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柯伟

双月刊

1005-4537

jcscp@imr.ac.cn

024-23971819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金属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材料学科、腐蚀与防护学科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还被《EI》、《CA》、《MA》、《SA》等国际重要检索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304双相不锈钢钢筋在混凝土孔隙模拟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刘国强张东方陈昊翔范志宏...
    204-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开路电位测试、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及Mott-Schottky曲线测试研究了HRB400普通碳素钢筋、304奥氏体不锈钢钢筋与2304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钢筋在海洋环境中的钝化行为、耐氯盐侵蚀性能及耐蚀机理.结果表明,在混凝土孔隙模拟液中,3种钢筋在混凝土孔隙模拟液中的腐蚀电位不断提升,阻抗模值、相位角峰宽均逐渐增大,最大相位角向低频方向移动.Mott-Schottky测试结果显示,HRB400钢筋钝化膜中点缺陷密度较高,2304双相不锈钢钢筋钝化膜的点缺陷密度最小.在含氯混凝土孔隙模拟液中,HRB400钢筋、304不锈钢钢筋和2304双相不锈钢钢筋的临界Cl-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03、1.5~2.0和3.5~4.0mol/L,其中2304双相不锈钢钢筋较强的耐氯盐侵蚀性能主要是因为钢筋表面钝化膜较低的点缺陷密度和致密的结构,以及Cr、Ni、Mo等耐蚀元素形成的钝化膜对Cl-较强的排斥作用.

    不锈钢钢筋海洋环境钝化行为耐氯盐侵蚀性能

    轧制对ZM5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宋东东万红霞徐栋周倩...
    2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析氢、失重、电化学阻抗谱(EIS)、动态电位极化测试、XRD和SEM等方法对比研究了轧制前后ZM5镁合金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变化,并通过第一性原理分析研究了合金不同微观组织的电子功函数,探究轧制对ZM5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使ZM5发生明显的择优取向,轧制后ZM5的腐蚀失重、析氢量都显著下降,而极化电阻明显上升,表明轧制态镁合金的耐蚀性优于铸造镁合金.模拟计算结果表明α相的重排提高了轧制合金的电子功函数.

    镁合金轧制态腐蚀行为第一性原理电子功函数

    庆祝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第十七届青年腐蚀论文讲评会在沪召开

    220页

    稀土 La对钴基高温合金GH5188在1100 ℃下空气中氧化行为的影响

    王爽王资兴程晓农罗锐...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 La含量对GH5188高温合金在1100℃空气中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 La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合金氧化膜主要成份是Cr2O3和MnCr2O4,氧化动力学可近似用抛物线规律来描述.适量La的加入有助于合金形成连续、致密且稳定的氧化膜Cr2O3,提高了氧化膜与合金基体的粘附性,改善了 GH5188高温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但随着La含量的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会降低,La的最佳含量范围为0.029%~0.060%.

    钴基合金GH5188高温氧化稀土元素

    磁场作用下5083铝合金腐蚀行为研究

    熊伊铭梅婉王泽华余瑞...
    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浸泡实验、电化学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研究了磁场作用下5083铝合金腐蚀行为,探索了磁场对铝合金腐蚀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环境相比,磁场影响了铝合金腐蚀过程中带电粒子运动,抑制Cl-对钝化膜的破坏作用,导致5083铝合金开路电位和点蚀电位的升高,腐蚀电流密度的降低,合金浸泡后表面的点蚀坑数量和尺寸降低.磁场能够降低5083铝合金的点蚀倾向和腐蚀速率,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抑制腐蚀的作用越明显.

    5083铝合金磁场腐蚀行为点蚀

    碳钢和高强钢在南海大气环境中的初期腐蚀行为研究

    王靖羽周学杰王洪伦吴军...
    237-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海南文昌地区大气腐蚀试验站进行的南海大气环境户外腐蚀试验,对比分析碳钢和3种高强钢腐蚀性能的优劣,为开发耐南海大气腐蚀用钢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分别选用Q235B、Q350EWR1、Q355和Q345NQR2等4种钢材作为研究对象,在南海大气环境中进行为期0.5和1 a的户外曝露腐蚀试验,通过试样宏观形貌观察、腐蚀失重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其腐蚀行为机制.4种试样表面均发生严重的均匀腐蚀,综合各项分析结果,4种钢材在南海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耐蚀性能排序为:Q355>Q345NQR2>Q235B>Q350EWR1.

    南海海洋大气环境大气腐蚀试验高强钢电化学测试

    热处理对ZnAlMg镀层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蒋光锐刘广会商婷
    246-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加热炉模拟了车身制造过程中的烘烤热处理过程,热处理温度为150~250℃,处理时间为10mi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在加热前后ZnAlMg镀层表面与截面的微观组织变化,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热处理前后镀层的物相差异,使用电化学技术和中性盐雾实验评价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ZnAlMg镀层中的共晶组织逐渐粗化,并且在镀层表面形成富含Al和Mg的氧化物.当加热温度为175℃时,在镀层的共晶组织中以及镀层表面均出现了大量O分布,而在镀层的共晶组织表面附近的Al和Mg分布范围更宽一些.加热温度为250℃时,镀层的初始凝固组织表面变得比较粗糙,而共晶组织中的灰色相从层片结构逐渐演变为颗粒结构,表面出现了大量Al、Mg和Zn的氧化产物,其中以Mg和Al的氧化物为主.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ZnAlMg镀层的极化电阻以及电荷转移电阻不断增大,而腐蚀电流密度则不断减小.中性盐雾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ZnAlMg镀层的腐蚀失重逐渐减小.与原始样品相比,250℃热处理样品的腐蚀失重减小了 17%.ZnAlMg镀层耐蚀性的提高,一方面可能与共晶组织粗化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表面形成富含Al和Mg的氧化物有关.

    ZnAlMg镀层热处理氧化腐蚀微观组织

    微观组织对一种超轻高强镁锂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谢云刘婷王雯周佳琳...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铸态Mg-15Li-6Al合金以及固溶处理后分别进行空冷和水冷等3种不同处理方式获得合金的相组成和形貌特征.采用浸泡实验和电化学实验对比研究了这3种不同状态合金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种不同状态合金的主要基体组织均为β-Li,且从铸态、固溶空冷态到固溶水冷态,合金中AlLi析出相逐渐减少,固溶水冷态合金基本由单相β-Li组成.3种不同状态合金耐蚀性由低到高的顺序为:铸态<固溶空冷态<固溶水冷态,且固溶水冷态合金相比铸态合金的腐蚀电位提高480 m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3个数量级.这主要是由于固溶处理使Al有效回溶到β-Li基体中,随后的快速冷却使AlLi相的析出受到抑制,减少了 AlLi与β-Li两相间腐蚀微电偶对的数量,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

    镁锂合金热处理耐蚀性显微组织

    Zr-Sn-Nb包壳管腐蚀吸氢中氢浓度测算的截面金相法

    马雁蓝宇宁陈嘉威
    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RH600/LECO定氢仪对Zr-Sn-Nb包壳管多个样品获取氢浓度的数据,结合样品横截面显微图像测量获取的氢化物面积分数的数据,推导出一种用于测算Zr-Sn-Nb包壳管中氢浓度的计算公式,即"截面金相法".通过用文献中大量已知数据对该测算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截面金相法"测算出的氢浓度值准确度较高,与标称氢浓度值之间的误差<6%.

    Zr-Sn-Nb包壳管腐蚀吸氢截面金相法

    征稿启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