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洋药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洋药物
中国海洋药物

管华诗

双月刊

1002-3461

zghyyw@ouc.edu.cn

0532-82031949

266003

青岛市鱼山路5号

中国海洋药物/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rine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海洋药物》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海洋药物》杂志是在国海洋药物研究创办最早的学术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一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外主要检索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2年又作为核心期刊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等。本刊不仅在国内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在国外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黄青霉S-3-25的硫酸二乙酯诱变突变株3d10-01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Ⅱ

    乔桦徐锐杨郁岳贤琳...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阐明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3-25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突变株3d10-01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核磁共振、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评价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真菌S-3-25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突变株3d10-01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 17 个化合物:dehydroaustinol(1)、dehydroaustin(2)、austinol(3)、austinolide(4)、11-acetoxyisoaustinone(5)、penipyridone F(6)、penipyridone C(7)、penipyridone D(8)、1-羟 基-3-甲基呫吨酮(9)、1,5-二羟基-3-甲基呫吨酮(10)、nidulalin B(11)、(4S,4aR,9aR)-4a-carbomethoxy-1,4,4a,9a-tetrahydro-4,8-dihydroxy-6-methylxanthone(12)、(4R,4aS,9aR)-1,9a-dihydronidulalin A(13)、1-羟 基-3-羟甲基呫吨酮(14)、1,7-二羟基-3-甲基呫吨 酮(15)、(S)-2-methyl-3-[(Z)-benzylidene]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16)及pestalasin A(17).其中化合物 1、3、5、6、9、10、15 对受试 HL60 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15.0、16.6、26.5、2.0、6.9和28.4 μmol/L,此外化合物1对受试K562细胞和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24.2和25.4 μmol/L.结论 从极地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S-3-25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突变株3d10-01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0、16为新天然产物,未见有文献数据的报道.化合物1、3、5、6、9、10、15对受试HL60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还对K562和HeLa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海洋来源真菌产黄青霉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突变株3d10-01细胞毒

    南海冷泉沉积物来源真菌Penicillium guanacastense HDN20-0005 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钱亚王有杰郭铠溶朱天骄...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南海冷泉来源真菌Penicillium guanacastense HDN20-0005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优化菌株培养条件,运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提纯,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NMR)、计算ECD、DP4+分析及和已报道文献比对,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解析,并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酸酐类化合物(R,Z)-3-ethyl-6-methyl-3,4-dihydro-2H-1,4-oxazocine-2,5,8-trione(1),1 个新的色酮衍生物(E)-6,7-dihydroxy-3-(3-oxobut-l-en-l-yl)-4H-chromen-4-one(2),1个已知色酮衍生物penialidin F(3)和1个已知化合物pencolide(4).评价了化合物1~4对7种真菌和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均无抑菌活性.此外,评价了新化合物1和2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具有微弱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抑制率为(13.16±1.57)%.

    中国南海冷泉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三角褐指藻中岩藻黄素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朱军旺叶月美周成旭张金荣...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冻干藻粉中岩藻黄素的分离及纯化方法,为深入研究三角褐指藻中岩藻黄素的工业化制备提供技术方法.方法 培养三角褐指藻并获得冻干藻粉,70%乙醇进行提取,ODS开放柱层析分离,乙醇沉淀法进行纯化得到岩藻黄素.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和核磁共振波谱法(1H NMR)对纯化得到的岩藻黄素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ODS柱层析分离过程中,绝大多数岩藻黄素在80%乙醇条件下成功洗脱,回收率为(88.02±2.30)%.乙醇沉淀的最佳工艺为醇沉含醇量50%、4 ℃静置24 h.在此乙醇析出条件下,岩藻黄素的回收率为(86.84±0.99)%,纯度为(95.79±1.06)%.分离纯化得到的岩藻黄素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其结构为全反式岩藻黄素.结论 该工艺为全流程绿色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工艺简单,岩藻黄素收率高,为进一步研究以三角褐指藻为原料工业化生产高纯度岩藻黄素提供了技术方法,为岩藻黄素产品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岩藻黄素三角褐指藻ODS柱层析乙醇析出分离纯化

