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层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基层医药

吴孟超

半月刊

1008-6706

cjpmpvip@163.com

0554-6665318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中国基层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我国主要面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术类、综合性、实用型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与实践、医药新进展、综述、讲座、健康教育、护理学、病例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工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腹血糖变异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周佳伟朱伟英
    686-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变异性(GV)与妊娠期糖尿病(GDM)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GDM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中空腹血糖(FBG)水平将患者分为FBG正常组(A组,n=56)和FBG升高组(B组,n=34),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长期空腹血糖标准差(SDFBG)、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Be)、空腹血糖平均连续变异性(ASVFBG)与GDM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与A组患者的FBG[(6.83±1.03)mmol/L与(4.62±0.58)mmol/L]、1 h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OGTT)[(13.03±1.39)mmol/L 与(11.42±1.04)mmol/L]、2h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OGTT)[(10.23±1.51)mmol/L与(9.42±0.74)mmol/L]进行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7.43、144.76、10.39,均P<0.05);B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A组明显偏高[(7.19± 1.01)mmol/L 与(5.03±0.42)mmol/L](t=14.15,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 ASVFBG[(0.36± 0.26)mmol/L 与(0.58±0.23)mmol/L]、SDFBG[(0.41±0.21)mmol/L 与(0.55±0.38)mmol/L]和 CVFBG[(6.94± 1.31)mmol/L 与(9.43±2.45)mmol/L]值均明显偏高(t=4.06、2.25、6.28,均P<0.05).B组患者的年龄和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均较A组显著偏高(t=3.82、7.53,均P<0.05).年龄、孕前BMI、FBG、1hFBG、2hFBG、HbA1c、ASVFBG、SDFBG和 CVFBG是影响 GDM 重度病变的危险因素(OR=1.230、1.887、301.406、3.957、1.947、41.861、5.421、2.057,均P<0.05).FBG的标准差(SDFBG)、平均连续变异性(ASVFBG)和变异系数(CVFBe)与GDM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4、0.555、0.408,均P<0.05).结论 空腹血糖变异性与GDM风险呈正相关,年龄、孕前BMI、FBG、1hFBG、2hFBG、HbA1c、ASVFBG、SDFBG和CVFBG同时也是影响GDM重度病变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妊娠血糖危险因素葡糖耐量试验因素分析,统计学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张敏周娜刘修凤喻群群...
    691-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首钢水钢医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照返回随机数(RAND)函数法随机分为四组,并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分别是氨氯地平组(A组,70例)、贝那普利组(B组,70例)、单片复方制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组(C组,71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组(D组,69例).观察相关疗效指标(血压达标率、血压值变化)和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结果 C组和D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91.5%(65/71)和89.9%(62/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P=0.143),但均高于A组和B组的77.1%(54/70)和74.3%(52/70)(x2=5.68、4.86,P=0.004、0.012).治疗前,四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以C组和D组的治疗后血压降低幅度较大(t=4.35、5.12、7.25、5.86,均P<0.05).同时,C组治疗后收缩压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舒张压低于D组(t=6.01,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现降低趋势(均P<0.05)o B组和D组治疗后分别出现15例和10例干咳患者,较A组和C组(1例和3例)显著增加(x2=4.25、5.04,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治疗依从性分别是 72.9%(51/70)、71.4%(50/70)、74.6%(53/71),均高于 D 组的 46.4%(32/69)(x2=4.68、5.24、4.98,均P<0.05).结论 复方制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单片药物及两药联用.

    高血压血压测定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氨氯地平疗效比较研究

    产程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蔡美玲孙晓妙王晔石芳...
    696-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产程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12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饮食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管理,观察组采用产程饮食管理.比较两组产程指标和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程中摄入能量[(75.36±9.54)kcal/h]显著高于对照组[(57.23± 8.12)kcal/h],产程中最高血糖[(6.74±0.99)mmol/L]、高血糖比例[4.92%(3/61)]及胰岛素使用比例[3.28%(2/61)]显著低于对照组[(7.72±1.05)mmol/L,40.98%(25/61),21.31%(1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0、5.30,x2=22.43、9.20,均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418.66±114.26)min]、活跃期时间[(281.37±129.65)min]、第二产程时间[(38.14±17.25)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519.93± 132.45)min、(358.69±153.26)min、(51.37±18.62)min](t=4.52、3.00、4.07,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64%(1/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9%(10/61)(x2=6.39,P<0.05).结论 产程饮食管理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水平及母儿分娩结局.

