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公共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

王宇

月刊

1001-0580

zgggws@vip.sina.com

024-23388443,23388479

110005

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242号

中国公共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5年由卫生部创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术报道与经验交流并重,着重反映我国预防医学领域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以及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经验与技术。读者对象主要是本领域各级业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河南省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网络关系分析及患病风险预测

    王雯娟曾泓辑刘雅慧卫姝帆...
    905-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的网络关系并预测其患病风险,为制定高脂血症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7-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抽取123 741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础上采用最大最小爬山(MMHC)算法构建高脂血症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当地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的网络关系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患病风险.结果 河南省最终纳入分析的116091名老年人中,患高脂血症者33 023例,高脂血症患病率为28.45%;患高总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者分别为9 873、13 738、14 765和4 338例,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L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8.50%、11.83%、12.72%和3.7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腰高比(WHtR)≥0.5、体质指数(BMI)≥18.5、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河南省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年龄≥80岁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河南省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的保护因素;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高血压和糖尿病与高脂血症呈直接相关,年龄、文化程度、WHtR和中心性肥胖与高脂血症呈间接相关;风险推理结果显示,BMI≥28.0男性高血压老年人的高脂血症患病风险最高为41.6%,肥胖老年人高脂血症的患病风险为38.8%,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人高脂血症的患病风险为37.0%.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率相对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WHtR、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为当地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高脂血症的防控过程中尤其应对BMI≥28.0的男性高血压老年人加以关注.

    高脂血症影响因素网络关系患病风险预测贝叶斯网络模型老年人河南省

    甘肃省汉族和藏族中老年居民不同类型肥胖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茜严斌国唐天慧樊航兆...
    912-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汉族和藏族中老年居民不同类型肥胖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下设课题"甘肃城乡自然人群队列建设与肿瘤随访研究"中2018年11月-2019年5月参与基线调查且身体测量数据完整的18 114名35~75岁中老年居民的数据,采用体质指数(BMI)、腰围(WC)、体脂率(BFP)和内脏脂肪指数(VFI)分析甘肃省汉族和藏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体脂肥胖和内脏肥胖的患病情况,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18 114名汉族和藏族中老年居民中,汉族居民16 999人(93.8%),藏族居民1 115人(6.2%);汉族和藏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体脂肥胖、内脏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2.5%和9.0%、31.4%和33.9%、50.7%和41.9%、40.0%和27.7%,汉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体脂肥胖和内脏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藏族中老年居民(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为甘肃省汉族中老年居民体脂肥胖和藏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和体脂肥胖患病的危险因素,但为甘肃省汉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内脏肥胖和藏族中老年居民内脏肥胖患病的保护因素;年龄≥45岁为甘肃省汉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体脂肥胖、内脏肥胖和藏族中老年居民内脏肥胖患病的危险因素;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是甘肃省汉族中老年居民中心性肥胖患病的保护因素;在婚为甘肃省汉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和内脏肥胖患病的危险因素;非农民为甘肃省汉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年收入≥4000元为甘肃省汉族中老年居民内脏肥胖患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为甘肃省汉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体脂肥胖和内脏肥胖患病的保护因素;饮酒为甘肃省藏族中老年居民中心性肥胖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甘肃省汉族中老年居民一般性肥胖、体脂肥胖和内脏肥胖的患病率高于藏族中老年居民,性别是甘肃汉族和藏族中老年居民4种肥胖的共同影响因素.

    肥胖患病情况影响因素汉族藏族中老年居民甘肃省

    河南省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曾泓辑赵蔚嘉刘安琪王瑞...
    919-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7-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五大区域15个区(县)抽取在当地居住≥2年6个月的3193例≥65岁脑卒中后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地区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河南省最终纳入分析的3 067例脑卒中后老年人中,自理能力受损者554例,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率为18.06%;河南省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率分别为10.96%和20.00%,城市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率低于农村老年人(x2=28.513,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有肾脏疾病、有心脏疾病、有眼部疾病和有肝脏疾病是河南省城市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的危险因素,有运动习惯是河南省城市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的保护因素,吸烟、有听觉障碍、有肾脏疾病、有心脏疾病、有眼部疾病和有肝脏疾病是河南省农村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厕所环境完善、有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健康是河南省农村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的保护因素.结论 河南省农村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率高于城市老年人,吸烟情况及有无运动习惯、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眼部疾病、肝脏疾病是当地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的共同影响因素.