    海洋天然产物brefeldin A的衍生物制备及细胞毒活性评价

    高阳王文慧宋懿婧姜瑶瑶...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海洋天然产物brefeldin A(1)的双键以及羟基进行修饰,半合成9个衍生物2~10并考察其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 利用MTT法,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对衍生物(2~10)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 通过对化合物1的结构引入硫原子、乙酰化修饰分别得到衍生物2~7和8~10,所有衍生物均可在1 μmol/L以下抑制A549细胞生长,其中衍生物8和9活性较为显著,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22和127 nmol/L,可作为潜在的抗癌先导化合物.

    结构修饰brefeldinA衍生物细胞毒活性海洋天然产物

    靶向幽门螺杆菌UreB鲨鱼纳米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高艳春王艳归张玉秀冯世涛...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靶向幽门螺杆菌(H.pylori)尿素酶B亚基(UreB)的鲨鱼纳米抗体.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UreB进行重组表达,纯化后对条纹斑竹鲨进行免疫,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鲨鱼血浆的抗体效价.提取鲨鱼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脾脏组织的总RNA,即鲨源新抗原受体可变区(variable domain of immunoglobulin new antigen receptor,VNAR)构建鲨鱼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扩增噬菌体文库,采用固相淘选,通过噬菌体多克隆ELISA检测特异性噬菌体的富集程度.通过单克隆ELISA鉴定阳性噬菌体,并通过序列比对,确定靶向UreB的鲨鱼纳米抗体序列.构建鲨鱼纳米抗体重组表达质粒,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重组鲨鱼纳米抗体.通过ELISA检测鲨鱼纳米抗体对重组UreB和H.pylori菌株的结合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了重组UreB蛋白,用于免疫鲨鱼,经6次免疫后构建了库容量为1.28 × 108 CFU的鲨鱼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淘选到的2株靶向UreB的鲨鱼纳米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其中1E3可特异性结合H.pylori.结论 成功筛选到靶向UreB鲨鱼纳米抗体,为H.pylori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幽门螺杆菌UreB鲨鱼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

    以HaloTag为靶点的蛋白降解药物细胞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张成玮张文开李宝虎马梦君...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HaloTag蛋白的细胞筛选模型,用于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降解剂的活性筛选和E3泛素连接酶配体的开发.方法 采用慢病毒技术分别构建稳定表达HA-Halo(细胞质定位)和Flag-Halo-NLS(细胞核定位)蛋白的HEK-293T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aloTag降解剂VHL-HP3靶向降解HA-Halo和Flag-Halo-NLS蛋白的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A-Halo和Flag-Halo-NLS蛋白的HEK-293T的细胞模型;化合物VHL-HP3能显著降解HA-Halo和Flag-Halo-NLS蛋白的水平,且在0.3 μmol/L时均表现出显著的降解活性.结论 稳定表达HaloTag蛋白的细胞株,可作为以HaloTag蛋白为靶点的PROTAC降解剂活性筛选的模型细胞,为海洋药物来源的E3泛素连接酶配体的开发提供了高通量的筛选方法.

