛏子、海藻 5种海产品干样的热解特性,设定适合海产品氧化燃烧的温控程序,并验证燃烧效果、碳元素的回收率和方法正确度、精密度.结果 管式氧化燃烧装置在推荐燃烧程序下对大部分海产品的燃烧效率在 98%以上,对碳元素的回收率与燃烧葡萄糖计算得到的回收率结果相近,均在 95%以上.4家实验室通过测定中国糖碳标准物质中碳-14活度浓度对方法正确度进行了验证,相对误差为 1.03%~3.41%,相对误差均值为 2.36%;通过测定黄花鱼样品中碳-14活度浓度对方法精密度进行了验证,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11%~9.35%,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 4.04%.结论 采用管式燃烧-液闪测量法测定海产品中碳-14活度浓度,推荐的氧化燃烧程序对海产品更有针对性,耗时更短,方法正确度和精密度满足要求,适用于海产品中碳-14的测定.

    海产品碳-14管式燃烧—液体闪烁计数法燃烧效率回收率

    深度学习在子宫内膜癌术后临床靶区自动分割中的应用

    薛娴王凯玥梁大柱丁静静...
    376-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 3种深度学习(DL)算法在子宫内膜癌(EC)术后患者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high-dose-rate bra-chytherapy,HDR BT)中,自动分割临床靶区(CTV)的应用结果.方法 数据集由 306 名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组成,按比例分为训练集(246例)、验证集(30例)和测试集(30例).比较 3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3D U-Net、3D Res U-Net和V-Net)在CTV分割上的性能.采用定量指标分别为戴斯相似性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豪斯多夫距离第 95 百分位数(HD95%)和交并比(IoU).结果 在测试阶段中,3D U-Net、3D Res U-Net和V-Net分割CTV得到的DSC平均值分别为 0.90±0.07、0.95±0.06 和 0.95±0.06;HD平均值(mm)分别为2.51±1.70、0.96±1.01和 0.98±0.95;HD95%平均值(mm)分别为 1.33±1.02、0.65±0.91和 0.40±0.72,IoU平均值分别为 0.85±0.11、0.91±0.09 和 0.92±0.09.其中,V-Net分割结果与高级临床医生勾画结果更接近,CTV的分割时间<3.2 s,节省了临床医生的工作时间.结论 V-Net在CTV分割方面表现最佳,定量指标和临床评估均优于其他模型.该方法与基准真实值高度一致,有效减少医生间差异,缩短治疗时间.

    深度学习模型子宫内膜癌术后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临床靶区自动分割

    公众活动区域辐射异常的发现与思考

    杨金政房江奇张文峰刘林峰...
    384-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公众活动区域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调查,评价当地辐射环境状况.方法 采用无人机载大体积NaI(Tl)γ能谱探测系统,在西南某公众活动区域开展扫面式大比例尺空中辐射监测,获取地表 1m高度空气吸收剂量率.结果 通过对辐射环境航空监测结果分析,查明了当地区域的辐射环境现状,地面 1m高度空气吸收剂量率为(43.6±12.9)nGy/h;筛选辐射异常点 7处,其中 2处位于公众正在进行建筑施工的区域;在辐射异常点一带采用FH40G剂量率仪检查,其中一处地表 1m高度空气吸收剂量率最大值达 22.0 μGy/h;经现场土壤取样,实验室HPGeγ能谱仪分析,232Th核素活度浓度达 96.0 kBq/kg,226Ra核素活度浓度为 9.9 kBq/kg.结论 采用大体积NaI(Tl)γ能谱探测系统进行大比例尺空中扫面式航空监测是拉网式评价公众活动区域辐射现状水平快速有效的方法.

    无人机辐射异常航空监测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2-2011标准评价结果分析——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相关人员

    徐小三冯泽臣翟自坡杜翔...
    390-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跟踪评价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对《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 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2-2011的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S/T 536-2017《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和项目实施方案,从 24个省份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随机选取了 140名从事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防护检测与评价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预调查、现场调研、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调查,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40名受访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分布在 98个辐射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包括 63个公共机构和 77个民营机构).86.68%的受访者声称对该标准有很好或非常好的理解,而只有 64.3%的人参加过与该标准相关的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工作人员对标准内容的掌握程度较低,在培训和传播方面的努力不足.尽管只有 3.57%的受访者认为现有标准不适用于新的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进步,但 95.71%、93.57%和 96.43%的受访者分别认为有必要增加断层治疗设备、CyberKnife系统和具有自屏蔽体的环形加速器的屏蔽计算示例.此外,65%的受访者认为 10MVX射线加速器室应考虑中子屏蔽.结论 虽然该标准广泛用于放射治疗防护,但需要及时更新.同时标准文本涉及的技术性较强,不易掌握,应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宣传目标,并加强对关键人员的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确保其实施效果达到统一.

    电子直线加速器跟踪评价标准评估问卷调查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1-2007)标准评估结果分析——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

    李炜杨云福翟贺争罗行行...
    398-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和评估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对职业卫生标准《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 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1-2007的实施情况,为修订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WS/T 536-2017和标准评估实施方案,采用线上调查方式,对国内 18个省份 146家放射诊疗机构 212名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调查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调查问卷 215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 212份.有 77.8%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该标准的运用具有普遍性,有 96.2%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该标准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有63.7%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参加过该标准的相关培训,有74.1%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每年使用该标准 1 次及以上,有 10.8%的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该标准"需要修订".结论 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对该标准的基本情况和内容知晓率较高,但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待提升,建议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培训,结合实际情况修订标准部分内容,提升放射诊疗机构相关人员对标准的应用能力.

    放射治疗机房辐射屏蔽标准评估

    2019-2023年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江石丰黄丽芳刘然然
    404-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变化情况,完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3个月为 1个监测周期.结果 2019-2023年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共监测 25796人次,占比最多的职业类别是诊断放射学,其次是介入放射学.2019-2023年人均年有效剂量 0.21~0.30 mSv,平均 0.26 mSv,个人年有效剂量绝大部分<1.0 mSv,未出现>20 mSv的情况.核医学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在各职业类别中最高,为 0.43 mSv,其次为介入放射学 0.37 mSv.不同职业类别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其他应用(均P<0.05).结论 惠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惠州市医疗机构辐射防护现状是安全的,能有效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个人剂量监测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

    青岛市部分医疗机构CT检查成人诊断参考水平的前期调查

    刘筱钰张秀云张栋王国华...
    409-414,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制定符合青岛市国民体质特征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 2022年 1月 1日—2022年 12月 31日青岛市 3家综合性三级医院和 1家一级医院的成年人CT检查辐射剂量数据.共 14台设备 3351例,扫描部位包括颅脑、鼻窦、颈部、胸部、腹部、颈椎、腰椎、颅脑CTA、颈部CTA、肺动脉CTA和主动脉CTA.数据类型包括管电压(kV)、管电流时间积(mAs)、CTDIvol、DLP,并计算CT-DIvol和DLP的第 25%、第 50%和第 75%位分值.结果 成人各部位DLP差距较大,由高向低依次为颅脑CTA、颅脑平扫、腹部、腰椎(螺旋扫描)、主动脉CTA、肺动脉CTA、鼻窦、胸部、颈椎(螺旋扫描)和颈部.颅脑DLP 75%位分值 657.9 mGy·cm,颈部为 228.1 mGy·cm.颅脑CTDIvol最大(75%位分值 52.0 mGy),胸部CTDIvol最小(75%位分值 8.2 mGy).结论 青岛市部分医疗机构成人各部位CTDIvol和DLP数据差异较大,CT辐射剂量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比较处于较低水平.

    CT诊断参考水平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