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公共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

王宇

月刊

1001-0580

zgggws@vip.sina.com

024-23388443,23388479

110005

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242号

中国公共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5年由卫生部创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术报道与经验交流并重,着重反映我国预防医学领域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以及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经验与技术。读者对象主要是本领域各级业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arkov模型结直肠癌筛查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

    季杰汪宇盈卓端刘雨晗...
    1353-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结直肠癌筛查的Markov决策模型,评价各筛查策略长期运行后的成本效果,确定优势筛查策略,为完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构建Markov决策模型,分别以40、45和50岁为筛查开始年龄,59、64、69和74岁为筛查结束年龄,筛查间隔分别为1年和2年,共模拟包括不筛查在内的25种筛查策略;通过整理文献提取出结直肠癌自然史模型所需概率、筛查成本和医疗成本等数据,将数据带入模型,以1年为循环周期,通过多个周期循环预测不同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卫生经济学效果.结果 模拟个体水平的成本效果分析显示,成本最低的筛查策略为50-74-1(50岁开始筛查至74岁结束每年筛查1次),消耗的社会成本为48.31万元,获得17.82生命年(LY)、16.76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以LY为结局指标时的成本效果比(CER)为2.71万元/LY,以QALY为结局指标时的CER为2.88万元/QALY;回乘分析结果显示,筛查策略45-74-1(45岁开始筛查至74岁结束每年筛查1次)的支出效果比最佳,消耗的成本为51.52万元,获得19.49个LY、18.37个QALY,以LY为结局指标时的CER为2.64万元/LY、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1.92万元/LY,以QALY为结局指标时的CER为2.80万元/QALY、ICER为1.99万元/QALY;取得最好效果的筛查策略为40-74-1(40岁开始筛查至74岁结束每年筛查1次),消耗的社会成本为55.17万元,获得20.97个LY、19.78个QALY,以LY为结局指标时的CER为2.63万元/LY、ICER为2.47万元/LY,以QALY为结局指标时的CER为2.79万元/QALY、ICER为2.60万元/QALY.湖北省武汉市现行结直肠癌筛查策略为45-59-2(45岁开始筛查至59岁结束每2年筛查1次),消耗的社会成本为103.51万元,获得18.97个LY(16.8个QALY);比武汉市现行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更为经济的策略为45-74-1,可节约51.99万元并新增0.52个LY(1.57个QALY);当考虑效果最大原则,40-74-1筛查策略较武汉市现行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可节约48.34万元并新增2.00个LY(2.98个QALY).结论 在经济状况理想情况下,可优先选择效果最大的策略(40-74-1);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支出效果比最佳的筛查策略(45-74-1).

    结直肠癌筛查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Markov模型

    北京市重大活动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分级

    姜金茹吴阳博王同瑜王超...
    1363-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北京市某重大体育赛事为例,开展北京市重大活动中的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理论分级方法研究,为我国其他重大活动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食源性疾病名录,结合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2016-2020年重大体育赛事同时期(11月-次年4月)监测到的食源性疾病作为风险因子,通过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评估北京某重大体育赛事重点保障人群和一般人群食源性疾病风险水平.结果 共识别出3大类7小类25种食源性疾病风险因子,重点保障人群和一般人群食源性疾病风险等级均集中在高危险度(H级)、中危险度(M级)和低危险度(L级)风险等级.对重点保障人群而言,H级风险因子5种(20%),M级风险因子11种(44%),L级风险因子9种(36%),其中风险因子重要性最高的为杀鼠剂和河鲀毒素中毒.对一般人群而言,H级风险因子4种(16%),M级风险因子6种(24%),L级风险因子15种(60%).其中风险因子重要性最高的为诺如病毒病和菜豆中毒.结论 重大活动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应结合该活动的特点、既往大型活动经验及同时期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制定评估标准.保障工作应针对高、中危险度和Borda序值排前列的风险因子,在原材料采购、贮存、加工等环节开展监测和检测,科学制定食谱,做好人员健康与教育,防止交叉污染.

