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层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基层医药

吴孟超

半月刊

1008-6706

cjpmpvip@163.com

0554-6665318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中国基层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我国主要面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术类、综合性、实用型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与实践、医药新进展、综述、讲座、健康教育、护理学、病例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工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能量损伤踝关节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及列线图模型建立

    王锋赵奔前
    641-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能量损伤踝关节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及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高能量损伤踝关节术后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发生下肢DVT,35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下肢DVT,6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DVT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年龄(95%CI:1.312~7.421)、吸烟史(95%CI:1.564~7.160)、糖尿病史(95%CI:1.868~14.229)、总胆固醇升高(95%CI:1.775~5.135)等均是高能量损伤踝关节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对应危险因素评分增高,患者下肢DVT风险增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P<0.05).通过Bootstrap方法重复抽样,进行1 000次内部验证,该模型拟合优度好(x2=5.36,P=0.327).GiViTI校准曲线带80%~90%置信区间均未穿过图中45°角平分线(P>0.05).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中阈值概率为30.8%时,患者净获益最大.结论 高龄、吸烟、糖尿病史、总胆固醇升高等是高能量损伤踝关节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对应危险因素评分增高,患者下肢DVT风险增大.

    踝关节骨折血栓形成下肢危险因素因素分析,统计学回归分析列线图

    柚皮苷诱导自噬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

    鲁建作杨杰温新
    646-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柚皮苷诱导自噬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和关节软骨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11-12月,由温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将30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各6只.切除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右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构建骨关节炎模型;对照组施行假手术.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建模期间分别灌胃25 mg·kg-1·d-1、50 mg·kg-1·d-1、100mg·kg-1·d-1柚皮苷,对照组与模型组则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造模成功后通过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ARSI)评分和滑膜评分评价骨关节炎严重程度;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软骨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以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软骨细胞中自噬活性和AKT/mTOR信号通路变化.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OARSI评分分别为(0.80± 0.75)分、(9.40±1.02)分、(8.20±1.33)分、(6.80±1.17)分和(4.60±1.50)分;滑膜评分分别为(0.40±0.49)分、(3.80±0.75)分、(3.40±0.49)分、(2.20±0.98)分和(1.60±0.80)分;大鼠血清中 IL-1β 水平分别为(186.48± 50.31)ng/L、(817.43±66.99)ng/L、(533.42±45.67)ng/L、(462.90±21.43)ng/L 和(396.64±24.66)ng/L;1L-6水平分别为(448.25±89.42)ng/L、(1 762.49±171.95)ng/L、(1 517.08±83.87)ng/L、(1 019.78± 103.32)ng/L 和(819.42±169.37)ng/L;TNF-α水平分别为(419.67±60.99)ng/L、(1 287.40±184.68)ng/L、(948.73±87.82)ng/L、(860.55±102.21)ng/L 和(726.95±15.65)ng/L;模型组 OARSI 评分、滑膜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及软骨细胞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高,高剂量实验组OARSI评分、滑膜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软骨细胞p62、p-AKT、p-mTOR蛋白表达量比模型组低,高剂量实验组软骨细胞LC3-Ⅱ蛋白表达量比模型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柚皮苷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降低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分泌,最终抑制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炎症自噬大鼠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观察

    魏延楼群兵
    65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0例)和超声引导组(50例).常规组通过盲探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麻醉指标,监测术中生命体征指标,评价麻醉效果,观察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操作时长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5.70±0.79)min和(7.28±0.90)min]均显著短于常规组[(12.18±1.03)min 和(14.55±1.17)min](t=18.92、21.63,均 P<0.001),而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17.84±13.88)min,显著长于常规组的(361.47±12.19)min(t=16.37,P<0.001);超声引导组切皮时和复位固定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103.36±2.22)mmHg(1 mmHg=0.133 kPa)、(103.02±2.26)mmHg、(76.66±4.51)次/min 和(75.94±4.34)次/min]显著低于常规组[(103.36±2.22)mmHg、(103.02±2.26)mmHg、(76.66±4.51)次/min 和(75.94±4.34)次/min](t=6.83、5.52、6.27、4.96,均P<0.001);超声引导组麻醉有效率[94.00%(47/50)]显著高于常规组[76.00%(38/50)](x2=6.35,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显著低于常规组[20.00%(10/50)](x2=6.06,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降低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波动,提高麻醉有效率,降低麻醉不良反应风险.

    麻醉超声检查,介入性臂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骨折固定术锁骨心率血压

    CAR、PA和NLR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预测价值

    曾焕北王锋王炳章
    657-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前白蛋白(PA)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非感染组(n=75)和感染组(n=25).比较各组外周血CAR、PA、NLR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AR、PA、NLR水平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术后3d,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AR、NLR 分别为 2.28±0.23、8.86±1.27,均高于对照组的 0.25±0.05、1.95±0.25,而 PA[(162.15± 30.86)mg/L]低于对照组的(208.03±39.0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25、53.38、9.21,均P<0.001);感染组外周血CAR、NLR分别为2.35±0.29、9.83±1.70,均高于非感染组的2.12±0.07、7.62± 0.85,而 PA 为(132.82±25.20)mg/L,低于非感染组的(168.06±31.19)mg/L(t=6.39、8.55、5.11,均P<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CA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CPR的AUC为0.781,NLR的AUC为0.777,三者联合的AUC为0.893,三者联合的AUC大于CAR、PA、NLR单独AUC(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外周血CAR、NLR水平均升高,PA水平降低.其中,CAR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感染预测价值最高,三者联合可使预测效能进一步提升.

