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检察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

周洪波

半月刊

1008-6676

zhjcg@vip.163.com

010-67089313

100144

北京市石景山香山南路111号

中国检察官/Journal ZHONGGUO JIANCHAGU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技术鸿沟与个人信息保护——对互联网时代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反思

    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引导技术理性创新的法律却发展缓慢,民法的保守性与滞后性,决定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落后于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司法裁判显示,个人信息保护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大多在两个不同的"场域"展开,技术鸿沟造成了民事意义上的个人信息维权困境.个人信息应当以保护为主,寻求保护与利用的最大平衡;以民法典为基础,密织个人信息保护综合网;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重点,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探索和发展个人信息保护支持起诉与公益诉讼.

    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技术鸿沟互联网时代

    民事检察视野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以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为切入点

    张云霞付强王珍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基于个人信息的私权属性,有必要通过打通民事救济途径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在现有法律框架和司法实践情形下,检察机关民事诉讼监督职能难以发挥,通过刑事手段无法对信息所有人个人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因此检察机关支持受损的自然人进行起诉具有必要性.与此同时,检察机关长时间对支持起诉的有益实践和其特有的职能优势决定了其在支持起诉时具有证据固定、侵权人确定等方面的优势,这就为检察机关进行支持起诉提供了可能性.在具体制度设计时,可从案件类型、来源、程序启动、证据固定以及职能延伸等方面进行探索.

    个人信息保护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设计

    网络环境下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涉罪风险问题研究

    陈凯明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企业仰赖个人信息的获取、流通和利用,以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但刑法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限制获取、提供与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个人信息的安全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立法对个人信息的严格保护,有过度妖魔化个人信息危险性和超体系解释特殊保护的嫌疑.司法解释对两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方式的定义存在逻辑的不自洽.互联网企业获取、利用个人信息和相应的商业创新都有可能受到刑法制裁.故通过构成要件的限缩解释、引入主观要件和合法经营的阻却事由等方法,可以为互联网企业获取、利用个人信息提供合法、可行的路径.

    互联网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入罪脱罪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探索研究

    徐缨张萌萌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施行三年来,其制度设计已得到了实践的充分检验.根据立法和有关中央文件精神,为进一步维护好社会公共利益,应当从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出发,探索新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在对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的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行政违法案件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可以看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探索具有正当性.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工作的实践难点,可从线索研判、调查取证等角度逐一分析解决,以实现最优社会效果.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刑事再审抗诉制度之完善

    殷耀刚李君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刑事再审抗诉制度存在以纠错尤其是纠正实体性错误为主要功能,片面强调法律监督权属性或诉权属性,程序启动时间及次数不受限制等问题.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刑事再审抗诉制度应当在坚持纠错功能的基础上,兼顾保障人权、维护裁判既判力功能;在法律属性上坚持法律监督权第一属性地位,同时兼顾诉权属性;应明确刑事再审抗诉的法定事由,规范、审慎启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刑事再审抗诉.

    以审判为中心刑事再审抗诉特殊救济法律属性

    基层检察院加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李继征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基层检察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利用所在地文化资源丰富的外部优势和相应体制机制健全的内部优势,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建议基层检察院在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中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特色,助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新时代检察文化问题导向基层检察院建设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推定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实务中认定集资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多采取司法推定的方法,但对何种情形能够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存在认识分歧,这引发案件定性和量刑差异、案件管辖争议、取证方向不明确、集资参与人权利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在推定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时,首先应当明确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其次应当将主客观相一致、允许反驳反证、多方面评价作为推定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基本原则,最后应当通过客观认定正向基础事实、核实反驳反证情况并认定反向基础事实、推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三个步骤进行.

    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占有目的司法推定

    重罪案件量刑建议问题研究

    闫明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罪认罚从宽集中体现在量刑建议上.相对轻罪案件而言,重罪案件量刑指引供给不足,认罪认罚与自首、坦白等的关系不明,所涉定罪量刑的情节复杂、刑种复杂、刑期跨度较大,这都制约着重罪案件精确量刑建议的提出.做好重罪案件量刑建议工作需要多管齐下,从办案人员素质提升、科技手段运用、提高认罪认罚沟通协商的质效性、运用差异化证据标准等多个方面探索完善.

    重罪案件量刑指引量刑建议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下"受过刑事处罚入罪"的理解

    段阳伟周欣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司法解释有一明显趋势,即将行为人曾经受过刑事处罚的事实作为定罪情节,纳入犯罪成立与否的考量之中."受过刑事处罚入罪"的规定侧重于对行为人主观可谴责性的评价,并不是对"前犯罪行为"的再次评价,并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受过刑事处罚事实的定罪功能和量刑功能是对同一犯罪事实不同责任程度的评价,可以同时适用,与我国刑法有关累犯从重处罚的规定并不冲突.

    受过刑事处罚禁止重复评价定罪功能量刑功能

    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职能研究

    张萍刘凡石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法律规定宏观原则,抗诉出现收缩趋势,刑事审判监督权存在争议,是刑事审判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要理性辩证认识刑事审判监督职责,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以案件质量为核心强化证据审查,深刻把握审判监督内在要求,健全完善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工作.

    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客观公正义务证据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