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

李国刚

双月刊

1002-6002

010-84943034;84943035;84943036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乙)

中国环境监测/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内唯一一份中央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一贯坚持学术性、专业性与实用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原则,以宣传总局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广泛交流环境监测的科研成果为办刊宗旨。使《中国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认可和欢迎。本刊所载文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从而体现了《中国环境监测》杂志的办刊特色。《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主要包括全国环境监测行业4000多个环境监测站、近10万名监测技术人员以及各环保科研机构、各部委及企业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5-2022年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污染特征

    母康生蒋燕饶芝菡罗洪艳...
    9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四川省 2015-2022 年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分析全省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5-2022 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明显改善,除O3-8 h第 90 百分位数呈上升趋势外,其余 5 项污染物呈下降趋势或无明显变化;与 2015 年相比,2022 年 O3-8 h第 90 百分位数升高 20%,PM2.5、PM10、SO2、CO、NO2 浓度分别降低 26.2%、28.4%、50%、28.6%和 14.8%.除 2015-2017 年 PM2.5 浓度超国家二级标准外,其余年份各指标均达标;优良天数比例为 83.8%~90.7%,呈波动上升趋势,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PM2.5、PM10(冬季>春季>秋季>夏季)、NO2、CO[冬季>春季(秋季)>夏季]、O3(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浓度季节变化规律较明显,SO2 无明显变化规律.环境空气污染形势由2015-2017 年的 PM2.5 主导阶段向 2018-2022 年 PM2.5 和 O3 复合污染阶段转变;PM2.5 超标日主要出现在冬季(12 月至次年 1 月),O3 超标日主要出现在夏季(6-8 月),春季(3-5 月)O3 超标情况不容忽视;超标日 O3 低位轻度污染(161~175 μg/m3)和 PM2.5 低位轻度污染(76~85 μg/m3)占比分别为 49.8%和 39.9%,消除 O3 低位轻度污染可大幅提升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但降低 PM2.5 浓度消除低位轻度污染的边际效应较低.2015-2022 年 PM2.5 污染月份分布范围呈逐年收窄并向冬季集中,O3 污染月份跨度整体呈扩大趋势并向春季扩展.PM2.5 和 O3 浓度空间分布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特征,且 PM2.5 高值范围逐年缩小、浓度空间分布趋于均匀,O3 高值范围逐年扩大.通过典型污染过程分析,四川盆地夏季 O3 污染主要受前体物VOCs排放和高温低湿的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冬季PM2.5 污染主要受静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同时叠加前体物二次转化影响.持续推动污染物总量减排、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等政策措施的实施是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的重要原因.

    四川省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成因分析

    珠江广州段水体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

    陈鸿展区晖叶四化张倩华...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是陆地产生的微塑料向海洋传输的重要渠道.珠江微塑料的入海通量排名处于世界前列,其中流经广州市区的虎门入海口的贡献量远高于其他入海口.为探究珠江广州段支流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并厘清其影响因素,文章对珠江广州段(包括支流和入海口)18 个典型采样点位的表层水体微塑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微塑料的污染丰度为 0.123~25.2 个/m3.微塑料的主要类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其占比远高于其他类型微塑料.珠江广州段接收广州市区及周边城市排放的生活、农业和工业废水,其中纤维主要来自纺织品的洗涤,聚乙烯和聚丙烯均为生活中的常用塑料,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多用于生产各类塑料产品(如塑料玩具、泡沫箱等).在 4 类监测断面(点)中,入境断面和监控断面的微塑料丰度远高于背景点和入海口.流经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区域的支流微塑料丰度远高于其他支流,入海口微塑料丰度最低.可见,人类活动是影响微塑料在不同河段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微塑料珠江水体入海口分布

    2015-2022年四川省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易灵钟果向秋实段慧...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统计四川省 2015-2022 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四川省酸雨变化规律、各离子成分特征,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四川省降水酸度明显降低,酸雨污染逐步好转,酸雨频率由 16.5%降至 2.6%,SO2-4 与 NO-3 当量浓度(离子质量浓度和离子价态的乘积与离子摩尔质量的比值)比从 2015 年 2.4 降至 2022 年的 1.6.对比分析 2016-2021 年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源可知,NOx 和SO2 的减排是近年来全省酸雨污染减轻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酸雨已由"十二五"的"硫酸型"为主逐步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四川省酸雨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秋、冬季节是酸雨污染最明显的时期,控制这两季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减轻酸雨污染具有重要作用.酸雨污染与地区经济发展仍有紧密联系,酸雨频率较高的区域主要是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NOx 对酸雨的贡献越来越大,做好污染物源头治理对于防治和减轻区域酸雨有重要意义.

    酸雨酸雨特征影响因素四川

    2020-2022年石家庄市大气变化特征及关联性研究

    赵杨黄纯凯高铁岭李红彦...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空气质量指数法分析了 2020-2022 年石家庄市大气污染变化特征和首要污染物时序分布,采用关联规则法研究了空气污染物浓度间内在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的持续性开展,石家庄市空气质量逐步提升,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主要为良和轻度污染为主,AQI 级别呈现由较高污染向优和较低污染级别转移,2022 年严重污染天数首次出现了"零报表".首要污染物天数逐年下降,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为冬季以PM2.5 污染为主,夏季以 O3 污染为主.关联规则模型中,规则{PM2.5=2}=>{PM10=2}表明 PM2.5 日均质量浓度 35~75 μg/m3 伴有PM10 日均质量浓度 50~150 μg/m3 的情况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其中冬季置信度为 100%,为日后精细化管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大气污染石家庄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关联规则

    黄河流域菏泽段农村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陶美娟高尚赞李伟刘锐...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助力乡村生态发展,以黄河流域菏泽段为研究区,选取典型村庄 14 个,开展农村环境状况和农村生态状况监测,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农村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菏泽段农村环境状况以"一般"为主,占 85.7%.其中,土壤环境污染均为低风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 92.9%;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为 21.4%,未达标类型均为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县域地表水质达标率为 26.7%.农村生态状况以"良"为主,占 92.9%,少量村庄为"一般",占 7.1%,影响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水网密度指数.农村环境质量综合状况等级均为"一般",环境轻度污染,影响因素主要为地表水水质、土地胁迫程度和饮用水源地水质.

