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惠汝太

双月刊

1671-6272

mcc@sglab.org,mcceditor@gmail.com

010-68333902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Journal Molecular Cardiology of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2001年12月创刊。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办,是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为特点的分子心血管病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资讯数据库等收录。2006年起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正确诊断是心脏淀粉样变的管理核心

    范庆坤龙艳丽夏娟王黎...
    6073-6075页

    术前房性早搏与肥厚型心肌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蒙延海聂长荣张燕搏卢涛...
    6076-6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患者不同术前房性早搏(PACs)负荷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POA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288例无心房颤动史的OHCM患者术前及围手术期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室间隔肌心肌切除术,术前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243例(84.4%)患者存在PACs,45例(15.6%)患者无PACs.以100次/24 h的PACs数目作为截定点,211例(73.3%)患者低负荷PACs(PACs 数目<100 次/24 h),32 例(11.1%)患者高负荷 PACs(PACs 数目≥100 次/24 h).66 例 OHCM 患者发生 POAF,其中非PACs组3例(6.7%),低负荷PACs组47例(22.3%),高负荷PACs组16例(50.0%).低负荷PACs组、高负荷PACs组患者POAF发生率均高于无PACs组患者(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负荷PACs(P=0.02)和年龄(P<0.01)能独立预测OHCM患者POAF发生.结论 术前高负荷PACs的OHCM患者(PACs数目≥ 100次/24 h)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POAF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负荷PACs和年龄是预测OHCM患者POAF的独立预测因子.

    房性早搏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残余胆固醇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联

    白伟高兴锋杨瑞峰吴文茜...
    6083-6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及残余胆固醇(RC)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在这项横断面研究中,使用64排螺旋CT采集了河北冀东队列2 868名社区人群的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将每个解剖部位包括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和主动脉(AO)的单个病变评分相加确定总钙化评分.根据Agatston评分对冠状动脉钙化(CAC)情况进行评分,并根据CAC不存在(CACS=0分)和存在(CACS>0分)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计算并比较2组血脂指标;进一步根据CAC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或重度钙化)分为4组,分析TC/HDL-C比值及RC与CAC严重程度的关联.结果 校正混杂因素后,TC/HDL-C比值及RC水平升高与LAD、AO及总CACS升高显著相关.分层分析显示,TC/HDL-C比值与CAC的正相关性在女性LAD更为显著.此外,按TC/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组,随着TC/HDL-C比值升高,LAD、AO及总体CAC风险逐步增加,第4四分位数组CAC风险分别是第1四分位数组的1.84倍、2.15倍和2.18倍.TC/HDL-C比值及RC水平也与CA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随着TC/HDL比值与RC水平的升高,CAC逐步加重.结论 TC/HDL-C比值及RC水平升高与多部位CAC相关,可能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残余胆固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全因死亡的关系

    冯泽锟赵茂翔李雁洁田露...
    6090-6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基于单中心、大样本的纵向队列研究,探究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08-2018年因冠心病住院治疗且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并随访至2023年9月.通过电子病历收集纳入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生化资料、既往病史、药物使用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等.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院外全因死亡的风险比,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10 9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70.90%合并高血压.与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甘油三酯、血尿酸和空腹血糖水平及合并糖尿病、贫血、脑卒中、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外周动脉疾病和心房颤动的比例更高.在中位6.63年的随访时间里,共发生全因死亡1 562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较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7.00%(HR=1.17,95%CI:1.03~1.34),年龄、心率、收缩压、吸烟、糖尿病、贫血、慢性肾脏病、脑卒中、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外周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和利尿剂使用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与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共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更高,而院内死亡无明显差异.年龄、心率、吸烟以及大部分合并共病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密切相关.

    高血压冠心病共病老年人

    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与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斑块内坏死核心体积的相关性

    董少英林泽祥杨苗侍煜景...
    6098-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与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SCAD)斑块内坏死核心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03例SCA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水平.PCI前使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组织成分,包括纤维、纤维脂质、坏死核心和致密钙化,并计算每个区域占整个病变体积的百分比.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水平与SCAD患者坏死核心体积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SCAD患者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表达水平为1.20(1.04,1.42).根据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水平的中位数,将SCAD患者分为低表达组(≤1.20)和高表达组(>1.20).与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低表达组SCAD患者相比,高表达组患者血管体积、斑块体积、管腔体积、病变长度更大,坏死核心体积百分比更高(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水平与SCAD患者坏死核心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528,P<0.001).坏死核心体积百分比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呈正相关(P<0.05).在偏相关性分析中控制LDL-C水平和NLR后,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水平与SCAD患者坏死核心体积百分比仍呈正相关性(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水平是SCAD患者坏死核心体积的预测因子(β=1.567,95%CI:6.278~12.502,P<0.001).结论 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表达水平与S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斑块内坏死核心体积呈正相关,提示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可能作为斑块不稳定性的潜在预测因子.

    血清外泌体circ_0007478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坏死核心体积相关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UFM1及GDF15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胡佳佳李文祎郑佳琪刘健...
    6105-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泛素折叠修饰因子1(UFM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以及UFM1与GDF15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81例,其中排除冠心病的患者16例(非冠心病组)、确诊冠心病患者165例(冠心病组).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并提取PBMC中总RNA,分析PBMC中GDF15和UFM1的表达差异.结果 GDF15在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94(1.667)、1.275(2.082),冠心病组GDF1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423).UFM1在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88(1.618)、1.675(1.206),冠心病组UFM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3 4).UFM1与GDF1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435,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高脂血症以及UFM1表达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UFM1表达水平升高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OR=4.170,P=0.009).结论 PBMC中UFM1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可能对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有一定指导价值.

