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王建国

月刊

1672-9463

Bixiangz2002@263.net

010-68383759

100076

北京丰台区万源北路7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Journal 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国内数家知名数据库收录。本刊注重论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除特邀专家撰稿外,亦欢迎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及广大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投稿。本刊刊登周期短,时效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实用,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子检测在血液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郑勤龙李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液肿瘤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及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为血液肿瘤的诊断、分型、预后分层、靶向药物治疗选择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等提供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综上,分子检测在血液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血液肿瘤分子检测诊断预后用药MRD监测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清养活血汤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陶文强宋开永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清养活血汤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清养活血汤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SAP疾病的靶点,并通过R软件"venn"包对药物潜在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及STRING数据库,建立清养活血汤治疗SAP的潜在活性成分-靶点调控网络模型及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网络中关键靶点基因及对应药物活性成分。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成分与靶蛋白分子的对接情况。结果 TCSMP数据库筛选得到清养活血汤共 15 味中药,有效活性成分 160 个,作用靶点 447 个,筛选得到SAP疾病潜在靶点 4 425 个,作用于该疾病的潜在靶点 282 个,核心作用靶点 21 个。GO富集分析显示,在生物学进程,关键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脂多糖的反应,在分子功能和细胞成分上,关键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核受体活性和膜筏等方面;KEGG富集分析表明,关键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和AGE-RAGE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显示,清养活血汤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结合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清养活血汤具有多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SAP的作用,可为临床清养活血汤治疗SAP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清养活血汤卒中相关性肺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响应面法优化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的超声提取工艺

    保瑞万萧毛海龙杞筱萍...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料液比对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通过熵权法计算的小檗碱含量、梓醇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的超声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 1:30(g:mL),超声时间 50min,超声温度 27℃,超声功率 67%(167。5W,最大功率 250W),此条件下,小檗碱含量为 4。15,梓醇含量为 0。593,综合评分为 2。34。结论 响应面法操作方便、省时、重复性好,结果可靠,为千金黄连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证据。

    千金黄连丸超声提取小檗碱梓醇响应面法

    丹酚酸B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黄应湾杨奕樱吴晓迪宋雪...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酚酸B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干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 培养后分为空白组,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组,丹酚酸B低、中、高浓度组。各组干预时间均为24h。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cytC的释放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和Bcl-2相关X蛋白质(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ytC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细胞平均凋亡率较高(P<0。05);cytC组中促凋亡蛋白cytC、Bax、Caspase-3 及Caspase-9 的表达均升高(P<0。05),抑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下降(P<0。05)。与cytC组比较,丹酚酸B低、中浓度组细胞活性均上升(P<0。01,P<0。05),各组促凋亡蛋白cytC、Bax、Caspase-3 及Caspase-9 表达均下降(P<0。01,P<0。05),丹酚酸B中、低浓度组细胞中抑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升高(P<0。01)。丹酚酸B中、高浓度组与空白组细胞平均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酚酸B通过降低cytC、Bax、Caspase-3、Caspase-9 蛋白表达抑制cytC诱导的RAW264。7 细胞凋亡,发挥在AS发展进程中改善粥样斑块沉积的作用,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丹酚酸B线粒体凋亡途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要求