    糖尿病,妊娠产程,第一产程,第二食品,配方能量摄取时间因素妊娠结局

    FIB/AL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相关性分析和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吴娟洁陶星法
    700-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白蛋白(ALB)比值(FA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67例,并选择同期稳定期SLE患者36例进行队列研究.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FIB、ALB、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尿微量ALB、肌酐(Cr)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分析FAR对SLE疾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SLE患者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 AI)、LDH、α-HBDH、TG、FIB、FAR、尿微量ALB/肌酐(Cr)(ACR)均高于稳定期患者[(13.64±4.49)分比(2.80±1.60)分,(269.37±85.02)U/L 比(158.53±64.10)U/L,(186.44±35.76)U/L 比(163.72±30.94)U/L,(2.87±0.71)mmol/L 比(2.48±0.68)mmol/L,(3 846.92±972.57)mg/L 比(2 958.63± 991.43)mg/L,(91.77±22.07)mg/g 比(75.30±11.63)mg/g,(52.97±29.30)mg/g 比(33.89±20.26)mg/g],ALB、补体C3均低于稳定期患者[(38.42±4.58)g/L比(41.1 1±4.26)g/L,(0.61±0.22)g/L比(0.79±0.2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6、6.84、-3.21、-2.69、-4.39、-4.17、-3.48、2.91、3.42,均P<0.05).纠正混杂因素前,FIB、ALB、FAR均为活动性SLE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01、0.808、1.053;纠正混杂因素后,FIB、FAR仍然为活动性SLE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01、1.050.FIB、ALB、FAR预测活动性SL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699、0.769,且FAR对活动性SLE的预测价值高于FIB、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R、FIB、ALB与SLEDAI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5、0.389、-0.319o FAR预测活动性SLE不良预后的AUC为0.734(0.614~0.853),最佳截断值为97.50 mg/go结论FAR对活动性SLE及不良预后SLE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为活动性SLE的影响因素.

    红斑狼疮,系统性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血清miR-21、IL-6、IL-17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意义

    胡娟颜圣昊嵩商安全
    706-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诊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EC患者(EC组)40例的临床资料,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血清miR-2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6、IL-17水平.结果 EC组患者血清IL-17[(37.22±13.08)ng/L]、IL-6[(12.09±3.99)ng/L]、miR-21[(2.83±0.9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72±8.96)ng/L、(3.93±2.19)ng/L、(1.2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8、11.34、10.20,均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C组血清IL-17与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01),IL-17水平与miR-21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01),IL-16水平与miR-21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IL-17临界值为21.65 ng/L时,诊断EC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7.5%,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95%置信区间(95%CI):0.827~0.961,P<0.001];IL-6 临界值为 7.44 ng/L时,诊断 EC 的敏感度为 85.0%,特异度为 92.5%,AUC为0.959(95%CI:0.923~0.995,P<0.001);miR-21 临界值为 1.85时,诊断EC 的敏感度为77.5%,特异度为 92.5%,AUC 为0.947(95%CI:0.905~0.989,P<0.001).结论 该研究证实血清 IL-17、IL-6 和miR-2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早期预测EC,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的价值更高.

    子宫内膜肿瘤早期诊断血清学试验核糖核酸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敏感性与特异性

    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马蔷唐建芬
    71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431例的临床资料,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妊娠早产产妇107例为研究组,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妊娠早产产妇32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子宫破裂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新生儿1 min、5 min和10 min 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产后出血量[(232.31±73.82)mL]、住院时间[(4.32±0.61)d]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354.27±89.49)mL、(6.23±0.94)d](t=12.74、19.69,均 P<0.05);两组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5min和10min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选择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均能顺利完成分娩,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是安全性高、可行性好的一种分娩方式,鼓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选择经阴道分娩.

