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王建国

月刊

1672-9463

Bixiangz2002@263.net

010-68383759

100076

北京丰台区万源北路7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Journal 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国内数家知名数据库收录。本刊注重论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除特邀专家撰稿外,亦欢迎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及广大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投稿。本刊刊登周期短,时效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实用,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对参考文献撰写的要求

    47页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PSM法探讨正畸治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

    朱惠芳张洁贾靖付航宇...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正畸治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到我院就诊的 231 例正畸治疗患者临床资料,随访 6 个月,根据其是否发生口腔溃疡分为发生组(n=179)、未发生组(n=5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基于PSM匹配两组资料,比较匹配后发生组(n=51)、未发生组(n=51)的一般资料;COX回归分析正畸治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 231 例患者 6 个月内口腔溃疡发生率为77。49%(179/231)。匹配后发生组年龄大于未发生组(P<0。05),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史、金属牙套、国产方丝托槽和种植支抗钉钉头尖锐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进口自锁托槽占比低于未发生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69,95%CI:1。018~1。123)、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史(HR=1。052,95%CI:1。014~1。092)、金属牙套(HR=1。068,95%CI:1。025~1。113)、国产方丝托槽(HR=1。074,95%CI:1。022~1。127)和种植支抗钉钉头尖锐(HR=1。065,95%CI:1。012~1。121)为正畸治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进口自锁托槽(HR=0。944,95%CI:0。902~0。987)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正畸治疗后口腔溃疡发生率高,其影响因素涉及年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史、牙套类型、托槽种类与种植支抗钉钉头类型。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正畸口腔溃疡影响因素

    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分析

    肖元新谢鹏马永强汪海泉...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 年 1 月~2023 年 9 月收治的 100 例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尊重病情、自愿选择原则分成内固定组(n=50)与保守组(n=50),内固定组采取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肋骨骨折断端方式,保守组采用胸带外固定、弹力绷带固定、预防感染、化痰、胸腔闭式引流、机械通气等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内固定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明显低于保守组(P<0。01)。内固定组患者PaO2、PaCO2、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优于保守组(P<0。01),内固定组发生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及迟发性血胸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1)。结论 应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有效恢复胸廓完整性,对有意愿采取此治疗方式的连枷胸患者应早期采取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连枷胸内固定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手术时机

    Lap-ISR与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靳金彪杨关印张蒙召丰思彪...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45)、B组(n=38),前者行Lap-ISR术,后者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相关细胞因子[癌胚抗原(CEA)、大肠特异性抗原2(CCSA-2)、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肛门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与B组相比,A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鸣恢复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血清CEA、CCSA-2、CA242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 4 周、8 周、12 周肛门功能评分较低(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4。44%vs。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不劣于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且还可改善CCSA-2、CA242、CEA水平,减少肛门功能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括约肌间切除术肛门功能直肠癌并发症

    多替拉韦联合常规抗病毒方案用药在艾滋病中的应用效果

    卢平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替拉韦联合常规抗病毒方案用药在艾滋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180 例艾滋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90 例)接受常规抗病毒方案治疗,观察组(9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替拉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毒载量、白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9个月后、12个月后的病毒载量、CD8+T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替拉韦联合常规抗病毒方案用药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患者的病毒载量,提升其机体免疫力,且用药安全性高,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艾滋病多替拉韦常规抗病毒方案病毒载量免疫力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利培酮联合叶酸治疗后HCY、BDNF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吴忠印孙刚王雪伟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利培酮联合叶酸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 2022 年 5 月~2023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15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均接受利培酮联合叶酸治疗 3 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 3 个月时患者精神症状、HCY水平、BDNF水平及认知功能;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HCY、BDNF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统计并比较不同基线资料患者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 3 个月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HCY水平低于治疗前,BDNF水平、认知功能高于治疗前(P<0。05);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796,P<0。001),与精神症状呈正相关(r=0。368,P<0。001),BDNF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672,P<0。001),与精神症状呈负相关(r=-0。311,P<0。001);在婚患者MCCB评分低于非在婚患者,家庭月收入<5 000 元患者MCCB评分低于家庭月收入≥5 000 元患者(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47。889-2。862X1-6。317X2-2。084X3+6。400X4,其中回归模型F值为 290。897,R2 为 0。889,调整后R2 为 0。886;结果 显示,家庭月收入<5 000 元、HCY水平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BDNF水平高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利培酮联合叶酸治疗后,可显著改善HCY及BDNF水平,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同时患者HCY、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改善和检测HCY、BDNF水平提升患者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利培酮叶酸同型半胱氨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认知功能

    脑脊髓型肺吸虫病1例

    黄仙圣吴敏君隋洪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脊髓型肺吸虫病是临床罕见疾病,该病可出现头痛、癫痫、肢体变形、瘫痪及半身不遂等症状,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原学诊断困难。本研究报道 1 例以胸痛及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的青年男性患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寄生虫抗体及病原体二代测序,最终确诊为脑脊髓型肺吸虫病。

    脑脊液脊髓脑寄生虫病细胞学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关于假冒本刊的严正声明

    71页

    肠系膜型侵袭性纤维瘤1例

    孙中文谷宇飞赵艳鑫潘子俊...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描述了 1 例 57 岁男性患者,主诉为间断发热、腹痛 10 个月,再发 10 天。入院后,CT扫描显示左侧肠系膜根部多发异常密度影。行腹腔探查术,术中见包块位于小肠系膜根部,与部分空肠多处黏连成团,直径 12cm,活动度差,内有脓性渗液。术中还观察到左上腹腔占位性肿块,与周围小肠系膜形成包裹,并与肠系膜上血管紧密黏连,肠管外触及质硬肿块,中转开腹行"腹膜后肿物切除、小肠部分切除、肠黏连松解术。术后病理诊断:①(部分小肠及肿瘤)常规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侵袭性纤维瘤(AF),肿物位于肠系膜间并与周围肠壁黏连,侵犯肠壁肌层,但肠周淋巴节未受累;②(腹膜后肿物)纤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见多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局灶见炎性渗出,呈化脓性炎症。最终诊断为AF,手术切缘清洁,患者定期随访,目前未见复发。

    侵袭性纤维瘤肠系膜黏连肠壁侵犯肿瘤切除术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断肺小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嫚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辅助诊断肺小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21 年 1 月~2023 年 4 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40 例肺小结节(472 个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比较人工、AI结合人工两种阅片方法的单一结节平均检出时间,并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不同结节特征的漏误诊情况、肺小结节的检出情况和诊断效能。结果 AI结合人工阅片平均每例阅片时间为(145。36±32。78)s,显著低于人工阅片的平均每例阅片时间(443。39±98。87)s(t=52。758,P<0。001)。在 340 例患者 472 个肺小结节中,AI结合人工阅片对结节位于中央区、外周区、胸膜区、直径<3mm、直径 3~5mm、纯磨玻璃和实性结节的漏误诊率均低于人工阅片(P<0。05),其余结节特征的漏误诊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0 例患者的 472 个肺小结节中,金标准检测出恶性 22 例(4。66%),良性 450 例(95。34%);人工阅片检出恶性 14 例,与金标准一致性一般(Kappa=0。536);AI结合人工阅片检出恶性 20 例,一致性较好(Kappa=0。843);AI结合人工阅片对肺小结节的各诊断效能均高于人工阅片,假阳性率低于人工阅片(P<0。05)。结论 AI结合人工阅片肺小结节检出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人工智能CT扫描肺小结节筛查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