    HaloTag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稳转细胞株活性筛选

    在斑马鱼DNA损伤模型中Ypel3与p53互作关系的研究

    韩秋月王正阳曲扬王博...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中紫外线(UV)和依托泊苷(Epotoside,ETO)分别诱导的DNA损伤条件下Ypel3与p53信号通路的应答反应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中构建ypel3基因敲除突变体,通过UV辐射及抗癌药物ETO处理斑马鱼胚胎,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在物、化异常产生的DNA损伤环境中,Ypel3与p53信号通路间的互作关系.结果 在受精后24 h(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UV辐射诱导DNA损伤引起野生型斑马鱼胚胎p53转录水平上调,ypel3也随之显著上调;与野生型胚胎相比,ypel3突变体受UV辐射后p53转录水平上调更为显著.然而,在ETO诱导的斑马鱼DNA损伤模型中,与野生型胚胎相比,ypel3突变对p53转录水平的调控却略有下调.结论 斑马鱼中验证了 ypel3是p53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在UV物理损伤及ETO化学物质诱导的DNA损伤模型中,Ypel3对p53转录水平发挥不同的作用,提示Ypel3对抗肿瘤免疫反应有重要影响.聚焦肿瘤相关DNA损伤,构建UV诱导的皮肤癌相关药物筛选模型,为抗肿瘤和抗肿瘤免疫反应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ypel3斑马鱼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p53

    利用To12转座子系统构建响应缺氧的转基因斑马鱼

    王苗苗郑栋栋崔晓楠唐艳飞...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可以响应缺氧的转基因斑马鱼并用于以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筛选.方法 构建pT2(HRE-sv40mp-GFP)和pT2(HREM-sv40mp-GFP)2种转座质粒,在细胞中转染质粒并在常氧和缺氧的条件下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情况;将2种转座质粒分别显微注射到斑马鱼胚胎中,将胚胎进行缺氧处理并观察胚胎绿色荧光强度以验证转基因斑马鱼的缺氧响应性.经过多代筛选得到稳定遗传的Tg(HRE-sv40mp:GFP)和Tg(HREM-sv40mp:GFP)转基因斑马鱼;用HIF-1α抑制剂LW6和白杨素分别对缺氧的Tg(HRE-sv40mp:GFP)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在胚胎发育至48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受精后小时)时进行拍照并对不同荧光强度的斑马鱼数量进行统计.结果 通过细胞实验证明了 2种转座质粒构建成功;缺氧能够诱导转基因斑马鱼Tg(HRE-sv40mp:GFP)体内GFP的表达,但对转基因斑马鱼Tg(HREM-sv40mp:GFP)体内GFP的表达没有影响;LW6和白杨素均能够抑制缺氧条件下Tg(HRE-sv40mp:G-FP)斑马鱼体内GFP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可以响应缺氧并用于HIF-1α靶点药物筛选的转基因斑马鱼模型Tg(HRE-sv40mp:GFP).

    缺氧HIF-1α斑马鱼药物筛选

    以斑马鱼模型筛选具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活性的海洋来源化合物

    朱琳王正阳张祺周建峰...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构建的特异激活Wnt信号通路的筛选评价体系,对海洋来源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及活性初步验证.方法 在斑马鱼原肠胚时期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6-bromoindirubin-3-oxime(BIO)和海洋来源化合物共同处理受精后6h(hpf)斑马鱼胚胎,48 hpf观察分析胚胎表型,并进一步结合癌细胞系进行增殖活性检测.结果 共筛选海洋来源化合物113种,其中17#、34#、42#化合物能够显著营救BIO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造成的斑马鱼眼睛缺失的异常表型,且42#化合物能抑制Wnt/β-catenin高活性的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已知在许多癌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因此通过此评价体系筛选新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海洋来源化合物斑马鱼

    初探氨来咕诺抑制TBK1活性与其临床副作用的关系

    翟晓晨张梅芳武娟杜凯欣...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消炎药氨来呫诺为例,对该类海洋盐单胞菌代谢产物的结构类似物抑制TBK1活性对天然免疫的影响及与临床副作用的潜在关联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病毒学手段,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评估氨来呫诺对病原体感染及相关炎症通路的影响.结果 氨来呫诺及其类似物是潜在的TBK1抑制剂;氨来呫诺不显著抑制机体对病原体刺激的应答以氨来呫诺为代表的三环胺类结构化合物抑制TBK1(TANK-binding kinase 1)活性可能不直接导致感染概率上升.

    氨来呫诺海洋化合物海洋Halomonassp.TBK1安全药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