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IN Ⅲ级患者阴道菌群生态平衡与LEEP术后复发关系探讨

    郭超荣雷晓娟
    874-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阴道菌群生态平衡情况及其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LEEP治疗的200例CIN Ⅲ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均为阳性]患者临床资料为观察组,体检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阴道微生态检测,对比观察组手术前后、对照组体检时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依据LEEP术后2年复发与否将观察组分组,对比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术后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及其他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前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Ⅱ~Ⅲ级、乳杆菌分级Ⅰ~Ⅱa级及过氧化氢(H2O2)阳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阴道pH值、白细胞酯酶(LE)/唾液酸苷酶(SNA)LE/SNA阳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术后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Ⅱ~Ⅲ级、乳杆菌分级Ⅰ~Ⅱa级及H2O2阳性比例均较术前增大,阴道pH值、LE/SNA阳性比例均较术前减小(均P<0.05).观察组LEEP术后2年复发率为10.0%,复发组术后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Ⅱ~Ⅲ级、乳杆菌分级Ⅰ~Ⅱ a级及H2O2阳性比例均低于未复发组,阴道pH值、LE/SNA阳性、绝经、术前HPV多重感染、术前HR-HPV病毒载量≥100 RLU/CO、病变累及阴道壁、手术切缘阳性、术后HR-HPV持续感染比例均大于未复发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Ⅲ级、乳杆菌分级Ⅰ~Ⅱ a级是术后2年复发的保护因子(P<0.05),高pH值、HR-HPV持续感染是危险因子(P<0.05).结论:CINⅢ级患者术前阴道菌群生态多失衡,LEEP能有效改善患者阴道菌群生态,但术后仍有复发风险,且复发与LEEP术后阴道菌群密集度、乳杆菌分级、pH值、术后HR-HPV持续感染有关.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阴道菌群复发影响因素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

    刘涓涓翟超王迪郁昌凤...
    881-883,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40,实施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和对照组(n=40,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2年妊娠率、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无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妊娠率(60.0%)高于对照组(37.5%)(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5.16±1.21 U/L、8.56±2.78 U/L、102.23±38.20 pg/ml)均低于对照组(7.18±1.45 U/L、15.14±3.69 U/L、167.34±42.18 pg/ml)(均 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可提高疗效,还可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术后妊娠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宫腔镜手术指标性激素术后妊娠

    孕晚期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内菌群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李修敏张靖靖朱同娥
    884-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孕晚期胎膜早破(PROM)孕妇阴道内菌群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孕晚期PROM孕妇128例(PROM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9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孕妇阴道分泌物微生物分布构成及阴道微生态情况,比较不同阴道微生态情况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结果:PROM组革兰阳性杆菌、乳酸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低于对照组,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余阴道微生物分布无差异(P>0.05);两组菌群密集度、阴道菌群多样性有差异,PROM组微生态失调占比(46.9%)高于对照组(32.2%)(P<0.05),pH值无差异(P>0.05).PROM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早产(15.0%)及新生儿感染率(15.0%)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患者(2.9%、4.4%)(均P<0.05).结论:孕晚期PROM孕妇阴道菌群密度、多样性以及微生态与健康孕妇比较出现异常,PROM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孕晚期胎膜早破阴道内菌群微生态不良妊娠结局

    慢性HBV感染女性妊娠期血糖水平与妊娠不良结局

    彭玲陈茂林
    889-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女性妊娠期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256例孕妇,将无HBV感染孕妇(对照组106例)、仅HBV携带无需抗病毒治疗孕妇(感染组100例)、慢性乙肝接受抗病毒治疗孕妇(治疗组50例),测定血糖指标并评估妊娠结局,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糖指标预测HBV感染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孕妇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照组、感染组、治疗组依次升高,感染组和治疗组母体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妊娠结局不良患者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患者(P<0.05).ROC分析显示,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预测HBV感染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753,0.784,各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HBV感染孕妇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其且与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发生有关,血糖指标联合检测预测HBV感染妊娠不良结局价值较好.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妊娠期血糖异常不良结局预测

    三维超声结合TUI技术与血清β-hCG联合P检测诊断异位妊娠效果比较

    钟丽周亚萍
    894-897,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与血清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孕酮(P)诊断异位妊娠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妇产科接诊的高度怀疑异位妊娠妇女200例,均接受经阴道三维超声、TUI、血清β-hCG和P检查或检测,以临床及手术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TUI诊断异位妊娠符合率为92.5%、诊断输卵管妊娠符合率为95.0%、诊断子宫角妊娠符合率为81.8%;异位妊娠患者的血清β-hCG、P水平均高于宫内妊娠妇女(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TUI诊断异位妊娠灵敏度93.2%、特异度89.7%,血清β-hCG联合P诊断异位妊娠灵敏度为82.0%、特异度71.8%;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TUI诊断不同类型输卵管妊娠,在包块直径、包块边界、包块内部结构、卵黄囊检出率、原始心管检出率方面均有不同(均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TUI诊断异位妊娠较血清β-hCG联合P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输卵管妊娠类型可以早期作出相关判断.