    重大活动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风险矩阵法Borda序值法

    基于CIPP评价模式构建公共卫生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彭嘉淇王佳敏李功明李炳松...
    1370-1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公共卫生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CIPP评价模式,采用文献研究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法确定最终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后,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群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746和0.789.第2轮函询后,一、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均有提升,分别为0.297和0.237(P<0.05).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A背景评价(0.233)""B输入评价(0.141)""C过程评价(0.233)""D结果评价(0.394)".结论 最终指标体系通过一致性检验,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和较好的应用价值,对公共卫生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指导意义.指标权重提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需与社会需要相匹配,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

    公共卫生类专业本科CIPP评价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全球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徐婷婷杨若愚李净净方艺颖...
    1375-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全球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女性乳腺癌预防、筛查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世界卫生组织Cancer Tomorrow数据库中2020年全球175个国家女性乳腺癌的世界年龄标化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和世界年龄标化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数据,计算得出衡量乳腺癌疾病负担的量化指标[乳腺癌病死率(MIR)],从《2020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和《2020人类发展报告》中筛选出能够代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全球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 2020年全球175个国家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MIR的平均值分别为(49.39±22.35)/10万、(13.85±5.48)/10万和(0.33±0.15)%;女性总人口、城市地区细颗粒物、医护人员密度、药剂师密度、按受援国分列的人均医疗研究和基本卫生部门官方发展援助净额(按受援国分列的人均援助净额)、13项《国际卫生条例》核心能力平均得分(核心能力平均得分)、国内一般政府卫生支出占一般政府支出的百分比(政府卫生支出占比)、使用得到安全管理的环境卫生服务人口比例(使用环境卫生服务的人口比例)、作为政府协调支出计划的一部分且与水和环境卫生有关的官方发展援助额(政府协调支出的发展援助额)和调整后的人类社会发展指数(HDI指数)10个代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2 138.06±7 465.03)万人、(26.58±17.12)μg/m3、(63.97±57.32)人/万人口、(4.01±4.11)人/万人口、(4.11±4.32)美元、(63.65±20.31)分、(10.41±5.17)%、(68.00±28.65)%、(66.05±95.28)百万美元和(0.59±0.19);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女性乳腺癌MIR与城市地区细颗粒物和按受援国分列的人均援助净额均呈正相关(r=0.480和0.516,均P<0.001),与医护人员密度、药剂师密度、核心能力平均得分、政府卫生支出占比、使用环境卫生服务的人口比例和HDI指数均呈现负相关(r=-0.782、-0.639、-0.635、-0.614、-0.624和-0.900,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按受援国分列的人均援助净额对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具有正向影响(β=0.003,95%CI=0.002~0.007),女性总人口(β=-0.004,95%CI=-0.005~-0.003)、医护人员密度(β=-0.007,95%CI=-0.008~-0.006)、药剂师密度(β=-0.026,95%CI=-0.030~-0.021)、核心能力平均得分(β=-0.005,95%CI=-0.006~-0.004)和 HDI 指数(β=-0.873,95%CI=-0.906~-0.574)对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均具有负向影响.结论 全球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受宏观经济水平、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国家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乳腺癌女性疾病负担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全球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爱国卫生运动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剌媛媛祝贺王琦琦么鸿雁...
    1380-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爱国卫生运动政策的历史演进和政策结构,为优化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证参考.方法 从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政府门户网站及北大法宝和法律之星数据库收集1952-2023年的爱国卫生运动相关政策,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通过把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同政策变迁过程有机结合,建立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分析不同阶段的政策目标设定和政策工具选择.结果 本研究纳入79份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从政策工具维度看,命令与规制型工具使用最多(54.82%),在政策的演变过程中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主要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23.57%)和信息与劝诫型工具(16.28%)作为常用政策工具,对于政策目标的实现发挥了较大作用;激励型工具(3.39%)和系统变革型工具(1.95%)的使用较少.在政策目标维度,人口健康(40.34%)和区域健康(50.43%)所占比例较高,社会生态系统健康占比相对较低(9.23%).结论 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相关政策从政策工具维度来看,以命令与规制型工具为主导,激励型工具和系统变革型工具使用缺乏.政策目标维度中人口健康和区域健康目标受到较多关注,不同政策目标下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好不同.随着政策阶段的发展,政策工具丰富多元,但内部分布仍不均衡.

