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防汛抗旱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防汛抗旱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防汛抗旱

中国水利学会

丁留谦

双月刊

1673-9264

cfdm2006@126.com

010-68781008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

中国防汛抗旱/Journal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国防汛抗旱》是中国水利学会主办、国家防办业务主管的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综合类刊物,旨在及时报道党和国家在防汛抗旱方面的方针政策、交流推广防汛抗旱系统的先进经验技术、探讨减轻水旱灾害的对策及措施、介绍防汛抗旱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患意识、促进防汛抗旱工作。重点面向全国防汛抗旱系统职工、广大水利科技人员、科研院校师生及从事灾害研究、灾害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太湖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张祎旸李鹏金科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汛情严重,太湖连续发生2次编号洪水,最高水位4.04 m,超警戒0.24 m;2403号台风"格美"、2413号台风"贝碧嘉"、2414号台风"普拉桑"、2421号台风"康妮"等台风带来严重风雨影响.面对严峻汛情,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洪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抓好防御部署、"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工程调度、关键环节防御等各项工作,有效保障了太湖流域(片)水安全.

    水旱灾害防御太湖流域2024年

    2023年中国水旱灾害及其防御成效综述

    公报编写组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00 mm,较常年(625 mm)偏少4%,全国主要江河共发生4次编号洪水,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部分支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洪水,有708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较常年平均(675条)偏多5%,其中129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洪水、49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洪水.西南地区发生冬春连旱,华北、东北局地发生夏旱、部分地区旱涝急转,西北地区发生夏秋连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7个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的热带气旋),其中6个登陆我国,生成数量、登陆我国数量均较常年偏少,但登陆强度偏强、频次偏多,深入内陆、影响范围广.全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干旱台风灾害,受灾人口、死亡失踪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主要灾情指标分别占全年自然灾害总损失的89.15%、46.45%、83.35%、90.50%.全国累计调度运用4 512座次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603亿m3,启用8处国家蓄滞洪区、蓄洪滞洪25.3亿m3,全国减淹城镇1 299座次,减淹耕地107.32万hm2,避免人员转移721.28万人次.旱区各地抗旱累计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72.4万人,完成抗旱浇地面积609.97万hm2,挽回粮食损失641.50万t、经济作物损失48.88亿元.

    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流域性洪水编号洪水水旱灾情受灾人口受灾面积死亡失踪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减灾成效2023年

    山洪灾害临近预报预警技术及实践应用

    吴泽斌田济扬刘荣华孙朝兴...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洪灾害临近预报预警是多阶段递进式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层面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旱灾害防御中心)研发并改进了临近预报预警模型,依托国家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及时发布临近预报预警,为国家层面第一时间掌握全国山洪灾害态势、督促指导地方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总结 2024年国家层面开展的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介绍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技术方法和2024年汛期的应用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提升山洪灾害临近预报预警的措施建议.

    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临近预报预警2024年

    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李娜王静俞茜王艳艳...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可为蓄滞洪区的启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对于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尚缺少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体系.以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作为安全运用的"四大判断准则",按"目标—准则—指标"3层级,构建了包含17个评价指标的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体系.参考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实际,将蓄滞洪区最终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表征蓄滞洪区"能安全运用""基本可用,采取措施后基本能安全运用"及"不好用,存在较大安全运用风险".制定的安全运用分析评价体系在 98处国家蓄滞洪区进行了应用,以两个典型蓄滞洪区为例,最终评价结果分别为"能安全运用""基本可用,采取措施后基本能安全运用",与经验判断相符.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蓄滞洪区安全运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水文站区间降雨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颜亦琪陶新任立良刘珂...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黄河三大洪水来源区之一的河口镇至龙门水文站区间(以下简称河龙区间)降雨径流变化特征对黄河防汛抗旱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数理统计、滑动平均、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等方法分析得出河龙区间多年平均降雨量457 mm,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5.93亿m3;20 世纪 90 年代前降水量整体呈减少态势,20 世纪 90 年代后呈增多趋势,天然径流量具有4 a、9 a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整体呈减少趋势;平均年降雨径流系数为0.084,受区域水土保持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因素影响,河龙区间年降雨径流系数呈较明显的减小趋势,从20 世纪 50 年代的 0.13左右减少到 21 世纪的 0.05 左右.受夏季蒸发量大、农作物灌溉及植物蒸腾影响,6-10 月月降雨径流系数较 11 月至次年 5 月小.河龙区间场次洪水降雨径流系数变化很大.

