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检察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

周洪波

半月刊

1008-6676

zhjcg@vip.163.com

010-67089313

100144

北京市石景山香山南路111号

中国检察官/Journal ZHONGGUO JIANCHAGU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民事检察监督现状及进路分析

    赵多丽娜张勇利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察机关依托民事检察职能主动参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高质效办理了一批民事检察监督案件.该批案件具有地域性差异、多样化、开拓性等基本特征,但同时也存在案源不足、民事检察职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亟需检察机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监督意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升履职能力等,做实做足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民事检察监督工作.

    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民事检察监督民法典绿色原则

    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质效提升实证研究

    金石李一弘朱晓娟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事虚假诉讼是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较为突出问题,其对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检察机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净化诉讼环境,常态化开展虚假诉讼监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基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在工作开展中还存在案件线索获取与甄别难、依职权的类案监督多局限于传统领域、数字化应用能力还存在一定欠缺、外部监督合力未形成等问题.为了提升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工作质效,需要进一步健全线索发现核查机制,强化调查核实制度建设,形成虚假诉讼打击合力,提升检察人员监督能力,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

    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质效监督合力诚信体系

    检察环节行刑反向衔接类型化规则建构

    李勇丁亚男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犯从属性、独立性原理以及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奠定了行刑反向衔接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可按照刑事责任型、线索移送型、合规不起诉型三种类型建构反向衔接规则.刑事责任型的衔接性质上属于非刑罚化的刑事责任实现,检察机关应对行政处罚提出具体意见,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主导实质性审查,行政检察部门承担程序性审查、协调归口以及后续跟踪落实职能.线索移送型的衔接本质上是行政违法线索移送,是否以及如何给予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决定,检察机关可以监督但不干预行政处罚裁量,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对线索作形式审查,行政检察部门实质审查并开展监督.合规不起诉型的衔接本质目的是实现合规从宽互认和接续监管,检察机关对如何从宽处罚应提出具体意见,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主导实质审查,行政检察部门承担形式审查和跟踪监督.

    行刑反向衔接行政犯合规不起诉

    行政检察参与民营企业行政合规的路径

    王旭奇姜建超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企业行政合规仍处于空白状态,探索民营企业行政合规内容于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国民福祉皆大有裨益.检察机关有必要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充分运用行政检察中的"两法衔接"、争议化解、非诉执行、行政公益诉讼、社会治理等手段,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社会治理监督畅通行政检察参与民营企业行政合规的路径.

    行政检察民营企业行政合规行政行为

    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困境与破解

    王志民张纳张亚峰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我国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但在个人信息保护实践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受案范围模糊、起诉主体范围与顺位不明确、诉讼请求适用不完善等.对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合理拓宽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检察机关应当积极能动履职,高质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案件办理中合理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等诉讼请求.

    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优化

    马重臣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中,公益诉讼主体的请求依据仍欠缺正当性,适用要件中的主观条件仅有"故意"也无法充分实现惩治侵权人目的,不利于重大过失型受害方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虽然将违法性要件中的"法"限缩为狭义法律,但具体适用中,多以刑事违法作为承担惩罚性赔偿的依据,难免有重复处罚之嫌.此外还存在后果严重性的客观判断、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方面的法律空白.为此,应在公益诉讼立法工作中,明确惩罚性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在具体适用方面,主观上应纳入重大过失,客观上限缩违法性中"法"的范围,结果上对严重后果予以分类,进行客观化限定;在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方面,区分生态环境公益侵权与私益侵权,做出分别归属于受害人与惩罚性赔偿专项基金的针对性优化.

    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要件赔偿金归属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检视

    张寒玉张红良王英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秉持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两高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全面细化.检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践,存在封存机关不统一,封存程序、救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保障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高质量运行,应明确将检察机关作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管理的统一主体,加快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完善查询程序,构建未成年人罪后考察机制并完善救济程序.

    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权利救济

    未成年人检察文化品牌建设初探

    温建军周慧娜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的未成年人检察文化品牌由识别度高的品牌名称、寓意深刻的品牌内涵、多种形式的品牌载体构成.打造未成年人检察文化品牌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利于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检察公信力,扩大未成年人保护"朋友圈".目前未成年人检察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缺乏稳定价值目标、创新不足、宣传形式单一的问题,要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长期实践摸索中积蓄创新的动力源泉,形成全媒体视角的宣传格局,使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践和检察文化相融相通.

    法治文化文化品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宣传

    人案相匹目标追求下分案管理优化路径探索

    曾传红孙潇叶云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案制度的最终目标应当是让适合的人办适合的案件从而实现整体办案质效的提升.实务中,现行分案制度出现由于分案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而影响员额检察官的办案和工作效率的问题.为破解前述问题,分案管理工作应以个人能力需求提升为导向、以优化分案制度为抓手,通过大数据从人员、案件数量以及难易程度三个维度合理测算分案指标,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

    分案制度司法供给侧司法规律分案指标

    "案-件比"适用的效益背反与防范

    肖小梅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案-件比"等案件质量评价指标在全国检察机关印发实施以来,呈现出对司法办案的积极引领效果.后经三次精简指标,均将"案-件比"作为评价指标继续保留.鉴于前期一些地方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价值背离,甚至偏离制度设计的初衷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防范纠偏.应坚持将维护当事人的正当程序权利放在首位,不断淡化"案-件比"的考核功能,着力夯实"案-件比"前端控制的基础工作,深度挖掘"案-件比"在检察业务管理中的作用,以期更好适应司法实践和检察工作需要.

    "案-件比"案件质量评价指标效益背反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