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检察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

周洪波

半月刊

1008-6676

zhjcg@vip.163.com

010-67089313

100144

北京市石景山香山南路111号

中国检察官/Journal ZHONGGUO JIANCHAGU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变票"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司法认定

    赵景川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于对增值税的重视以及征管便利的考虑,我国实行"以票控证"的增值税征管模式.虽然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但具备骗取国家税款的目的是成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必要条件.而对于以"变票"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性质的认定,应当关注行为人是否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功能骗取国家税款,如果只是利用其票证功能进行虚假的消费税纳税申报,逃避缴纳消费税,则不宜认定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变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国家税款逃税罪

    网络诽谤犯罪"自诉转公诉"的法理评析——以杭州诽谤案为视角

    丁灵敏孔凡宇周兴文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诽谤罪原则上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转为公诉案件.网络诽谤犯罪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在网络空间肆意传播,已经从传统的线下模式逐渐发展为新型线上模式,当网络诽谤犯罪针对的是不特定的"陌生人"时,已经不仅只是侵犯被害人的人格权与名誉,而且给网络空间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当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情形时,检察机关有必要依职权提起国家公诉,不仅维护被害人人格尊严,更捍卫社会公序良俗.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网络诽谤行为提起公诉,可以解决自诉案件当事人取证困难的问题,强化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治理,净化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诽谤罪自诉公诉

    自首"免除处罚"的适用

    粟周溥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免除刑罚,应以不单独适用刑法自首条款的规定为原则,单独适用为例外.同时,对自首条款中"犯罪较轻"的认定,应结合定罪、量刑的所有情节进行综合考虑,具体到个案中,可从危害后果、主观恶性、自首的具体情况、对应的刑罚、其他应予从宽的特殊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

    自首犯罪较轻免除处罚

    "感情投资"型受贿中"可能影响职权行使"的司法认定

    徐宏朱首章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高"《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规制"感情投资"型受贿行为提供了规范依据.据此,构成"感情投资"型受贿犯罪必须具备入罪三要件.虚化乃至消解"可能影响职权行使"这一实质要件的理论观点与实务做法,其结果导向只能是已被立法者所摈弃的"收受礼金罪"."可能影响职权行使"这一构成要件表明了"感情投资"型受贿犯罪是具体危险犯.基于体系解释与司法适用的协调,"可能影响职权行使"的司法认定,应当以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具体的请托事项为基准.

    感情投资受贿罪实质要件具体危险判断基准

    涉比特币领域犯罪问题审视与司法应对——以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近五年涉比特币案件为样本

    李慧田坤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比特币依托区块链技术在全球席卷风靡,该领域犯罪呈"井喷式"爆发态势,已对传统司法构成法律和技术层面的双重挑战.在对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五年来涉比特币犯罪案件进行分类梳理、个案切入、系统探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掣肘司法办案的短板要素,聚焦拓宽电子调证、资金追查的实践思路,探索解决价值认定、行刑衔接的实务难点,从激活科技辅助办案的内生动力、提升精准打击犯罪的力度实效、凝聚全流域有效监管的共治力量等维度全面破解该刑事治理难题.

    比特虚拟货币黑灰产业非法集资洗钱

    新型担保融资类合同诈骗罪的诉讼证明

    贺刚飞王利苹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担保公司在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金融现状中发展迅猛,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而一些借担保来行诈骗之实的非法融资公司也因此产生,形式上具备经营证件、签订履约合同、实施部分担保行为使得此类诈骗屡屡得手,不仅使民营企业经营雪上加霜,也给司法机关认定犯罪和审查证据增加难度.因此,明确作案方式、廓清证明对象、清晰证明方式、运用数字化证明是依法认定并办理此类案件的核心与关键.

    担保公司合同诈骗诉讼证明

    公益诉讼检察官出庭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时磊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庭履职是公益诉讼检察官的一项基本功,然而,许多公益诉讼检察官对此却十分陌生.从海南省检察机关诉中某公司等非法向海洋倾倒建筑垃圾民事公益诉讼案庭审中所呈现的问题和特点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公益诉讼检察官出庭时要高度重视庭前会议,注重对鉴定意见的分析研究,加强与出庭鉴定人(或专家辅助人)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要对整个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出庭预案,反复演练;庭审中集中精力,密切配合,灵活应对,确保诉讼目标的达成.

    出庭履职庭前会议庭审鉴定意见

    行民交叉公益诉讼案件的处理

    桂林汪蕾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在行民交叉情形下检察机关应如何适用公益诉讼案件类型尚未明确,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基于检察谦抑原则、公益保护最大化原则和诉讼经济原则的考量,检察机关在办理行民交叉公益诉讼案件时,应确立起行政公益诉讼优先、民事公益诉讼或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后置的适用原则.同时,根据违法行为的程度、对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情况、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履职情况等,综合选择适用公益诉讼案件类型.

    行民交叉检察谦抑公益保护最大化诉讼经济

    公益诉讼视野下个人信息的保护路径

    董史统林爽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孕产妇、学生等特殊群体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实践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进行检视,发现个人信息保护存在治理效果与群众要求有差距、协同治理推进不足、侵权成本与维权收益不匹配等问题.基于推进协同治理符合时代要求、自然人个人信息蕴含公共利益、公益诉讼拓展具备潜在空间等因素考量,有必要将自然人个人信息纳入公益诉讼范畴.探索"公益诉讼+跟进监督+专题调研+治理建议+协作机制"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

    个人信息公益诉讼协同治理源头监管保护路径

    行政公益诉讼多头监管情形下行政机关履职行为判断

    刘涛徐金海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实践中会出现多头监管情形下履职不充分,最终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情形.对于此类案件,在启动公益诉讼程序时,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履职的判断,既要兼顾各自职权设定的内容及目标,还应充分考察共同履职的手段是否已经穷尽,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诉前检察建议对象.

    行政公益诉讼行政监管职责履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