    脑卒中后自理能力受损情况影响因素老年人城市农村河南省

    镉污染地区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与其镉和铅内暴露水平关系

    陈林全何卓龙虎金玉胡环宇...
    926-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镉污染地区中老年人群不同膳食模式与其镉和铅内暴露水平的关系,为采用合理膳食模式减少该地区人群的镉和铅内暴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年7-12月在广东省北部镉污染地区随机招募600名在该地区居住≥20年的中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尿镉(UCd)、血镉(BCd)、血铅(BPb)的测定,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中老年人群的膳食模式,并应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其自然对数转换重金属(LnUCd、LnBCd、LnBPb)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广东省北部镉污染地区最终纳入分析的414名中老年人群通过因子分析得到蔬果、优质蛋白、蛋白饮品和面粉4种膳食模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0.618%;中老年人群UCd、BCd和BPb水平的M(P25,P75)分别为7.32(4.12,14.85)μg/g Ucr、6.42(3.40,11.55)μg/L和55.93(38.76,79.12)μg/L;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吸烟情况、服药史和体质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蔬果膳食模式因子得分处于T2水平(β=-0.121,95%CI=-0.225~-0.017)和 T3 水平(β=-0.108,95%CI=-0.213~-0.003)中老年人群的 LnBPb 水平均较因子得分处于T1水平中老年人群低,优质蛋白膳食模式因子得分处于T3水平中老年人群的LnUCd水平(β=-0.224,95%CI=-0.436~-0.013)和 LnBCd 水平(β=-0.245,95%CI=-0.434~-0.057)均较因子得分处于T1水平中老年人群低.结论 镉污染地区中老年人群倾向蔬果膳食模式与低BPb水平相关,倾向优质蛋白膳食模式与低UCd和BCd水平相关.

    内暴露水平膳食模式关系中老年人群镉污染地区

    济南市莱芜区中老年居民主动健康行为与其生命质量关系

    田明政吴妮王泺周晓媛...
    931-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济南市莱芜区中老年居民主动健康行为与其生命质量的关系,为提高该地区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8-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济南市莱芜区抽取867名 ≥45岁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根据中国人群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获得健康效用值评价生命质量,并应用多因素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中老年居民主动健康行为与其生命质量的关系.结果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最终纳入的702名 ≥45岁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效用值为-0.216~1.000,平均健康效用值M(P25,P75)为0.942(0.862,1.000);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医疗保险类型、吸烟情况和是否患慢性病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Tob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从不饮酒(β=0.019,95%CI=0.011~0.027)和已戒酒(β=0.015,95%CI=0.003~0.028)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效用值均高于饮酒中老年居民,吃新鲜蔬菜水果≥4次/周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效用值高于不吃新鲜蔬菜水果中老年居民(β=0.158,95%CI=0.017~0.299),近1周有适度体育活动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效用值高于无适度体育活动中老年居民(β=0.057,95%CI=0.023~0.090),近1个月20:00-22:00点上床睡觉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效用值高于晚上20:00点以前上床睡觉中老年居民(β=0.074,95%CI=0.029~0.119),非常需要健康管理(β=0.020,95%CI=0.005~0.036)和可以尝试健康管理(β=0.014,95%CI=0.002~0.030)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效用值均高于不需要健康管理中老年居民.结论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老年居民每周吃新鲜蔬菜水果频率、进行适度体育活动、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等主动健康行为与其生命质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生命质量主动健康行为关系中老年居民

    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权威认定行为研究进展

    林如娇刘晨曦段立霞王茜...
    937-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获取并使用权威的健康信息是慢性病管理的基础.目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样化,但错误和不实信息流行,且该人群的健康信息辨别能力相对较弱.为促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利用健康信息,本文基于权威理论,系统地概述了国内外目前关于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权威认定行为(包括健康信息信任评价和健康信息采纳评价2个方面的行为)的研究进展.

    慢性病健康信息权威信任采纳中老年患者

    浙江省社区老年人共病及共病模式患病与其行动机能关系

    尤柳青郭丽花李娜钟节鸣...
    94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浙江省社区老年人共病及共病模式患病与其行动机能之间的关系,为老年人共病患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6-12月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浙江省抽取7776名≥60岁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最终纳入其中参与行动机能测试的2445名老年人进行共病及共病模式患病与其行动机能关系的分析.结果 浙江省2 445名社区老年人中,患共病者1 250例,共病患病率为51.12%;患心血管-代谢共病模式共病者533例,共病患病率为21.80%;患呼吸系统共病模式共病者323例,共病患病率为13.20%;患精神-感知共病模式共病者143例,共病患病率为5.84%;患骨骼关节共病模式共病者258例,共病患病率为10.55%.浙江省社区老年人单任务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完成时间为5.05~59.55s,平均完成时间为(11.21±3.15)s;闭眼单脚站立测试(OLS-EC)完成时间为0~29s,平均完成时间为(3.72±2.72)s;30s坐站试验(CS-30)完成次数为0~30次,平均完成次数为(13.51±3.79)次.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居住地等混杂因素后,浙江省患共病社区老年人较未患共病社区老年人的TUG完成时间延长(β=0.51,95%CI=0.26~0.76)、OLS-EC 完成时间缩短(β=-0.39,95%CI=-0.61~-0.19)和 CS-30 完成次数减少(β=-0.73,95%CI=-1.02~-0.45);患心血管-代谢共病模式共病社区老年人较未患心血管-代谢共病社区老年人的 TUG 完成时间延长(β=0.59,95%CI=0.30~0.88)、OLS-EC 完成时间缩短(β=-0.49,95%CI=-0.75~-0.23)和CS-30完成次数减少(β=-0.78,95%CI=-1.13~-0.43);患呼吸系统共病模式共病社区老年人较未患呼吸系统共病社区老年人的CS-30完成次数减少(β=-1.34,95%CI=-2.61~-0.07);患骨骼关节共病模式共病社区老年人较未患骨骼关节共病社区老年人的TUG完成时间延长(β=0.47,95%CI=0.08~0.87)和CS-30完成次数减少(β=-0.49,95%CI=-0.95~-0.02).结论 浙江省社区老年人共病患病与其个体行动机能下降的风险呈正相关,不同共病模式患病对社区老年人行动机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共病共病模式患病行动机能关系社区老年人浙江省