    黄河河龙区间降雨径流系数周期波动趋势变化

    江西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县域尺度等级划分研究

    黄萍郑宇许小华李德龙...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合理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是洪水风险评估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为洪水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综合考虑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防洪能力等因素,选取13个评价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数体系,采用层级分析法和经验系数法赋予各指标权重,运用加权综合法,借助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江西省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江西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东北部、赣州市大部和九江市、宜春市、抚州市局部等地区,由于上述地区河网密布,遭遇强降雨时,山洪灾害易发多发,易引发洪涝灾害;低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西省大部分中心城区,中小河流、中小水库数量不多,山洪危险点少,区域防灾能力强,不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上述结果与历史洪涝灾情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江西省洪涝风险分布与洪涝灾情损失分布基本吻合.

    县域尺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等级划分江西省

    江西省抚河廖家湾河段冲淤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王元何力雷建平刘海凤...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廖家湾河段是江西省抚河中游重要控制河段,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冲淤变化剧烈,研究其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涉水工程安全、洪涝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廖家湾河段 1965-2022 年大断面数据和 1956-2022 年水文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确定河段冲淤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廖家湾河段冲淤具有明显的时段特征,1965-2004年河道总体稳定,2005-2018年急剧冲刷或淤积,2019-2022 年河道趋于稳定;②河道采砂、上下游水利工程影响等人类活动是河道冲淤的主要驱动因素,径流变化影响相对较小.

    抚河廖家湾河段河道冲淤驱动因素非参数检验趋势分析江西省

    现代化水库矩阵管理下的水库防洪"四预"实践——以江苏宜兴市横山水库为例

    林文青王帆鲍春飞王玮琦...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标水利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中"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相关要求,横山水库矩阵"四预"业务模块通过整合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数据,集成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型、二维地表水动力模型等水利专业模型,实现洪水预报精准化、预警提前化、预演数字化和预案科学化.基于"四预"模块,开展了水库入库洪水预报验证和水库下游洪水演进情景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型模拟结果与历史场次洪水过程拟合较好,模拟的两场洪水过程洪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0.1%、-8.1%,可为横山水库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所构建的二维地表水动力模型可快速、精准获得各情景下水库下游洪水淹没范围、水深、流速、到达时间等关键数据,能够准确实时反映洪水动态变化情况,可有效支撑洪水防御工作.

    水库矩阵管理防洪"四预"预报调度一体化水动力模型

    基于北京三号卫星的行洪河道林木特征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王平王子璇李霞王健...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房山区是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房山区永定河主流区葫芦垈村至永定河房山段终点为研究区域,采用北京三号卫星对该区域河道林木优化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通过对灾后 8-10 月连续 3期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研究区域内林木面积和斑块数量分别下降了92.55%和83.52%,林木斑块离散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由此可知,北京三号卫星能有效辅助相关部门对河道林木优化施工进度和效果进行动态监督,辅助提升河道行洪安全.

    北京三号卫星监测定量分析特征分析河道林木北京房山区

    H-ADCP在线流量监测系统在广东仁化站的应用分析

    胡鸿儒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道断面的在线流量数据对水利工程调度及洪水预警预报有着重要意义,部分水文站受地形和河道通航限制,无法安装测流缆道,存在着测流耗时费力、高洪时测流危险性大等问题.对H-ADCP(水平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在线流量监测系统在广东仁化站的应用进行研究,介绍了H-ADCP的测流原理,采用实测流量计算的断面平均流速与在线设备测得的代表流速进行率定分析,得到以仁化站断面代表流速推算断面平均流速的率定关系式,据此进行断面流量计算,并将断面流量与实测流量及流量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H-ADCP在仁化站具有良好的测验精度,满足水文测验的要求.仁化站H-ADCP的应用提升了锦江及广东仁化县城区域的流量在线监控水平,也为未来智慧水利系统中智慧水文站的智能化监测、数字化整编及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H-ADCP广东省仁化站率定分析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