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王文兴

月刊

1000-6923

zghj@chinajournal.net.cn;zghjkx1981@126.com

010-62215145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Journ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基于异质型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

    李柏桐李健唐燕夏美君...
    5263-5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以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及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受到异质型环境规制的约束,不同类型和强度的环境规制作用下,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影响效应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门槛约束下发挥最大值,且在门槛前后,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由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影响效应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门槛约束下发挥最大值,且在门槛前后,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影响效应在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的门槛约束下发挥最大值,且影响效应在门槛内最强.因此,政府应制定多元化环境监管政策组合,并根据地区特点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

    异质型环境规制数字经济工业碳排放绩效门槛效应

    纳米二氧化钛暴露的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

    刘朝阳方艳艳章智冰
    5275-5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多巴胺能神经细胞SH-SY5Y和PC12为实验模型,深入探讨了不同晶型(锐钛矿型、金红石型、混合型)和不同粒径(25,50,100nm)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NPs)暴露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毒性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金红石型TiO2-NPs暴露具有更强的毒性作用,其次是混合型和锐钛矿型.此外,粒径较小的TiO2-NPs对神经细胞的毒性更显著,特别是25nm粒径的TiO2-NPs,其神经毒性作用与诱导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免疫印迹法发现,TiO2-NPs能上调Bax和细胞色素C的水平,下调Bcl-2的表达,同时激活Caspase-3,表明TiO2-NPs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诱导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凋亡.

    纳米二氧化钛金红石型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基于皮肤擦拭采样的石化从业人群OCPs皮肤暴露评估

    郭建罗孝俊曾艳红麦碧娴...
    5286-5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茂名市(华南典型石化及农业城市)的30名石化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对其裸露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部位(前臂、小腿)的皮肤进行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 10 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计算暴露剂量.研究发现,10 种OCPs在所有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1.7%~57%),其中六六六(HCH)的平均检出率(35%)明显高于滴滴涕(DDT)(5.3%).所有样品的 OCPs 浓度范围为n.d.~3050ng/m2,不同皮肤部位的 OCPs 浓度差异显著(P<0.0001),表现为额头>手掌>前臂>小腿.皮肤暴露剂量(DADderm)和手-口接触暴露剂量(DADoral)的范围分别为n.d.~13 和n.d.~0.24ng/(kg·d),两者均以HCH的贡献为主(>60%).头颈部是DADderm贡献率最高的皮肤部位(87%).尽管女性的DADderm和DADoral均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的皮肤及手-口接触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范围(<10-4),但女性致癌风险相对较高.

    石化从业人群有机氯农药皮肤暴露健康风险

    具有降解原油和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双功能菌株的特性

    李亚君张宁张鹏飞张瑞昌...
    5293-5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高盐含油废水中分离出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 YY-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 16S rRNA 序列分析,该菌属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Shewanella sp.YY-1 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 700mg/L,表面张力为 30.76mN/m,且在较宽的盐度(10~100g/L),温度(25~100℃),pH 值(2~10)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通过薄层色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生物表面活性剂被鉴定为磷脂类.将菌株 Shewanella sp.YY-1 应用于原油废水的生物修复中,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果,对原油中短链烷烃(C8~C10),中链烷烃(C11~C20),长链烷烃(C21~C44)的去除率可达74.70%,96.68%,99.42%.本研究为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原油废水的生物修复提供优质的菌种来源和理论依据.

    原油降解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离希瓦氏菌生物修复

    页岩气返排水中的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关键影响因子

    李欣悦卢培利刘俊李仕康...
    5303-5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次探究了高温高压高盐的页岩气返排水中DAMO(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微生物存在的证据及其与关键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 7 个页岩气井场返排水中均检测到了DAMO古菌与细菌的存在,且古菌的丰度远高于细菌,其 16S rRNA基因拷贝数分别为 4.32×104~5.83×105copies/L和 1.16×103~6.00×103copies/L.DAMO古菌与细菌的功能基因mcrA与pomA同样在所有的样品中检出.页岩气返排水中共发现了 4个DAMO细菌代表性OTU与 1个DAMO古菌代表性OTU,虽然返排水中盐度很高,但检出的DAMO细菌与古菌与已报道的淡水环境中的 DAMO 微生物亲缘性更近.RDA 相关性分析表明,返排水常规理化因子对 DAMO 微生物的影响并非体现在微生物的丰度上,而是体现在微生物的功能上,其中pmoA基因丰度与TOC含量呈正显著相关,而mcrA基因丰度则与NO3-、NH4+、PO43-和Cl-浓度呈正相关,Cl-影响最大.研究结果拓展了关于 DAMO 微生物环境分布的认识,可为缓解返排水中逸散甲烷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加深对深部页岩微生物过程的认知.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页岩气返排水高盐环境因子群落结构

    废冰箱回收利用环境效益评估—基于IMPACT WORLD+方法

    黄银余茜黄瑶秦晋川...
    5313-5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电器是产生量大且增速快的一类固体废物.我国构建的废电器回收体系是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但废电器回收利用体系的环境效益尚不清楚.利用 IMPACT WORLD+方法,从不同环境影响类型出发评估废电器回收处理的环境效益,并通过损害类型指标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废冰箱回收利用的损害类型指标"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结果分别为-10592.501EUR2015 和-8211.357EUR2015,合计为-18803.857EUR2015,即环境收益相当于 18803.857EUR2015.据此估算,中国 2021 年废电器回收处理体系中仅废冰箱回收利用的环境收益可达 12.82 亿 EUR2015.研究结果表明废电器回收处理的环境收益十分可观,有望为废电器回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废冰箱生命周期评价IMPACTWORLD+环境效益环境收益

    中国餐饮消费驱动的温室气体跨产业传导机制

    磨昕钟秋萌梁赛
    5321-5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结构路径分析和介数中心性方法揭示了中国餐饮消费驱动的温室气体(GHG)跨产业传导机制(包括重要传导路径和关键控制节点).结果表明:(1)2002~2020年间中国餐饮业GHG足迹在波动中增加.畜牧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餐饮业→城镇居民消费、畜牧业→餐饮业→城镇居民消费是对餐饮业GHG足迹贡献最大的 2 条传导路径,种植业、畜牧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传导路径涉及较多的起点部门.所识别的重要传导路径是餐饮业低碳发展决策的重要抓手.(2)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谷物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是餐饮业GHG足迹在产业链中隐含传输的关键控制节点,其2020年传输的隐含GHG规模分别为12.2,8.0和7.0Mt CO2-eq,应关注这些部门的生产效率提升以降低餐饮业GHG足迹.(3)2002~2020年间谷物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部门的控制节点作用逐渐增强.

    餐饮业温室气体投入产出分析结构路径分析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