    泛素折叠修饰因子1生长分化因子15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

    尿毒症患者血清通过ROS-NLRP3信号通路促进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新生内膜增生

    段琦李亚峰王振峰
    61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在体外模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病理环境探讨ROS-NLRP3信号通路在CKD中对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s),实验分为3组:正常血清对照组(NC组)、尿毒症血清处理组(CKD组)、尿毒症血清+Mito-TEMPO处理组(CKD+Mito-TEMPO组).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ELISA实验方法观察尿毒症血清对HASMCs表型、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以及NLRP3炎症复合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NC组相比,经尿毒症患者血清处理后,HASMCs增殖显著增强,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α-SMA)和钙调理蛋白1的蛋白表达、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tROS)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和TNF-α的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nod样受体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剪切的caspase-1、1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降低显著降低(P<0.05);而加入mtROS抑制剂后,HASMCs增殖显著降低;α-SMA和钙调理蛋白1的蛋白表达,mtROS水平,炎症因子IL-6、IL-18、TNF-α水平,NLRP3、caspase-1、剪切的caspase-l、IL-1 β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P均<0.05);SOD活性降低显著增加(P<0.05).结论 尿毒症血清通过ROS-NLRP3信号通路促进HASMCs增殖、参与新生内膜增生.

    尿毒症新生内膜增生线粒体活性氧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NLRP3

    淮海心脏康复论坛参会人员对心脏康复运动知识的知信行问卷调查研究

    刘伟豪何民朱茜陈伟...
    6116-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与分析参与心脏康复论坛会议的医务人员对心脏康复运动知识的认知度和接受意愿及自身运动习惯,促进心脏康复在淮海经济区的开展,保障患者的心脏康复安全.方法 分别在2022年8月25日至2022年8月28日及2022年12月9日至2022年12月10日两次心脏康复会议期间,通过微信二维码向参与调查的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进行问卷推送.调查对象通过手机/电脑"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式完成调研.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后,建立数据库,对不同人群从业人员心脏康复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281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①参会人员对心脏康复的接受意愿高.②康复科参会人员心脏康复知识测评得分高于临床临床科室及其他科室.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科室是影响心脏康复认知度的因素.结论 参会人员普遍认为心脏康复是必要、可行的.不同科室的认知度存在差异,需加强科室间交流合作,提升心脏康复认知、技能水平,保障心脏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心脏康复知信行运动影响因素

    不同部位血管舒缩反应性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血管活性作用分析

    吴逸飞杨建峰陈虹王淼...
    6121-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小鼠不同部位血管床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性,比较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血管活性作用.方法 分离小鼠股动脉(FA)、主动脉(AO)、肠系膜动脉(MA)、冠状动脉(CA),用微血管张力仪评价其对苯肾上腺素(PE)、U46619的收缩反应性和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性,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对内皮功能良好的血管进行评价,比较AA、EPA、DHA的作用.结果 各血管对U46619的收缩程度比对PE的收缩程度大,PE不收缩CA.以U46619作预收缩剂,比较各血管对ACh的舒张反应,发现MA的舒张程度最大,CA的舒张最不敏感.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诱导CA舒张的程度最小,诱导MA舒张的程度最大、最敏感.与AA和EPA相比,DHA诱导各血管的舒张作用更敏感.结论 小鼠不同部位血管床的舒缩反应性有明显差异,各血管均显示对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舒张反应,其中对DHA的舒张效应最敏感.

    多不饱和脂肪酸血管舒张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缺氧诱导BMPR2突变大鼠左心室损伤

    张学佳李天骐李平马铭婕...
    6128-6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型受体(BMPR2)基因突变对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Bmpr2+/R491W突变型大鼠,在基线期以及单纯低氧[吸入氧浓度(FiO2)=10%]刺激3周后通过超声、左右心导管以及病理实验检测大鼠左心室、右心室、肺血管表型;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心力衰竭分子标志物,通过免疫印迹检测BMPR2通路活性.结果 基线情况下,Bmpr2+/R491W突变型大鼠无明显表型异常.经过3周低氧刺激,Bmpr2+/R491W突变型大鼠与野生型大鼠均发生了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室重构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氧刺激未影响野生型大鼠的左心室结构与功能,但诱导了 Bmpr2+/R491突变型大鼠左心室明显重构;Bmpr2+/R491W突变型大鼠在缺氧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78.7%±6.7%vs.66.4%±10.9%),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下降(50.0%±7.3%vs.(38.5%±8.6%,P<0.05),收缩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减小(3.3%±0.4%vs.2.4%±0.6%,P<0.01).QPCR检测显示心房利尿钠肽、脑利尿钠肽等心力衰竭分子标志物表达显著上调,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左心组织BMPR2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50%,ID-1下降至对照组的60%,而p-SMAD2/3比例上调0.6倍.结论 缺氧刺激诱导Bmpr2+/R491W 大鼠在低氧刺激下产生肺动脉高压表型,并且发生左心衰竭及功能障碍.

    骨形态发生蛋白2型受体肺动脉高压基因突变左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