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王文兴

月刊

1000-6923

zghj@chinajournal.net.cn;zghjkx1981@126.com

010-62215145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Journ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nammox污泥中氮代谢与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关联性

    瞿才燕唐溪成思源关惠泽...
    6721-6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不同聚集形态污泥中氮代谢和重金属抗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宏基因组分析了颗粒污泥、絮状污泥、生物膜中氮代谢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的丰度分布及关联性。基因丰度分析揭示了颗粒污泥中氮代谢基因总丰度和重金属抗性基因总丰度均高于絮状污泥(分别高24。5%和5。5%)和生物膜(分别高57。9%和16。7%),表明颗粒污泥具有最高的氮代谢潜力和重金属抗性。相关性网络分析进一步显示颗粒污泥网络的平均度分别比絮状污泥网络和生物膜网络高63。0%和54。4%,表明颗粒污泥中氮代谢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之间相关性最强。因此,颗粒污泥是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重金属氨氮废水的最佳污泥聚集形态。

    重金属抗性氮代谢厌氧氨氧化污泥形态

    MXene/PMS利用EDTA-Cu催化降解EDTA-Cd性能与机理

    宋浩然徐一航陈龙雨赵群...
    6729-6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添加低价态过渡金属条件下,MXene/PMS利用乙二胺四乙酸铜(EDTA-Cu)实现了乙二胺四乙酸镉(EDTA-Cd)的高效降解和Cd的回收。EDTA-Cd和总Cd在30min内的去除率达到80%和95%。增加MXene、PMS和Cu2+浓度均显著增强了 EDTA-Cd和总Cd的去除。反应体系主要活性物种是羟基自由基(HO·)和硫酸根自由基(SO4·-)。在pH值3。0~9。0范围内保持了优异的性能,对C1-、HCO3-、HPO42-和腐殖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MXene活化PMS将EDTA-Cu氧化破络,释放出游离Cu离子,并触发Cu(Ⅱ)/Cu(Ⅰ)价态循环,强化了 PMS的活化,从而实现了 EDTA-Cu/Cd的高效降解。MXene对Cu和Cd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实现了重金属的回收。本研究利用重金属络合物本身含有的过渡金属,开发了一种同步实现重金属络合物氧化破络与重金属回收的方法。

    重金属络合物Mxene单过硫酸盐Cu(Ⅱ)/Cu(Ⅰ)循环

    水稳定PEI@UIO-67-bpy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Cr(Ⅵ)的吸附

    胡雨露王驰王涛曾巧...
    6741-6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水稳定性较好的UIO-67-bpy,再通过简单的浸渍法将含有大量氨基官能团的聚乙烯亚胺(PEI)引入UIO-67-bpy,进一步加强稳定性并提升对Cr(Ⅵ)的吸附性能及循环再生能力。动力学实验表明吸附在9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且去除率高达99%,PEI@UIO-67-bpy对Cr(Ⅵ)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线模型得出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97。7mg/g。循环再生实验表明,Cr(Ⅵ)的去除效率在5次循环后保持在95%以上。PEI@UIO-67-bpy对Cr(Ⅵ)的去除涉及静电作用及Cr(Ⅵ)的还原。总而言之,PEI@UIO-67-bpy是一种制备简单,稳定性及吸附性能良好,且能循环使用的优秀吸附剂。

    聚乙烯亚胺金属有机框架水稳定性能循环

    热处理耦合酸活化对铝污泥吸附磷酸盐影响

    陈爱侠蒲马雪儿吕露雪卫潇...
    6753-6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给水厂铝污泥(AIS)因其内部丰富的铝铁氧化物使其对磷酸盐具有一定的吸附螯合能力。然而铝污泥成分复杂,所含杂质会抑制对磷酸盐的吸附。通过简单的热处理耦合酸活化的方式,研究铝污泥杂质的去除和吸附容量的提高,结果表明:在600℃下热处理lh,使用2。0mol/L盐酸以固液比为1∶1进行酸活化,处理后的铝污泥(HA-AIS)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高达18。3mg/g,是原生铝污泥的2。4倍。其在阴阳离子共存和金属离子溶出实验中显现一定的稳定性。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说明其主要为化学吸附。结合SEM、XRD和BET等表征分析,吸附机理以配体交换为主,静电引力、氢键和表面沉积也起一定作用。该研究为铝污泥处置和磷污染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实现了"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双赢策略。

    铝污泥热处理酸活化磷酸盐吸附

    生源性Cu/GO复合材料阳极激活PMS降解活性黑5

    郭雅萍陈小琦张帆吴文霆...
    6764-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S。oneidensis MR-1(MR-1)菌的胞外还原作用,制备铜/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R1-Cu-GO)作为电催化(EC)及过一硫酸盐(PMS)协同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所得MR1-Cu-GO具有良好的小尺寸Cu物种分布(粒径约为5~10nm),且Cu物种以CuCl2、CuO和Cu2(OH)2CO3混合态为主。活性黑5(RBK5,10mg/L)降解效率测试显示,MR1-Cu-GO/PMS,MR1-Cu-GO/EC,MR1-Cu-GO/EC/PMS体系对RBK5均有良好的降解效率。其中MR1-Cu-GO/EC/PMS体系降解效率最高,在外加电流为50A/m2,PMS初始浓度为3mmol/L的最佳条件下,借助HO·和SO4·-等活性物质的产生,在30min内可以达到100%的RBK5降解率。

