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校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月刊

2095-2333

zggxkj@126.com

010-62511446 62510226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中国高校科技/Journal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议高校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

    吴洪雨赵淑茹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但由于基础研究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导致成果转化不畅.通过总结国内外高校等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现状,研究转化面临的困境,以期对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有所帮助.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渠道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进而推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和关键.

    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

    基于供给侧优化的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策略研究

    张元晶王永生高彦静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机制,通过供给侧优化的策略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从科技创新的源头强化高校科技成果的质量控制,确保成果既引领学术前沿又契合市场应用的实际需求.为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探索了一系列支撑性服务举措,包括整合高校创新资源、培育高价值专利、深度挖掘优势学科的创新专利资源以及整合创新专家智库资源等,并同步挖掘企业的专利技术信息需求.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构建校企技术转移合作的匹配对接路径与机制,为双方技术成果的顺利转移转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从而有力促进校企之间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供给侧优化校企合作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研究生安全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杨艳潘云翔贺益君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安全员队伍的建设是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然而,目前高水平安全员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组织架构不健全、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管理松散和安全意识薄弱等.结合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健全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体系、落实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安全督查、建立全链条长效激励的考核机制、营造全方位引导的安全育人氛围.这些措施将强化高校研究生安全员队伍建设,扩展现有的"学院-课题组-研究生安全员"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管理从教师到学生的纵向延伸,为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有力参考.

    "三全育人"实验室安全研究生安全员

    我国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十二五"至"十三五"的发展和比较考察

    李明磊黄欢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科研能力始终是我国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指向.采用全国研究生时序性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从"十二五"至"十三五",我国博士生科研能力总体水平显著提升,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仍然是短板;不同学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呈现不均衡状况.导师指导、科研训练、课程教学、科研环境等培养要素的感知水平持续显著改善,其中课程教学和科研环境仍是薄弱环节,作为过程性要素均对博士生科研能力提升产生显著影响."十三五"时期,导师指导、科研项目数量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作用下降,课程教学、科研硬件环境的积极影响更强.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博士生科研能力提升应筑高培养短板和改进薄弱环节.加强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激发博士生科研创新的内在动力;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构建支撑博士生学术成长的知识体系;增强育人平台的条件能力建设,围绕博士生培养完善管理服务支持体系.

    博士生科研能力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路径

    徐孝婷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对涵摄教育过程、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等要素的全方位改革创新,而高校数字素养水平是关乎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变量,为此亟待对当前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样态和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探索性研究.选取国内外12所高校为调查研究对象,以类型理论作分析框架,从Who(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What(教育内容)、Why(教育目的)、How(教育形式)四个方面对当前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模式进行调查与归纳.以此为循证依据,对高校数字素养教育提出四个方面的创新路径:①以对象为中心、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贯通式、递进式教育;②校本驱动,多主体协同构建持续性数字素养教育模式;③以"人师"为支撑、"机师"为辅助,创建高质量的人机协同教学样态;④重视理论向实践的延伸,丰富以"项目""比赛"驱动的应用型教育形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字素养教育的理论发展,也进一步为高校数字素养人才培育提供借鉴参考.

    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类型理论实践模式创新路径

    互联网驱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机制研究

    柳江管欣欣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产业链韧性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互联网通过提升产业链制造环节的生产效率、研发环节的创新水平以及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协作能力增强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基于2006-2020年28个省份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提升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和合理化水平,进而增强地区的产业链韧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对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各地可以通过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与产业链的融合、增强互联网人才支撑等政策切实增强产业链韧性.

    互联网产业链韧性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

    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2013-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林培锦范琳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科技创新本质上体现为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研发性劳动,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莫兰指数检验和空间依赖性检验的基础上,选择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投入要素中仅次于资本的重要因素,且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会产生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双重知识溢出.因此,持续加大高校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区域间高校研发合作,完善区域间产学研合作机制,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知识溢出空间计量区域经济发展

    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罗璐李彦体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科技园是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师生创业的基地,也是加快推进高校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陕西省先后发布多项政策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示范引领、国家级和省级梯队培育和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以陕西省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陕西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大学科技园高校成果转化陕西省科技创新

    国外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经验及启示

    张晓丹谢新伟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借鉴国外知名应用型高校建设经验,推动我国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对国内外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平台中的教育教学平台及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调研,并对教育教学平台建设中政策支持、组织架构、实践教学等,以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平台分类、平台定位、合作项目等分别进行研究对比,提出了完善国家立法保障、加强高校产业支持水平、大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等相关建议.

    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科技创新

    新媒体时代高校英语教学创新策略

    崔力方
    后插8-后插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