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王建国

月刊

1672-9463

Bixiangz2002@263.net

010-68383759

100076

北京丰台区万源北路7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Journal 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国内数家知名数据库收录。本刊注重论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除特邀专家撰稿外,亦欢迎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及广大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投稿。本刊刊登周期短,时效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实用,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与肿瘤放射治疗

    滕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或称凋亡素 2 配体(Apo2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中的新成员,通过与受体结合而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转化细胞及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TRAIL在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毒副作用。研究发现,联合药物治疗或者放射治疗可以增强TRAIL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因此目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以TRAIL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为切入点进行论述,以期理解其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放射治疗肿瘤基因

    CYP1B1*3药物基因检测在紫杉醇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研究

    夏春勇陈小林贺小艳黄莉娟...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肿瘤患者CYP1B1*3 基因多态性与紫杉醇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同时检验该基因指导安全用药的效果,为紫杉醇在临床精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①选取我院 2019 年 8 月~2021 年 12月接受紫杉醇化疗的肿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CYP1B1*3(1294 C>G)基因型,观察、收集、记录其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通过药品关联性评价找出紫杉醇导致的ADR,分析ADR和CYP1B1*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②选取我院2022年1~4月接受紫杉醇化疗的6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个体化给药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个体化给药组行CYP1B1*3(1294 C>G)基因检测并根据基因结果及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给药剂量,常规治疗组无基因筛查,直接按照标准剂量给药,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基因相关性研究中,CYP1B1*3野生型基因的肿瘤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突变型基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给药研究中,个体化给药组紫杉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B1*3基因多态性与紫杉醇不良反应具有关联性,CYP1B1*3基因检测可提升肿瘤患者紫杉醇的用药安全性。

    紫杉醇CYP1B1*3基因多态性不良反应

    不同组织固定液对毛囊内蛋白固定效果的对比研究

    袁燕平汪亮亮胡佳莉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4%多聚甲醛、10%中性缓冲甲醛液、丙酮和 95%乙醇 4 种组织固定液对大鼠毛囊冷冻切片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的影响,找出最佳的冰冻切片固定液。方法 选取 2 只SD大鼠,乙醚麻醉后处死,剪下大鼠唇部皮肤,分离触须毛囊后随即进行冷冻连续切片。将切片分别置于 4%多聚甲醛、10%中性缓冲甲醛液、丙酮、95%乙醇固定液中固定,所有切片经过相同的固定时间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毛囊内细胞角蛋白(CK15)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4%多聚甲醛、10%中性缓冲甲醛、丙酮、95%乙醇对蛋白抗原的保存效果各不相同,其中 4%多聚甲醛固定效果较好,组织内可见较强的荧光表达,而经 10%中性缓冲甲醛、丙酮、95%乙醇固定的组织则呈现更低的表达状态。结论 不同的组织固定液对蛋白的保存效果存在差异,4%多聚甲醛对毛囊内蛋白具有更好的保存效果。

    冰冻切片固定液4%多聚甲醛免疫荧光蛋白

    新型免疫/炎症指数与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周良杨维维刘家琦魏丽静...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免疫/炎症指数如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化(M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的相关性及其对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2023 年 5 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319 例,采用衰弱筛查(FRAIL)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和衰弱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检验数据,并计算得出PLR、MLR、SII、SIRI。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的相关因素。最后通过ROC曲线分析PLR、SII、SIRI对患者术前衰弱的预测价值。结果 非衰弱组 201 例(63。0%)、衰弱组 118例(37。0%)。PLR、MLR、SII、SIRI水平均与FRAIL评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SII、SIRI均与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仍与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相关(OR=1。001,95%CI:1。000~1。002,P=0。031)。PLR、SII、SIRI预测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665、0。723、0。640,其中SII有最大的AUC值(P<0。001)。结论 PLR、SII、SIRI均与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的发生相关,其中SII可能是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PLR、SII、SIRI对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的发生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II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强,SII有望成为预测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衰弱发生风险的指标。