    S.oneidensisMR-1金属/氧化石墨烯复合催化剂PMS活化电化学氧化

    阴极层构型对电极氨氧化人工湿地运行性能的影响

    徐湛禹陆心怡汤翀潘玲阳...
    6775-6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电极氨氧化型人工湿地(CW)中设置阴极层,促进其中阴极自养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并探究了阴极层构型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解析且阐释了对应条件下装置中的微生物特性及氮素转化过程。结果表明,阴极层构型会显著影响其中关键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导致该区域内阴极自养反硝化作用的强度不尽相同,随之造成了装置脱氮产电性能的差异。当在电极氨氧化型CW的阴极层中布设生物阴极且填充废砖块时,阴极层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水溶性盐总量及Fe含量提高了其中参与阴极自养反硝化反应的功能微生物(尤其是Geobacter、Thauera、Thiobacillus、Pseudomonas和Hydrogenophaga)的丰度及活性,使阴极自养反硝化作用得到较大程度的强化并在系统中形成了以电极氨氧化-阴极自养反硝化为主的多路径耦合脱氮体系。此时装置具备理想的运行性能,其COD、TP、TN和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8。79±2。58)%、(98。19±0。72)%、(91。34±3。58)%和(96。78±2。90)%,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密度峰值分别为(787。99±89。43)mV和214。41 W/m3。本研究可为新型强化脱氮CW工艺的研发与设计提供参考。

    人工湿地(CW)阴极层构型电极氨氧化阴极自养反硝化脱氮

    远紫外线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冯亚男谭宇宸李皓芯张茜...
    6787-6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包括氯化氪准分子灯在内的Far-UVC辐射光源,重点阐述了 Far-UVC对水中微生物灭活和有机微污染物降解的机理和研究进展。在微生物灭活方面,Far-UVC通过破坏微生物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对病原体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致使微生物灭活;在微污染物控制方面,Far-UVC的光子能量高于绝大部分化合键的解离能,同时部分有机微污染物和氧化剂在Far-UVC处的特征吸收增强,使有机微污染物得到有效降解;现有研究表明,Far-UVC对水中部分微生物的灭活和有机微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甚至优于其他UV波段。此外,分析了背景水质对Far-UVC技术的影响。最后,对未来Far-UVC技术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技术用于水处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指导。

    远紫外线KrCl准分子灯水消毒有机微污染物高级氧化技术

    GAC颗粒电极的改性制备及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张袤李祥王军袁砚...
    6796-6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老龄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污染物难以生化处理的需求,而常规固定极板电化学系统存在极板钝化、空间利用率和处理效能低等缺陷,采用浸渍法制备改性Mn-GAC颗粒电极,并构建三维电解系统,考察其对老龄垃圾渗滤液的综合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预实验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表征,在焙烧时间3h、焙烧温度600℃、浸渍时间8h条件下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颗粒电极;在反应初始pH值为3、颗粒电极投加量33。3g/L、电流密度160mA/cm2、搅拌转速700r/min条件下,老龄垃圾渗滤液中的COD、TP、NH4+-N、TN去除率可达81。56%、99。62%、62。82%、82。47%,且能耗仅有0。125kWh/g,通过氧化机制分析表明污染物的去除主要由·OH和活性氯所主导的间接氧化作用来完成,占总贡献的70%。

    颗粒电极改性活性炭老龄垃圾渗滤液间接氧化三维电解

    外源氮磷输入对泥炭地DOM结构复杂性的影响

    朱晓艳卢禹晗武忠董向前...
    6807-6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兴凯湖长期N、P添加平台设置不同浓度的处理,分析DOM的浓度和光谱学特征,来探究外源N、P及其交互效应对泥炭地DOM结构复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源N、P输入没有显著改变DOM的浓度,但DOM的芳香化程度在高氮(N(2))、低磷(P(1))以及NP交互效应下显著提高了58。5%~82。9%。此外,高磷(P(2))和低氮高磷(N(1)P(2))处理增加了 DOM的内源输入。DOM的荧光组分主要以类腐殖质物质和类蛋白质物质为主,单独N、P处理提高了类蛋白质含量,而NP交互效应增加了类腐殖质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外源N、P输入会通过刺激植物生长以及促进微生物活性来增加DOM的结构复杂性。

    泥炭地外源氮磷输入土壤可溶性有机质三维荧光抗分解性

    广西横州市岩溶与非岩溶区耕层土壤Zn通量特征

    杨烨宇李程杨忠芳张起钻...
    6817-6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西横州市岩溶区和非岩溶区为研究区,针对耕层土壤Zn的输送途径和年输送通量密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受成土母质影响,岩溶区表层土壤Zn含量明显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Zn的输入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主要输入途径均为大气沉降,年输入通量密度均值分别为494。15和484。99g/(hm2·a);主要输出途径为农作物收割,年输出通量密度分别为490。63和580。12g/(hm2·a),受铁锰结核和灌溉水影响,非岩溶区年输出通量密度略高;研究区年净输入通量整体表现为Zn累积状态。

    土壤锌(Zn)年净输入通量密度岩溶区广西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