    踝骨折手术后并发症外科伤口感染C反应蛋白质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ROC曲线

    辛热燥湿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阻络证RA效果观察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程素丹祝军峰王臣大
    662-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辛热燥湿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阻络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衢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寒湿阻络证RA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辛热燥湿方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膝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活动疼痛时间(0.95±0.05)h、休息疼痛时间(0.62±0.08)h、晨僵持续时间(0.65±0.02)h、痛痹持续时间(0.52±0.03)h均短于对照组[(2.13±0.15)h、(1.36±0.14)h、(1.23±0.63)h、(1.02±0.52)h](t=57.81、35.55、7.13、7.44,均 P<0.001);观察组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为(35.42±8.26)分,高于对照组的(20.23±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9,P<0.001);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6.96、57.72、19.44、12.61、17.37,均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5.42±5.26)分,高于对照组的(62.23±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4,P<0.05).结论 辛热燥湿方联合甲氨蝶呤能有效改善寒湿阻络证RA患者临床指标,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关节炎,类风湿医学,中国传统甲氨蝶呤膝关节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血沉C反应蛋白质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667页

    肩袖修补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与年龄、Neer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袁浩程永刚蔡执中
    668-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肩袖修补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与年龄、Neer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于武警海警总队医院病历数据库中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肩袖修补术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布分为1组(>18~<30岁,n=10)、2组(≥30~<45岁,n=15)、3组(≥45~<60岁,n=40)、4组(>60岁,n=25),四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按Neer分型分为 Ⅰ 组(Neer Ⅱ 型,n=28)、Ⅱ 组(Neer Ⅲ型,n=30)、Ⅲ组(Neer Ⅳ型,n=32).记录对比不同年龄、Neer分型的疗效相关评估指标的差异,疗效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根据Neer标准评估总体疗效:>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观察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56%(86/90);术后2周,VAS评分较术前低为(3.45±1.35)分(P<0.05);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高,分别为(90.34±6.34)分、(86.34±5.46)分(P<0.05).四组的骨折愈合时间(F-4.89,P<0.05)、术中出血量(F=5.28,P<0.05)、VAS评分(F=5.02,P<0.05)、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F=5.32,P<0,05)、Constant-Murley评分(F=3.8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组、2组、3组、4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比 5.00%(2/40)比 6.67%(1/15)比 12.00%(3/25),x2=0.98,P>0.05].Ⅲ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长于Ⅰ组、Ⅱ组(F=4.55、4.23,均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Ⅰ组、Ⅱ组(F=5.24,P<0.05),VAS 评分高于 Ⅰ 组、Ⅱ 组(F=5.06,P<0.05),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低于Ⅰ组、Ⅱ组(F=3.83、4.56,均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8%(3/32)比3.57%(1/28)比6,67%(2/30),x2=1,00,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eer分型与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呈正相关(r=0.565,P<0,05),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620,P<0.05);年龄、Neer分型与Constant-Murley评分无相关性(r=-0.008,P>0.05).结论 肩袖修补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佳,但在不同的年龄和Neer分型中疗效显现差异,其年龄、Neer分型与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呈正相关,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呈负相关.

    肱骨骨折外科手术肩关节出血骨折愈合年龄因素手术后并发症

    《中国基层医药》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674页

    浙江省温州地区老年脑卒中后患者髋部骨折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峰尤炯鸣王锋杨吉和...
    675-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地区老年脑卒中后患者髋部骨折发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4 5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 65岁,男2 245例,女2 255例;以患者病历资料为数据来源,统计髋部骨折发病率,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老年脑卒中后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脑卒中后2年内髋部骨折发生率为6.58%(296/4 500),且髋部骨折发生于偏瘫患侧比例高达82.77%(245/296).骨密度(BMD)(T值)≤-1、脑卒中后3个月内身体质量指数下降率>5%、视力受损、Berg平衡量表评分<45分、下肢Fugl-Meyer量表评分<20分、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 Ⅱ级、下肢肌群(髋伸肌群、膝伸肌群)徒手肌力检查(MMT)分级髋伸肌群MMT<3级和膝伸肌群MMT<3级等均为老年脑卒中后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6.765、6.772、4.726、5.491、4.582、6.294、3.763、4.236,均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后患者骨密度下降、体质量丢失、视力受损、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下降、下肢肌痉挛及肌力减弱等是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应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脑血管障碍髋骨折危险因素因素分析,统计学老年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黎娇谢静茹王光霞
    681-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衰弱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岁的COPD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衰弱评估量表(FRAIL量表)评分结果进行分组,≥ 3分为衰弱组(n=109),<3分为无衰弱/衰弱前期组(n=59),其中1~2分为衰弱前期组(n=23),0分为无衰弱组(n=36).检测各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老年COPD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64.9%(109/1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9,95%CI1.02~2.25)、身体质量指数(OR=4.11,95%CI 2.02~8.42)、合并症(OR=2.57,95%CI 1.31~5.0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R=3.07,95%CI1.54~6.06)、营养不良(OR=2.97,95%CI1.56~5.41)和认知功能障碍(OR=2.87,95%CI 1.42~5.88)是老年COPD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均P<0.05).老年COPD患者衰弱评分与血清8-OHdG、MD A均呈明显正相关(r=0.67、0.65,P=0.008、0.006),与T-AOC呈负相关(r=-0.54,P=0.012).结论 老年COPD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不良和认知功能障碍是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与氧化应激产物水平明显相关.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虚弱危险因素氧化性应激丙二醛抗氧化能力指数因素分析,统计学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