    异位妊娠经阴道三维超声断层超声显像技术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

    宫腔镜旋切与宫腔镜电切诊治子宫内膜息肉效果及生殖预后

    麦月施陈美君周叶徐川微...
    898-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旋切术系统(IBS)与宫腔镜电切术(TCR)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s)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EPs患者330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宫腔镜息肉旋切术(IBS组)114例,电切术(TCR组)216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术后1、6、12月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手术结局(治愈、未愈、宫腔粘连、自然妊娠、复发).结果:IBS组手术时间(9.5±1.3min)短于TCR组(13.1±1.2min),术中宫腔液体灌注量(2265±19ml)少于TCR组(3305±32ml)(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无差别(P>0.05).IBS组术后钠离子(138.88±0.130 mmol/L)高于TCR组(138.23±0.280 mmol/L)(P<0.05),两组术后钾离子、钙离子、血红蛋白均无差别(P>0.05).术后随访,两组术后1月阴道彩超提示均治愈,且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别(P>0.05),IBS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6.6±0.2 mm、6.8±0.2mm)较TCR组厚(5.7±0.1mm、6.2±0.2mm),术后自然妊娠率(66.6%)高于TCR组(29.6%)(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宫腔粘连,术后1年复发率TCR组(0)与IBS组(3.2%)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旋切术治疗EPs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子宫内膜修复快,受孕率高等优点,因一定程度避免电热能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故提高了对子宫内膜的保护程度.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旋切术宫腔镜电切术术后复发术后妊娠

    宫颈癌术前血清MAP19、OPN、AGR2水平及其预测术后2年内复发价值

    崔永魁刘瑶玮吕玲
    903-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MAP19)、骨桥蛋白(OPN)、前梯度蛋白2(AGR2)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250例临床资料,随访术后2年发生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32),未复发者为未复发组(n=21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MAP19、OPN、AGR2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术后复发价值.结果:两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间质浸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差异,复发组血清MAP19(266.04±80.21μg/L)、OPN(61.25±20.14μg/L)、AGR2(12.44±3.14 ng/ml)水平高于未复发组(138.25±56.73μg/L、19.45±3.56µg/L、12.44±3.14 ng/ml),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高分化、肿瘤间质浸润深肌层、FIGO分期IA1~IA2、淋巴结转移,以及MAP19、OPN、AGR2高水平均是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血清MAP19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灵敏度73.2%,特异度80.1%,截断值186.54μg/L;血清OPN的AUC为0.825,灵敏度76.4%,特异度82.5%,截断值34.76μg/L;血清AGR2的AUC为0.727,灵敏度74.6%,特异度79.8%,截断值7.46ng/ml.结论: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术前血清MAP19、OPN、AGR2水平异常升高,是宫颈癌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且对预测宫颈癌术后2年内的复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宫颈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骨桥蛋白前梯度蛋白2危险因素术后复发预测价值

    分娩前血清钙、磷和D-二聚体水平预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价值

    况炯杨学铭黄萍张潇云...
    908-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产妇分娩前血清钙、磷、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分娩产妇106例,按照是否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分为观察组(n=21,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与对照组(n=85,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收集产妇病历资料,比较两组产前血清钙、磷、D-二聚体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造成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产前血清钙、磷、D-二聚体水平预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价值.结果:观察组分娩前血清钙(2.39±0.31 mmol/L)、磷(1.27±0.30 m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66±0.28 mmol/L、1.53±0.35 mmol/L),D-二聚体(0.40±0.09 mg/L)高于对照组(0.32±0.10 m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钙、低磷水平、高D-二聚体、高龄、高体质指数、产程延长是造成产妇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钙、磷、D-二聚体联合预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0.912,敏感度95.2%、特异性50.6%,其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均P<0.05).结论:产妇分娩时低钙和磷、高D-二聚体、年龄较大、产程较长、高BMI是造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而血清钙、磷、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D-二聚体预测价值

    妊娠期孕妇血糖、体重增长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郭丽霞陈肖静苏荣丽
    913-916,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血糖、体重增长情况与产妇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本院分娩产妇100例临床资料,根据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为不良结局组、对照组;根据产前空腹血糖(FPG)水平分组,将空腹血糖≥5.1mmol/L设为血糖升高组,<5.1mmol/L设为血糖正常组;根据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版),制定孕妇体重增长标准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度组.分析不良妊娠影响因素及各指标不同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100例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7.0%;对比,不良结局组FPG水平(6.56±1.22 mmol/L)及GWG(12.52±3.42 kg)均高于对照组(5.44±1.35 mmol/L、10.55±2.89 kg),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产妇 FPG、GWG 异常升高为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均P<0.05);血糖升高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增重过度组巨大儿、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增重不足组和增重正常组,增重不足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增重正常组和增重过度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产妇血糖、体重增长情况会直接影响产妇的妊娠结局,血糖增高与体重增长过度均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应重视妊娠期产妇的血糖、体重控制.

    妊娠期血糖体重增长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

    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组织中E-cadherin、VEGF表达及与生存关系

    法良玲史航黄臻
    917-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E-钙黏蛋白(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生存关系.方法:病例源于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7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457例、恶性病变组150例,依据恶性病变组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E-cadherin、VEGF蛋白表达,分析其与恶性病变患者预后生存关系.结果:恶性病变组E-cadherin阳性率(30.0%)低于良性病变组(78.8%),VEGF阳性率(68.0%)高于良性病变组(29.8%)(均P<0.05).随访10~59个月(中位数29个月),恶性病变组150例中死亡36例(24.0%),总生存时间E-cadherin阳性患者长于E-cadherin阴性患者(Log rank X2=8.033),VEGF阳性患者短于VEGF阴性患者(Log rank X2=8.343).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FIGO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浸润深度≥1/2、肿瘤累及子宫下段、淋巴结转移占比、E-cadherin阴性表达率、VEGF阳性表达率均更高,E-cadherin阴性表达、VEGF阳性表达是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联合VEGF阳性表达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0.848、敏感性86.4%.结论:E-cadherin阴性表达、VEGF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对恶性病变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子宫内膜病变E-钙黏附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鉴别诊断生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