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校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月刊

2095-2333

zggxkj@126.com

010-62511446 62510226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中国高校科技/Journal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体、两翼、三面向"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邓恒姚芳遥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知识产权成果的重要产出主体之一,其中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是高校发挥产出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鉴于学科背景、专业设置、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当前国内高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和产业的现实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对当前高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之困境进行剖析,明确社会急需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应然内涵,提出优化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合理、应用层次分明、满足产业与创新发展需求的"一体、两翼、三面向"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集群.

    知识产权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王冠中刘亚欧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义,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配比不足、衔接性不强、交流沟通不充分的问题,应在政府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在社会层面,强化资源供给;在学校层面,加强交流沟通.打造多维联动、多元协同的一体化机制,整合资源、汇聚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

    基于"建设-测量-诊断-支持-改进"的高校通识教育质量模式——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

    贾建媛方奇志陈凯泉王楠...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内高校通识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显著差异及相互促进得到了普遍认同,但通识课程仍存在课程定位不准、教学参与度较低、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需探索可推广的、切实可行的通识教育质量提升路径.中国海洋大学经过近20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建设-测量-诊断-支持-改进"的通识教育质量提升模式,其核心是多元课程质量评价和教学支持体系,完善了课程模块化、建设准入,课程评价,奖励与退出等管理评价体制.该模式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梯队建设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显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促进高校通识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通识教育质量提升课程评价教学支持教学质量测评系统

    学科公共性透视:大学学科交叉融合的困境及治理

    高江勇周统建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交叉融合是世界一流学科形态迭代发展的时代趋势,也是衡量现代大学学术活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目标的根本路径.梳理当前学科交叉融合面临的诸多困境,其重要原因在于学科功利性的膨胀和学科公共性的衰退.因此,迫切需要在学科制度上恢复和重塑公共价值基准,回归学科的公共本质属性,构建以"公共性-共享性-公益性"为逻辑链的大学学科治理体系.

    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困境公共治理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60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例

    刘洋刘锋刘熙东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第一、二批获批的60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例,探析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考核体系构建.根据《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修订)》、结合首批23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工作报告,采用网络调研法、文献调研法构建基于"全流程"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5个维度21个指标的考核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量化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华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工作进行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以服务基础设施改善、流程制度搭建、人员经费投入、服务内容揭示、服务成效展示5个维度的评价考核体系能较好地反映中心服务质量,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质量考核提供借鉴.

    图书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李姗姗邱智东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高职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保障,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助力.专业建设作为影响中医药高职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需要突破现有的微观性研究,全面分析中医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情况.文章以全国11所中医药高职院校的194个招生专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搜集法与文本研究法分析中医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情况,认为中医药高职院校形成了以医为主,凸显中医药发展特色的专业建设格局;确定了以深化健康理念,满足医疗卫生行业创新需求的专业发展方向;设定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体现医学培养质量要求的专业培养目标.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布局主动性有待加强、专业群组效应有待提升、专业培养目标内涵有待精准等方面的不足.建议在专业发展路径设计中要以健康战略为导向,锚定专业发展方向;围绕优势专业建立专业群组,合理拓宽专业口径;凸显专业培养目标的价值理性,科学划定专业人才培养类型,进而全面提高中医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

    健康中国中医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路径

    龚春芬
    后插1-后插2页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

    唐恭贺
    后插3页

    新时代美育视域下的高校舞蹈教学探索

    龚园
    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