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校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月刊

2095-2333

zggxkj@126.com

010-62511446 62510226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中国高校科技/Journal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EA模型的高校财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

    孟欣宋佳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财务维度和管理会计工具平衡计分卡视角出发,以财力资源配置效率为主线,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财力资源配置和高校产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构建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找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对不同经济区域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财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分析,指出非DEA有效高校非有效的程度及投入规模是否恰当等,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高校财力资源配置DEA模型评价研究

    东北地区本科教育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王杜春张璐翟洪江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科教育与产业结构作为隶属于社会系统的两个子系统,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会对区域的经济、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Tobit回归模型对东北地区本科教育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来看,东北地区本科教育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从内部对比来看,东北三省的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吉林省的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校师资投入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影响,但不同省份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省份的差异性,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本科教育耦合协调度产教融合东北地区

    世界一流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机制与启示

    焦磊徐慧铭周恒洋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诸多国家纷纷将发展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教育亦被纳入各国战略规划.国外人工智能专业教育经历了从零散向系统、研究生阶段向本科生阶段渗透的历程.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端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世界一流大学人工智能学位研究生教育形成了招生要求强调近缘学科背景、依托工程或计算机科学学院为培养载体、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多学科组建师资队伍、跨界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培养机制.因此,我国应发挥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生专业建设中的统筹作用,构建契合人工智能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基于既有学科基础创新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的组织形式,加快跨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培育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机制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工具协同网络研究

    王欣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对建设科技强国有重要意义.为总结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发展规律与典型经验,文章以广东、安徽和四川三个省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三个试验区在政策形成与政策扩散时期的政策工具协同网络.政策形成时期,广东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并加强科技合作;安徽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四川以金融创新助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政策扩散时期,广东形成了以"科技合作—法规管制—示范试点"为多元核心的政策工具协同网络;安徽注重科技合作;四川注重制度改革.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工具协同网络政策网络社会网络分析

    推动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视角

    方兵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作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陆续成立了诸多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教研组织.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应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要求,推动人工智能学院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立足当前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高校应从以下方面推进人工智能学院"内涵式发展":在办学定位方面,可以选择"研究型学院定位"或"应用型学院定位",分别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技术学院"或"现代产业学院";在核心任务方面,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切实履行高校承担的职责使命;在发展路径方面,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践行"内部治理—特色发展—协同发展—转型升级"的建设模式.

    新一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学院内涵式发展新工科

    论科学家精神的中国特色与时代价值

    郭清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价值.其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建构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实践探索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文化基因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价值旨归上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中心、国际视野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涵育坚定政治信仰、提升科技治理效能的政治价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展现文化自信自强的文化价值,增强全民族价值观自信、推进科学技术普及的社会价值三个方面.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弘扬、践履科学家精神,激荡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科学家精神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时代价值

    生态位视域下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王慧娟李军凯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具有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全过程创新属性,已逐渐成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文章基于生态位中的错位理论、协同理论和扩充理论,深入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与高校人才培养生态位过度重叠、生态位协同度不够、生态位过窄等问题.未来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积极构建与高校的错位发展机制、与其他人才培养主体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和与潜在合作主体间的扩充发展机制,以培养实用型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构建与高校、企业和政府多主体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同时还应充分对接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等外部资源,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态位宽度.

    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人才生态位人才培养机制

    医学专业学生数智化素质培养的育人模式探索

    林镇国宫毅敏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时代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主形成的"数字-智能"时代.面对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的数智化浪潮,医学专业学生对此认知不足、易受偏颇言论影响,且缺乏相关实操条件和经验.鉴于此,医学院校应从重新塑造从医观念的认知策略、立足交叉融合的实践策略和具备调整指导功能的评估策略出发,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在基于评估机制的"反馈-调整"作用下,通过联动校内学习阶段与校外实习阶段等方式,持续性帮助医学专业学生把握数智化的时代趋势、厘清数智化的概念内涵,从底层逻辑上增强医学专业学生对数智化的认知理解,并与具有"医工结合"学术背景的专家团队合作,向医学专业学生提供数智化相关训练平台,进而锻炼医学专业学生与本专业相交融的数智化技能,涵养其与数智化时代相适配的医者仁心精神,有效实现面向医学专业学生并不断自我迭代优化的系统性数智化素养培育模式.

    医学专业学生数智化素质培养育人模式

    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路径探究

    付婉莹
    后插20页

    新时代青年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张楠
    后插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