    中国不同抑郁程度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网络分析

    李巧凤晏毅龙何悦菡李永泰...
    948-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抑郁程度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为优化抑郁筛查和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14222名≥45岁中老年人群的相关数据,应用复杂网络模型分析不同抑郁程度下中老年人群的慢性病共病模式,并采用Gephi0.10.1软件将慢性病共病患病网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中国14222名中老年人群中,患慢性病共病者7020例,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9.36%;无抑郁者9 066人(63.8%),轻度抑郁者4 141例(29.1%),重度抑郁者1 015例(7.1%);无抑郁者、轻度抑郁者和重度抑郁者慢性病共病患病数分别为3 841例、2 463例和716例,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分别为42.37%、59.48%和70.54%,慢性病共病率随抑郁程度的增加而增高(x2趋势=537.35,P<0.001);无抑郁者、轻度抑郁者和重度抑郁者患2种慢性病的比例分别为43.7%(1 679/3 841)、34.2%(843/2 463)和28.2%(202/716),患3种慢性病的比例分别为26.5%(1 016/3 841)、26.1%(644/2463)和22.2%(159/716),患≥ 4种慢性病的比例分别为29.8%(1 146/3 841)、39.6%(976/2463)和49.6%(355/716),Gamma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共病患病数量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而增加(Gamma=0.209,P<0.001);无抑郁者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病共病模式的患病率最高(9.22%),轻度抑郁者和重度抑郁者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或风湿病慢性病共病模式的患病率均最高(16.95%和24.33%);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无抑郁者、轻度抑郁者和重度抑郁者慢性病共病患病网络的绝对网络密度分别为11.46、16.24和20.30,慢性病共病患病网络绝对网络密度随抑郁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较高,不同抑郁程度中老年人群的慢性病共病模式存在差异,慢性病共病患病率随抑郁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抑郁程度复杂网络模型分析中老年人群中国

    中国老年人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患病关系

    张茹钰付映宏李丹侯亚冰...
    95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关系,为制定我国老年人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2018年中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 529名≥60岁老年人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关系.结果 中国11 529名≥60岁老年人中,睡眠时间<6、6~8和>8h/d者分别为2115 人(18.35%)、6 362人(55.18%)和3 052人(26.47%),睡眠质量好、睡眠质量一般和睡眠质量差者分别为6 201人(53.78%)、3 629人(31.48%)和1699人(14.74%);患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者分别为6 457例和2682例,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分别为56.01%和23.26%.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和体质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6h/d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风险为睡眠时间6~8h/d中国老年人的1.25倍(OR=1.25,95%CI=1.13~1.39),睡眠质量好和一般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风险分别为睡眠质量差中国老年人的0.62倍(OR=0.62,95%CI=0.55~0.70)和0.72倍(OR=0.72,95%CI=0.64~0.81);睡眠时间<6 h/d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风险为睡眠时间6~8h/d中国老年人的1.34倍(OR=1.34,95%CI=1.19~1.51),睡眠质量好和一般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风险分别为睡眠质量差中国老年人的 0.54 倍(OR=0.54,95%CI=0.48~0.62)和 0.65 倍(OR=0.65,95%CI=0.57~0.74).结论 睡眠时间短可增加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的患病风险,而睡眠质量较好则可降低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的患病风险.

    慢性病慢性病共病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关系老年人中国

    中青年人群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紫颖周思佳江欣刘文...
    959-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青年人群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3年5-8月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江西省南昌市、湖南省长沙市和云南省昆明市抽取5928名19~59岁常住居民进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情况的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4 895名中青年人群中,仅833人近5年接种过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为17.0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5~59岁、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吸烟、对肺炎球菌性疾病及疫苗认知情况一般、对肺炎球菌疫苗信任程度一般和良好中青年人群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上和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中青年人群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较低;中青年人群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可以预防疾病(75.87%)、可以保护家人和同事(57.38%)和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建议接种(43.22%),未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担心接种后有不良反应(42.22%)、没时间去接种(28.19%)和认为疫苗效果有限(25.11%),最有可能改变接种意愿的前3位因素依次为疫苗免费/有优惠(46.63%),担心感染肺炎影响家人和同事(46.53%)和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建议接种(45.89%).结论 中青年人群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率较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情况以及对肺炎球菌性疾病及疫苗的认知情况和信任程度是该人群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政策措施尤其是建议出台肺炎球菌疫苗相关优惠政策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情况影响因素中青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