    衰弱免疫炎症老年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mAST/ALT对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王娟范雪娟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诊断SFTS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在我院确诊的 317 例SFTS患者,将全部SFTS患者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入院 1 周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全部SFTS患者和入住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mAST/ALT在SFT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死亡组的年龄、碱性磷酸酶(ALP)、ALT、AST、AST/ALT、胞质AST(cAST)、cAST/ALT、mAST、mAST/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入住ICU死亡者的年龄、AST、cAST、mAST、AST/ALT、cAST/ALT、mAST/ALT、CK及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幸存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α-HBDH、AST/ALT、cAST/ALT及mAST/ALT是所有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ST/ALT、cAST/ALT及mAST/ALT是入住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P<0。05),且mAST/ALT的OR值最高;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上述参数的AUC值均大于0。7,有一定预测价值,且mAST/ALT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高,预后预测价值最好。结论 AST/ALT、cAST/ALT及mAST/ALT水平和SFTS患者预后有关,其中mAST/ALT水平对重症SFTS患者预后价值最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危险因素预后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中药黄精调控铁死亡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王潇姚曼鲁阳光张瑞...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中药黄精调控铁死亡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黄精有效活性成分并确定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TTD、GEO数据库获取AD相关疾病靶点。利用Venny图在线工具,筛选黄精治疗AD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黄精-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PPI)信息。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FerrDb数据库检索AD铁死亡过程相关基因,最终得到黄精药物抗AD铁死亡的相关靶点,进一步分析获取核心靶点及其KEGG通路。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将黄精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虚拟对接以及可视化展示。结果 研究筛选黄精有效活性成分 18 个、黄精治疗AD潜在靶点 109 个、铁死亡参与AD发病的可能靶点 13 个、黄精调控铁死亡抗AD核心靶点 4 个[雄激素受体(AR)、缺氧诱导因子-1(HIF-1)、E3 泛素蛋白连接酶mdm2(MDM2)、肿瘤蛋白P53(TP53)]。核心靶点的KEGG通路主要集中在癌症、HIF-1 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活化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精有效活性成分薯蓣皂苷元、黄芩素、芹菜素、异甘草素、3'-甲基黄豆苷元、4',5-二羟基黄酮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中药黄精利用薯蓣皂苷元、黄芩素、芹菜素、异甘草素、3'-甲基黄豆苷元、4',5-二羟基黄酮等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调控铁死亡相关基因,可有效缓解、改善AD,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R、HIF-1、MDM2、TP53 蛋白表达及其相关通路有关。

    黄精阿尔茨海默病铁死亡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血清胱抑素-C及糖类抗原125检测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杨宗旺卢谦黄河覃鹏...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糖类抗原 125(CA125)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21例NST-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进行Cys-C、CA125 检测,比较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患者的Cys-C、CA125 水平。根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Cys-C、CA125水平,并分析Cys-C、CA125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记录入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ys-C、CA125 对NST-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患者的Cys-C、CA125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血管支数与Cys-C(r=0。504、0。410)、CA125(r=0。863、0。670)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Cys-C、CA125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CA125 与GRACE危险评分均呈正相关(r=0。366、0。5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ys-C、CA125 水平对NST-ACS患者出院后 6 个月发生MACE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AUC>0。7,P<0。05)。结论 血清Cys-C、CA125 水平与NST-ACS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支数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胱抑素-C糖类抗原125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刘星晔肖芳李安君玥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糠酸莫米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 2012 年 1 月~2023 年 4 月糠酸莫米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AR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4 进行Meta分析。结果 8 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总样本量 719 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在治疗有效率(RR=1。22,95%CI:1。14~1。30,P<0。00001)、鼻塞(SMD=-2。12,95%CI:-3。37~-0。87,P=0。0009)、喷嚏(SMD=-2。50,95%CI:-3。94~-1。07,P=0。0006)、鼻痒(SMD=-2。83,95%CI:-4。93~-0。72,P=0。008)、流涕(SMD=-2。71,95%CI:-4。38~-1。05,P=0。001)、IL-4(SMD=-1。94,95%CI:-2。38~-1。49,P<0。00001)、IL-10(SMD=2。53,95%CI:1。30~3。76,P<0。0001)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5,95%CI:0。43~2。12,P=0。90)。结论 基于现有证据分析,较单独应用糠酸莫米松喷鼻剂,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AR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相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糠酸莫米松孟鲁司特钠儿童变应性鼻炎Meta分析

    炎症因子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

    靳新耀张丹丹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支气管哮喘(BA)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BA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21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62 例BA患儿作为病例组,纳入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4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FeNO水平以及肺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炎症因子水平和FeNO水平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因子水平和FeNO水平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对BA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白细胞介素-17(IL-17)和Fe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75%呼气中期流量(MEF75)、25%呼气中期流量(MEF25)及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17与FVC、MEF75、FEV1、PEF、MEF25呈负相关(r=-0。757,-0。739,-0。780,-0。535,-0。633,P均<0。001);IL-27 与FVC、MEF75、FEV1、PEF、MEF25 呈正相关(r=0。981,0。983,0。989,0。723,0。623,P均<0。001);FeNO与FVC、MEF75、FEV1、PEF、MEF25 呈负相关(r=-0。965,-0。962,-0986,-0。741,-0。634,P均<0。001);IL-17、IL-27 及FeNO联合诊断BA的AUC值高于三者单独检测,且联合检测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IL-17、IL-27、FeNO均可对BA进行诊断,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支气管哮喘炎症因子水平呼出气一氧化氮肺功能相关性

    摘要及关键词的书写要求

    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