    爱国卫生运动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文本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域研究可视化分析

    赵昀彤彭紫怡都率邱五七...
    1390-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简称"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完善该领域的研究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公共卫生""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领域""体系建设""规划"为检索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发表的有关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2次筛选,并依据涵盖信息完整、符合研究基本内容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excel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并对文献发表机构、合作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基于CiteSpace V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形成可视化图谱,分析并解读图谱的相关内容.结果 共纳入161篇文献有关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机构主要是高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研究多发生于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与医院之间;研究的核心关键词分别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疫情防控、能力建设、人力资源、信息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医疗机构的医防协同机制、应急管理体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传染病救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人员配备、人才使用与评价)、财政投入机制及信息化保障领域等方面,关注的重点主要为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基层及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实验室检测能力及设备方面;161篇的研究主要分为新冠疫情初、中、后期3个阶段,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应急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领域,中期聚焦协同治理机制,后期多为回顾性调研分析.结论 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的方向基本覆盖了体系建设的主要领域,但近期研究热点有转向欠发达地区的趋势,更加关注公共卫生服务获得公平性.

    公共卫生体系体系建设CiteSpaceV软件可视化分析

    新冠病毒变异株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伍霞张晓韩嘉艺邢方潇...
    1396-1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在全球范围蔓延,SARS-CoV-2易发生变异,导致其变异株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强,对全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有效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研发针对变异株准确、灵敏或现场适用的多样化检测技术.本文阐述了SARS-CoV-2变异株的基于核酸扩增的检测技术原理及在识别和区分变异株方面的应用,探讨了方法的优缺点,对于准确发现并高效检测SARS-CoV-2变异株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核酸扩增技术

    口腔癌就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杨元媛黄颉刚麦华明欧阳庆思...
    1401-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癌作为头颈部较为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严重性不容忽视.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率较高,且由于其较低的5年生存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口腔癌的治疗和预后与许多因素相关,其中,患者就医的时机尤为关键.据相关文献报道,如果口腔癌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延迟就医超过3个月,其疾病进展到晚期阶段的风险将显著增加.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口腔癌患者延迟就医行为的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分析了多种可能影响患者就医行为的因素,包括患者对口腔癌的认知、心理社会变量、健康素养、社会经济水平、口腔检查习惯等.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筛查方案对提高口腔癌早期发现率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口腔癌患者延迟就医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口腔癌就医延迟影响因素

    低活跃性儿童青少年轻度身体活动健康干预研究进展

    王思积李瑊陈九崔文莱...
    1406-1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活跃性(physical inactivity)是指个体未能满足身体活动指南在对应年龄中的身体活动推荐量,也被称为身体活动不足.202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86%的儿童青少年处于低活跃状态,严重威胁着其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低活跃性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干预呈现刚性需求.以往研究多从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对低活跃性儿童青少年实施健康干预,虽然生理学的证据表明中等至剧烈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对个体健康促进具有最佳的生理效果,但是研究发现该干预效果往往无法得到持续,反观步行、简单拉伸等轻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ight-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LPA)对于大部分低活跃性儿童青少年来说是可行并且可接受的,是促进其个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力.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低活跃性儿童青少年轻度身体活动干预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探索适应于我国低活跃性儿童青少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低活跃性儿童青少年轻度身体活动健康干预

    全球病毒性肝炎现状及消除进展

    黄文琪温卉妍李佳昕徐妙...
    1413-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毒性肝炎是导致全球死亡人数增长的传染病之一,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现状及消除病毒性肝炎进展的相关文献和报告进行总结,阐述了全球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各国在消除病毒性肝炎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全球和我国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消除疾病流行现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