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王文兴

月刊

1000-6923

zghj@chinajournal.net.cn;zghjkx1981@126.com

010-62215145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Journ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庞军梁宇超秦海翔
    4084-4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中国环境经济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首先,简述了环境经济学学科的诞生背景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了中国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进程;其次,总结了环境经济学学科主要的研究领域,归纳了环境经济政策设计与评估、费用-效益分析、环境价值评估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四个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然后,阐述了环境经济学学科从哪些角度可以回应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最后,论述了中国环境经济学学科可以从环境政策与制度、绿色金融、污染与健康、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实现、气候应对与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做出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环境价值评估气候变化经济学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与碳减排情景分析

    豆咏琪宋小龙庄绪宁吴雯杰...
    4091-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梯次利用比例、使用周期及电池容量等因素,设定不同梯次利用场景,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退役动力电池在梯次利用及后续报废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并对不同梯次利用率情景下的碳减排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直接再生利用相比,储能、通信基站、低速电源三种梯次利用场景均表现为环境效益。其中,储能场景环境效益最大,其在气候变化、化石能源消耗、人体毒性-非致癌、陆地生态毒性指标等环境影响指标上均表现出相对优势。基于电池退役量和梯次利用去向,进一步计算出 2023 年全年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碳减排量为 1。05×108kg CO2eq。当梯次利用率保持当前水平或以10%增长时,至2030年其全年碳减排量可达1。55×109kg CO2eq。和5。98 109kg×CO2eq。,梯次利用具有良好的减污降碳环境表现。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碳减排

    温室气体与空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健康效应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郭亚丽贾俊松何珊
    410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进展。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量都在不断增加。2013年后,发文量增长迅速,国外增速明显快于国内;国外文献作者和机构形成了以美国各大高校为中心的较强合作网络关系,核心研究作者发文量达 39%。国内文献作者和机构联系较弱,呈多中心分散式结构,核心研究作者发文量仅占 8%;关键词可视化表明国内外研究同步性较强,均以环境暴露的健康影响和疾病负担研究为基础,国外侧重具体影响机制与联系及风险评估研究,国内更关注影响因素及政策效益剖析;国外研究从环境暴露对健康终点影响发展到协同适应策略及复杂模型构建,目前全球负担和颗粒物质减排是研究热点。国内研究从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评估发展到协同治理对策及健康风险,当前减缓气候变化及减污降碳的健康协同效益研究是热点。将来针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及敏感区域、公共健康效应时空规律的识别和明晰是重点,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早期预警系统的开发应用也迫在眉睫。

    温室气体空气污染协同减排健康效应CiteSpace热点

    黑龙江省能源碳排放核算及驱动因素分析

    刘浩东邱微陈爽
    4117-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方法,核算了黑龙江省2005~2020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借助LMDI分解模型、STIRPAT模型深入剖析了能源碳排放与经济、人口等驱动因素的关系,并进行情景模拟,探寻黑龙江省未来发展的合理途径。根据 LMDI 因素分解结果,各驱动因素对能源碳排放的累计效应中经济水平效应最大;由STIRPAT模型以及情景模拟分析可得,四种情境中综合情景为最优情景。最后,根据"双碳"目标以及研究结果,对相关的调控策略给出建议。

    碳排放能源消费因素分解情景模拟

    户外人工塑胶/草皮运动场中微塑料赋存特征研究

    王茜孙姣霞郑涵月向歆...
    4127-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塑胶跑道、人造草皮、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五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场地,探究了其地表以及雨水径流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2500~120120个/dm2,雨水径流中微塑料丰度为8。26×106~4。08×107个/L,地表和雨水径流中微塑料丰度分布呈相似趋势,即人造草皮远大于塑胶跑道,大于篮球场、羽毛球场和网球场。小于 0。5mm 的微塑料占比均超过 97%。各运动场中塑料类型为聚氨酯(PU)、聚乙烯(PE)、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材料(硅PU)、橡胶颗粒,以碎片和纤维为主。经长时间使用,均出现老化特征。雨水径流中微塑料的数量、种类等与地表微塑料的赋存特征明显相关,这表明运动场表面产生的大量微塑料会随雨水径流迁移,污染地表水体。因此,人工塑胶/草皮运动场中微塑料释放的环境风险不容小觑,为了避免微塑料大量的流入到地表径流,相应的截留措施势在必行。

    微塑料户外运动场雨水径流迁移赋存特征

    黄河(郑州段)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李和通马振芳郭宇邓正云...
    4136-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塑料在我国黄河中下游水体中的分布情况和污染特征,以黄河(郑州段)为研究对象,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采集水样,通过体视显微镜对微塑料的丰度和形貌特征进行观察,进一步借助显微红外光谱对其组成成分进行鉴定,并将统计结果与其他水体的微塑料污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黄河(郑州段)水体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16。86±4。20)n/L;以粒径小于1mm的尺寸为主,占比高达61。42%;形状中纤维状占比最高为 79。31%;微塑料颜色以透明为主,占比为 56。06%;微塑料聚合物类型以人造丝(Rayon)为主,同时还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丙烯(PP)等。不同点位微塑料的形貌特征和聚合物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潜在污染来源。黄河(郑州段)和其他水体相比,微塑料丰度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粒径分布趋势则大致相同,形状、颜色以纤维状、透明为主,不同水体间的微塑料污染差异可能与水体周边生境、经济水平以及人类活动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微塑料污染特征黄河丰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