    剖宫产术瘢痕子宫妊娠次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早产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妊娠结局

    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性化营养支持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吴旭桃潘建丹石玲燕赵秋...
    715-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性化营养支持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入组的患者均开展NRS 2002营养风险评估,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营养支持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患共享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疾病预后情况.结果 在入院至出院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氮平衡、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T)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3、14.32、10.27、23.41、7.66、8.91、6.84、8.90,均P<0.05),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 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4、7.42,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时的ALB、PAB、氮平衡、TS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5、17.43、6.55、6.72,均P<0.001),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P<0.001);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粪便钙卫蛋白(FCP)水平较入院时逐渐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3、11.28、18.37、19.20、32.42、28.88,均 P<0.001),出院后 3 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 CRP、FCP、ESR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9、7.99、10.34,均P<0.001);观察组患者对制定的饮食方案依从性较好,未发生相关拒绝性事件,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8,P<0.05).结论 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有助于改善IB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疾病状态.

    肠道营养结肠炎,溃疡性营养支持白蛋白类血沉

    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检验指标对HBV相关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刚张宇波张伟张丹阳...
    72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指标及影像学特征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因HBV相关小肝癌行肝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63例的临床资料.按术后2年内是否复发分为早期复发组87例和未早期复发组76例,排除各项指标共线性的情况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价.最后采用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与复发时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复发组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35.79[41.38%(36/87)]、肿瘤多发[25.29%(22/87)]、存在瘤周水肿[45.98%(40/87)]、瘤内小动脉团[50.58%(44/87)]及年龄≥60岁[74.71%(65/87)]的患者数量和比例都明显高于非早期复发组(x2=5.73、3.78、3.97、3.73、3.75,均 P<0.05).logistics 多因素分析显示,GLR>35.79及存在瘤周水肿是HBV相关小肝癌行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1.99,95%CI:为1.10~4.59、1.00~3.99,均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中C指数为0.70(95%CI:0.60~0.79),校准曲线中的Brier Score为0.22,模型区分度及准确度良好.Cox回归分析显示GLR>35.79与存在瘤周水肿是影响HBV相关小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 GLR>35.79及存在瘤周水肿是HBV相关小肝癌行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癌,肝细胞乙型肝炎肝切除术复发列线图预测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老年人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晓韩谢宾张一帆
    729-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老年人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DN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通过功能性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MRI)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DWI),检测DN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DN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N患者成像参数与eGFR水平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BOLD参数髓质、皮质表观横向弛豫率(R2*)值均高于对照组(t=7.99、3.50,均P<0.001);髓质R2*值诊断DN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高于皮质R2*值诊断曲线下面积的0.734(Z=2.24,P<0.05);观察组肾脏皮髓质IVIM参数纯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均低于对照组(t=8.73、11.24、6.59、9.52,均P<0.05);皮质D值、f值诊断DN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0.911,高于髓质D值、f值诊断曲线下面积的0.808、0.793(Z=1.99、2.14,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eGFR水平与肾脏皮髓质BOLD参数肾髓质R2*值、皮质R2*值均呈负相关(r=-0.31、-0.48,均P<0.05),与髓质以及皮质D值、f值均呈正相关(r=0.48、0.44、0.39、0.33,均P<0.05).结论 功能磁共振BOLD-MRI、IVIM-DWI成像可从肾脏氧合、灌注、水分子弥散等不同方面反映DN患者肾脏改变,早期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无创性观察患者肾脏功能改变.

    糖尿病肾病磁共振成像肾髓质肾皮质肾小球滤过率

    2型糖尿病肾病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马瑾马芳琪董小英
    734-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危险因素,构建DKD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以期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 223例的临床资料,用RStudio 4.2.1,通过LASSO回归及十折交叉验证筛选最优特征变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最终预测因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后绘制列线图.最后,分别采用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验证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14,95%CI:1.05~1.24)、血肌酐(Scr)(OR=1.02,95%CI:1.01~1.04)、25-羟维生素 D[25-(OH)-D](OR=0.97,95%CI:0.95~1.00)均是 T2DM 患者发生DKD的最佳预测因素(均P<0.05).依据预测变量绘制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T2DM患者发生DKD的C指数为0.762(95%CI:0.734~0.790),预测验证集T2DM患者发生DKD的C指数为0.742(95%CI:0.689~0.79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P=0.108),DCA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在临床上是有益的.结论 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可早期筛查和防治DKD,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糖尿病,2型糖尿病肾病列线图logistic模型ROC曲线血红蛋白A,糖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