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邱贵兴

双月刊

2095-9958

guguanjie@126.com

010-65281306,65286276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Bone and Joint Surgery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介绍骨与关节外科学的基础临床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和新技术,反映我国骨科医学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骨科医学学术交流。主要面向广大从事骨科基础、临床工作的各级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跟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及展望

    马昕施忠民陈亦轩
    28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损伤,通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对于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首选手术治疗.随着骨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其在跟骨骨折领域的应用增多.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微创手术可以减少软组织损伤及术中出血量,在保证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不同类型的跟骨骨折,其最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选择尚存争议.同时,随着数智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跟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近年来跟骨骨折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发展及展望进行述评.

    跟骨骨折骨折固定微创治疗数智技术

    《第三代微创手术治疗外翻临床指南》要点解读

    李广翼施忠民马昕
    294-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足踝专家委员会于2024年发布的"clinical guideline on the third gener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allux valgus"(《第三代微创手术治疗外翻临床指南》)进行要点解读,主要涵盖第三代微创手术治疗外翻的定义、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等全方面标准化建议,为规范应用第三代微创技术治疗外翻提供专业性学术指导.

    外翻内固定微创手术截骨术

    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联合螺钉辅助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顾文奇宋国勋施忠民宋发成...
    300-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估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联合螺钉辅助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1名正常成人的跟骨进行扫描及三维重建,将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然后分别模拟3种不同的微创固定方式:方式A单纯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方式B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联合2枚从跟骨结节向跟骨前部置入的纵向螺钉进行辅助固定;方式C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结合1枚从跟骨结节外侧至跟骨前部,另1枚从跟骨结节内侧至内侧关节面方向置入的螺钉进行辅助固定.通过对距下关节面模拟加载640 N应力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记录各骨块、内置物最大移位及von Mises应力值,以评估不同微创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应力加载后,联合螺钉辅助固定后的各骨块及内置物最大移位均小于单纯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3种固定方式的骨块最大移位均位于载距突处,且内置物最大移位亦位于载距突处.采用方式C固定后,关节面骨块最大移位均小于其他2种固定方式,且内置物最大移位亦最小.3种微创固定方式的内置物最大应力值均小于屈服强度,而采用方式C固定后的内置物最大应力值最小,且各骨块最大应力值亦均小于单纯接骨板固定.结论:联合螺钉辅助固定可能有助于提高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固定的稳定性,而采用自跟骨结节外侧至跟骨前部及跟骨结节内侧至内侧关节面2枚螺钉进行辅助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可能更佳.

    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维有限元分析

    Tightrope弹性固定与Lisfranc螺钉固定治疗韧带损伤型Myerson B2型跖跗关节损伤的中期随访比较研究

    薛剑锋顾文奇王诚宋国勋...
    307-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Tightrope弹性固定与Lisfranc螺钉固定治疗韧带损伤型Myerson B2型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8例韧带损伤型MyersonB2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Lisfranc螺钉固定的螺钉固定组15例,Tightrope弹性固定的弹性固定组13例.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估关节复位保持情况及有无关节退行性变,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足部功能指数(FF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获得36~7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57.9±11.1)个月,弹性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AOFAS中足评分、FFI、VAS评分均优于螺钉固定组(P均<0.05),术后 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螺钉固定组中12例(80.0%)患者于术后7~12个月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平均取出时间为术后(9.8±1.3)个月;弹性固定组中1例患者因锁扣板软组织刺激疼痛于术后12个月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Tightrope弹性固定治疗韧带损伤型Myerson B2型跖跗关节损伤可获得与Lisfranc螺钉固定相当的临床疗效,术后早期恢复更快,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Lisfranc损伤螺钉固定弹性固定

    Internal Brace加强对全关节镜下Brostr?m-Gould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短期疗效的影响

    熊李张弓皓柴斌匡垓下...
    314-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Broström-Gould修复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与单纯Broström-Gould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受手术修复的62例踝外侧韧带损伤导致的CL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患者应用全关节镜下单纯Broström-Gould修复治疗(EBG组),34例患者应用全关节镜下Broström-Gould修复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治疗(IBG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EBG组患者随访13.0(9,17.3)个月(6~18个月);IBG组患者平均随访(12.3±4.1)个月(6~17个月).末次随访时EBG组、IBG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前[(2.0±0.6)分vs.(6.6±1.2)分,(1.7±0.5)分vs.(6.3±1.1)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89.4±8.1)分vs.(52.0±9.4)分,(91.2±5.1)分vs.(50.1±7.9)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BG组和IBG组分别有23例和31例患者运动水平恢复到损伤前;IBG组患者恢复受伤前活动水平早于EBG组患者[(12.6±2.6)周vs.(20.1±4.1)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BG组和IBG组分别有3例和1例患者术后仍有持续疼痛和踝关节不稳定症状;EBG组和IBG组各有3例和2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症状.结论:与全关节镜下单纯Broström-Gould修复相比,全关节镜下Broström-Gould修复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治疗CLAI在术后早期康复和恢复到损伤前活动水平方面更有优势,同时在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减轻方面也更佳.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关节镜InternalBrace加强Broström-Gould修复术短期疗效