    黄河流域农村环境环境状况生态状况评价方法

    基于浮游植物动态变化评估调水对棘洪滩水库水质的影响

    陈立国陈阳亮刘本文刘国祥...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东调水工程是山东省远距离、跨流域、跨区域的大型水资源调配工程,实行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湖库水多水源联合调度,是胶东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保障和配置工程.该研究以胶东调水工程水源地(峡山水库)和受水水库(棘洪滩水库)为典型代表,共布设 5 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全年月度监测和加密监测,对调水过程中 2 个水库的浮游植物物种组成、丰度、群落结构、优势种、共有物种及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评估水库间调水可能产生的水质风险.结果显示:峡山水库调水到棘洪滩水库,导致 2 个水库的浮游植物趋于同质化,以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为首的多个优势蓝藻在棘洪滩水库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使棘洪滩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受到严重影响;棘洪滩水库水质随调水从清洁型或寡污型快速向重污染型过渡.调水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水源地和受水水库的浮游植物及水质状况变化,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水源、合适的季节和合适的调水量进行生态调水,确保受水水库水质安全.

    峡山水库棘洪滩水库浮游植物调水优势种入侵水质

    辽宁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修订研究

    姜永伟王业耀袁俊斌张峥...
    154-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整理了 2011-2021 年辽宁省 47 个点位的水质理化监测数据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定量监测数据,水质理化监测数据 27 368 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本总量 632 个,定量监测数据 3 180 个.合计监测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 门 9 纲 23 目 85 科 188 属 297 种,以水生昆虫为主(226 种),占总种类数的 76.1%;其次为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别占 12.5%、7.1%和 4.0%;扁形动物仅 1 种,占 0.3%.采用累积百分位数法、直接引用法和专家经验法,修订了辽宁省 85 科 188 属(合计 273 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其中,通过计算法得到耐污值 135 个,直接引用其他地区已建立的耐污值 100 个,根据专家经验确定耐污值 38 个.采用参照点位和受损点位的 BI 箱线图法对该研究和以往辽宁省建立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数据进行判别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计算法确定的耐污值能更好地反映不同环境梯度,其适应性好于仅仅通过专家经验法确定的耐污值.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修订耐污值BI

    异龙湖水体化学需氧量赋存物质的形态学分析

    李爱军李飞文诗蕴普海燕...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需氧量(COD)是富营养化湖泊的常见超标指标,了解 COD赋存物质组成可以为有效削减 COD 提供重要信息.选择 COD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云南省异龙湖,根据异龙湖水体悬浮颗粒的形态特征构成,设计静置、不同孔径筛网过滤、离心、0.45 μm玻璃纤维滤膜过滤等 4 类水样处理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对水体COD及不同颗粒的削减效果,探究异龙湖水体不同形态物质对 COD的贡献.结果表明,拉氏拟柱胞藻和可溶态还原性物质是异龙湖 COD 的最主要赋存物质,高密度的拟柱胞藻及其代谢产物是异龙湖水体 COD长期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异龙湖水质脱劣的研究重点应更多向内源污染去除倾斜,尤其关注以拉氏拟柱胞藻为绝对优势的浮游藻类群落构成的形成原因分析方面,这有可能为从源头上削减异龙湖 COD找到更为"治本"的措施.

    化学需氧量赋存物质拉氏拟柱胞藻内源污染削减

    湖泊微生物与溶解有机质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张佩莲张含笑霍守亮张靖天...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解有机质(DOM)参与湖泊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微生物生存代谢提供能量来源和物质基础,与微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文章综述了 DOM 表征手段,阐述了湖泊微生物与 DOM 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代谢机制,探讨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湖泊微生物与 DOM 对气温升高、盐化、富营养化等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未来需进一步开展陆源 DOM输入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研究,探究湖泊碳库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揭示微生物作用对湖泊碳储存的影响,深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认识.

    湖泊微生物溶解有机质(DOM)气候变化

    CRDS和GC方法在线监测大气CH4和CO的结果对比

    吴栋桥王凯孙万启秦正新...
    179-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腔衰荡光谱法(CRDS)和色谱法(GC)均可用于甲烷(CH4)和一氧化碳(CO)的在线观测.金沙大气本底站建立了基于 CRDS和 GC的平行观测系统,对大气中的 CH4 和 CO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在线观测试验,对二者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RDS对 CH4 和 CO 观测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 GC;CRDS和 GC 获取 CH4 的系统偏差满足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WMO/GAW)的兼容性指标要求,获取 CO 的系统偏差不满足兼容性指标要求;CRDS和 GC获取 CH4 的日变化曲线基本重合,均呈现双峰形态,获取 CO 的日变化曲线也基本重合,但变化特征均不明显;CRDS和 GC获取 CH4 的季节变化曲线基本重合,7-8 月最低,与北半球变化趋势吻合,获取的 CO 季节变化曲线趋势上基本一致,在夏季 7 月出现谷值.

    光腔衰荡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甲烷一氧化碳在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