    27页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张建东单立兵龙雄王珲...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NHR)与急性脑梗死(AIS)患者出血转化(HT)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 2019 年 10 月~2022 年 11 月接受治疗的 1 005 例AI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实验室数据均在患者入院后的 24h内完成收集。根据是否出现脑梗死后出血,将患者分为非梗死后出血组和梗死后出血组。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年龄、性别、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NHR等因素与梗死后出血的相关性。采用曲线拟合分析探索NHR对预测AIS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价值。结果 梗死后出血组的NHR水平显著高于非梗死后出血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静脉溶栓比例以及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HR的增加与梗死后出血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果。通过曲线拟合,揭示了高NHR水平增加脑梗死后出血发生的风险。结论 随着NHR水平的升高,AIS患者发生HT的风险也会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急性脑梗死脑梗死后出血线性相关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杨振峰宋昆丁宁李长罗...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 800 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炎病史分为初发AP组和RAP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RAP住院占比为 48。2%,初发AP组和RAP组两组间在既往高脂血症、既往糖尿病史、CHOL、TG、TG水平分级、SIRS、白细胞计数、白蛋白、直接胆红素、血钙、心率、舒张压、胸和(或)腹腔积液、BISAP评分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胆囊切除史、冠心病史、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脂肪肝、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脏器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肝和(或)肾囊肿、糖尿病酮症、入院血糖、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红蛋白、HDL、LD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间接胆红素、血尿素、血肌酐和RAN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高脂血症、既往糖尿病史、TG水平分级、SIRS、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糖尿病史RAP发生概率为无糖尿病史的1。6 倍,1。7mmol/L≤TG<5。6mmol/L组和≥11。3mmol/L组分别为<1。7mmol/L组的 2。1 倍、3。7 倍。结论 RAP住院占比为 48。2%,相对于初发AP患者,SIRS与胸和(或)腹腔积液合并症发生概率低,白细胞计数与BISAP评分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既往高脂血症、既往糖尿病史和高TG水平分级是RAP发生的危险因素。

    急性胰腺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相关因素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与右向左分流相关性分析

    魏丽萍多云妍陈翠玲谢艳美...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与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确诊偏头痛患者 112 例,采集基本信息及头痛相关资料,通过头颅MRI明确偏头痛患者的WML发生情况,并分为WML阳性组和WML阴性组,行TCD发泡实验明确有无RLS并记录分流情况,分析偏头痛患者的病史资料及RLS与WML之间的关系。结果 112 例偏头痛患者中WML阳性 41 例(36。61%),先兆偏头痛 48 例(42。86%),RLS阳性 54 例(48。21%),其中大量分流 21 例(18。75%);WML阳性组与WML阴性组在年龄、先兆偏头痛、病史时间及发作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L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量分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是否发生WML与年龄、先兆偏头痛、病史时间、发作频率有关,与RLS总体发生率无关,但与大量分流有关。

    偏头痛发泡实验右向左分流脑白质病变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病例分布及原因分析

    张情梅许白叶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死亡原因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PICU住院死亡的 29d~14 周岁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死亡患儿年龄及性别、死亡时间分布,不同年龄段死亡患儿的原发疾病分布及儿童血液恶性肿瘤死亡疾病分布情况,对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患儿的死亡时间及原因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69 例死亡患儿中,婴幼儿占比最高,且随着年龄增长,死亡例数占比、入院 7d内死亡例数占比呈下降趋势。致死原发疾病中儿童恶性肿瘤占 39。1%,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14。5%)、重症肺炎(11。6%)、意外(11。6%)、脓毒血症(11。6%)。不同年龄组中死亡疾病分布不一致,其中婴幼儿期以重症肺炎、脓毒血症与神经系统病变为主,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及青春期均以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占比 77。8%)为主。入院后 7d内非恶性肿瘤组死亡例数占比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3,P<0。05);两组死亡第一直接病因均为脓毒血症。结论 不同年龄组中婴幼儿组死亡例数占比、入院 7d内死亡例数占比最高;儿童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脓毒血症是PICU死亡的第一直接病因。及时识别评估年龄小、不同年龄阶段死亡病因及救治中心死亡构成比是提升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死亡脓毒症

    量化自我管理模式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郑学璇梁叶丽晁晶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量化自我管理模式对围绝经期女性的治疗依从性、临床及心理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 1 日~2022 年 12 月 30 日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就诊的 100 例围绝经期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管理组(n=50),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定干预前患者的总体生活状态,对照组予以一般健康指导干预,管理组予以量化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干预后 1 个月、3 个月返院复诊,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疾病认知调查问卷,如实记录自制围绝经期健康管理表,评定干预后的总体生活状态,统计干预前后的整体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依从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管理组Kupperman评分明显更低、疾病认知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管理组干预 3 个月后较干预 1 个月Kupperman评分明显下降、疾病认知评分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75,P<0。001)。结论 量化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而获得更好的依从性,降低改良Kupperman评分,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围绝经期量化自我管理模式主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