    Brostr?m-Gould修复术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

    张琳袁吴佳俊崔崟付备刚...
    32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Broström-Gould修复术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2月行Broström-Gould修复术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治疗的32例CL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6(29,41)岁(23~56岁);运动损伤13例,日常扭伤15例,交通事故等其他损伤4例.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Kofoed评分以评估踝关节功能,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14,18)个月(12~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68.4±10.4)分增加至(92.2±11.2)分;踝关节Kofoed评分由术前的(64.6±14.1)分增加至(90.0±7.9)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3.2(2.5,3.6)分降低至0.8(0.5,1.0)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踝关节外侧紧缚感,经功能锻炼后好转.结论:Broström-Gould修复术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治疗CLAI,提供了可靠的即刻稳定性,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尽快恢复负重行走及日常生活.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Broström-Gould修复术InternalBrace

    累及舟骨、楔骨或舟楔关节的Lisfranc损伤的外科治疗

    邢俊晖赵丕乾高铭杨王长宝...
    326-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累及舟骨、楔骨或舟楔关节的Lisfranc损伤的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4例Lisfranc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2~58岁,平均(35.6±8.7)岁.包括舟楔关节脱位5例,舟骨骨折3例,内侧楔骨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感染、足部疼痛或感觉麻木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末次随访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评估患者足部功能.结果:14例患者随访22.5(14.5,32.0)个月(4~53个月).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足背部麻木,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1.5(1.0,2.0)分,低于术前的(7.4±0.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达到(75.4±10.3)分,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优良率为71.4%(10/14),且负重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结论:累及舟骨、楔骨或舟楔关节的Lisfranc损伤有别于累及第1跖楔关节的Lisfranc损伤,处理时需要根据暴力损伤的走行方向确定损伤起点,从而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以免遗漏损伤部位而影响预后.

    Lisfranc损伤舟骨骨折楔骨骨折舟楔关节脱位

    全关节镜下内夹板加强固定解剖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李杨陶天奇蒋逸秋徐长明...
    33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内夹板加强固定解剖修复三角韧带损伤与直接缝合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36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镜下手术组及开放手术组各18例患者.所有患者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处理三角韧带.镜下手术组在全关节镜下利用内夹板加强技术解剖缝合修复三角韧带损伤,开放手术组利用带线铆钉缝合三角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最大背伸角度和最大跖屈角度)、影像学检查结果(踝关节被动最大外翻角度、应力位X线内踝间隙)、韧带修复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4.5±2.2)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镜下手术组患者最大背伸角度、最大跖屈角度均大于开放手术组,镜下手术组患者最大外翻角度和内踝间隙均小于开放手术组,镜下手术组患者韧带修复优良率高于开放手术组,镜下手术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开放手术组(P均<0.05).镜下手术组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内夹板加强固定解剖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及疼痛的缓解,同时兼顾微创优势.

    微创三角韧带内夹板加强固定

    多口引流清创配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Wagner Ⅲ级与Ⅳ级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祁印泽潘旭月朱瑞征梁欢...
    340-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多口引流清创配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TTBT)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Wagner Ⅲ级与Ⅳ级糖尿病足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28~81岁,平均(55.8±20.7)岁.全部采用多口引流清创配合TTBT治疗,记录从多口引流清创到白细胞计数恢复至11.0×109/L以下的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至10mg/L以下所需时间,肿胀明显消退、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所需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并对不同Wagner分级、不同年龄、不同白蛋白水平进行分组,比较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时间、肿胀明显消退的时间、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的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6.0±4.1)个月.多口引流清创配合TTBT治疗糖尿病足可以促进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正常,促进肿胀消退和减少脓性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Wagner Ⅲ级和Ⅳ级糖尿病足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时间、肿胀明显消退时间、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分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时间、肿胀明显消退时间、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白蛋白水平分组患者中,仅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口引流清创配合TTBT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满意.初步认为糖尿病足的预后与患者年龄、白蛋白水平相关.

    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多口引流

    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距下关节制动术长期疗效与韧带松弛程度的相关性

    潘旭月魏芳远陈卫衡
    34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距下关节制动术长期疗效与韧带松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的74例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根据评价韧带松弛程度的Beighton评分分为≥4分的韧带松弛组40例、<4分的非韧带松弛组34例,探讨Beighton评分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足踝能力评分(FAAM)、距舟覆盖角、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第2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的相关性.结果:74例患者获得54~6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59.2±4.7)个月.非韧带松弛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FAAM评分、距舟覆盖角、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第2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均明显优于韧带松弛组(P均<0.001).韧带松弛组患者的Beighton评分与手术疗效相关指标存在相关性;非韧带松弛组患者的Beighton评分与手术疗效相关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对于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当Beighton评分≥4分诊断为韧带松弛症时,行距下关节制动术的远期疗效与Beighton评分呈负相关,且疗效不及Beighton评分<4分的非韧带松弛症患者.建议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术前进行韧带松弛程度的Beighton评分,对于韧带松弛症的该类患者谨慎考虑行距下关节制动术.

    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距下关节制动术韧带松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