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联合染色体检测诊断胎儿心脏畸形临床效果

    尹多盛文伟刘月芳金鑫...
    1135-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联合遗传学检测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3年5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高危孕妇33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心脏超声方法和染色体检查方法分析胎儿的心脏发育情况.任一种方法结果异常则诊断异常.跟踪随访孕妇和胎儿,记录其预后情况.将尸检和出生后有缺陷的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超声检查339例高危孕妇,发现胎儿心脏发育异常111例,占比32.7%,异常前3位分别是室间隔缺损(9.7%)、永存左上腔静脉(7.1%)和右锁骨下动脉迷走(5.3%);采用羊膜腔穿刺术对339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查发现,胎儿染色体数目或者结构发生异常36例,占比10.6%,其中数目异常32例(9.4%),结构异常4例(1.2%),其中异常最多的分别是21-三体、13-三体和18-三体.超声方法诊断心脏发育异常的111例胎儿中,染色体检查异常28例;超声检查心脏发育正常的228例胎儿中,染色体检查异常8例(P<0.05).与随访追踪结果金标准对比,诊断胎儿心脏异常,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2.6%;染色体检查的灵敏度为25.2%,特异度为96.5%;二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97.3%,两种方法联合检查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采用超声联合遗传学检测对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能.

    胎儿心脏畸形超声检查染色体灵敏度特异度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影响因素

    周家济张灿朱玲李红燕...
    1140-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术中出血过多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大小、位置和数目肌瘤患者腹腔镜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差异,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危险因素.结果:肌瘤≥5cm组出血量(84.16±19.33 ml)高于<5cm者(50.79±23.97 ml)、肌瘤位于肌壁间组出血量(82.63±23.61 ml)高于浆膜下者(50.95±18.16 ml)、肌瘤数目多发组出血量(81.46±20.46 ml)高于单发患者(55.02±22.46 ml)、手术时间>62.85 min组术中出血量(80.99±18.91 ml)高于≤62.85 min组(59.72±23.47 ml)(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存在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肌瘤≥5cm、肌瘤位于肌壁间、肌瘤数目多发和手术时间>62.85 min是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剔除中出血量增多的危险因素(P<0.05).本文术中共出现5例输血,其中术前贫血3例、子宫肌瘤过大2例,术后患者均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肌瘤较大、肌瘤位于肌壁间、肌瘤多发和手术时间长是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多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防控,必要时需输血处理,以避免术后出现不良并发症.

    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术中出血量影响因素手术时间

    HBV感染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情况及与病毒载量关系

    马倩李小青顾丽丽
    114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类型、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不同HBV-DNA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0月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0例及其新生儿,统计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情况,检测产妇HBV-DNA病毒载量水平,对比不同乙肝感染类型、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不同HBV-DNA病毒载量孕产妇白介素-6(IL-6)、干扰素y(IFN-γ)水平差异,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HBV-DNA病毒载量与IL-6、IFN-γ的相关性.结果:100 例孕产妇中 HBsAg+HBeAg+HBcAb 感染 36 例(36.0%)、HBsAg+HBeAb+HBcAb 感染 64 例(64.0%);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5.0%,宫内感染发生率HBsAg+HBeAg+HBcAb孕产妇(22.2%)高于HBsAg+HBeAb+HBcAb孕产妇(3.1%)(P<0.05);HBV-DNA病毒载量阴性6例,103~105病毒载量62例、>105病毒载量32例,103~105病毒载量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4.8%)低于>105病毒载量孕妇(21.9%),IL-6水平(8.11±0.89 pg/ml)低于>105病毒载量孕产妇(11.26±1.56 pg/ml)且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IFN-γ水平(68.47±7.10 pg/L)高于>105病毒载量孕产妇(51.22±5.65 pg/L)且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感染HBV孕产妇宫内感染发生风险升高,主要感染类型是HBsAg+HBeAb+HBcAb,但HBsAg+HBeAg+HBcAb型、HBV-DNA病毒载量高孕产妇宫内感染风险提高,HBV-DNA病毒载量增加宫内感染风险可能与调控Th1/Th2免疫失衡有关.

    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宫内感染感染类型病毒载量炎症因子

    HPV感染患者SIL临床分级与HPV分型关系

    林黎莉赵周英
    1148-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临床分级与感染HPV分型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诊治的HPV感染的SIL患者300例临床资料,依据病变分级分为高级别SIL(HSIL)组100例、低级别SIL(LSIL)组200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HPV基因型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V感染者SIL临床分级的危险因素.结果:HSIL组年龄>40岁、性伴侣数≥2个患者占比高于LSIL组,高危型HPV 感染率高于 LSIL 组(P<0.05).HSIL 组中 HPV 感染率前两位为 HPV35(20.0%)和 HPV52(17.0%),LSIL组HPV感染感染率前两位为HPV39(19.5%)和HPV33(12.5%).年龄>40岁、性伴侣≥2个和HPV高危型为影响HPV感染患者SIL临床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性伴侣多和HPV分型为高危均为HPV感染患者HSIL风险因素,且HPV35、HPV52、HPV39、HPV33等亚型在SIL病变患者中感染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临床分级分型影响因素

    HBV高载量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阻断母婴传播效果

    杨敏李红梅张雷何流...
    1153-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期HBV-DNA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情况,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对HBV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20例HBV高载量孕妇临床资料,分析孕妇妊娠期、分娩前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eAg状态影响因素,分析孕期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母婴安全性.结果:120例HBV高载量孕妇中,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93例(治疗组),抗病毒药物分别为替诺福韦占56.6%、拉米夫定占20.8%;未接受治疗27例(未治疗组).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治疗组HBV-DNA载量、HBeAg阳性率无差异(P>0.05);分娩前,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载量≥106 IU/ml占比(7.5%)低于未治疗组(92.6%)(P<0.05),而两组 HBeAg 阳性率(90.3%、92.6%)无差异(P>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年龄低、HBV-DNA载量高影响HBeAg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生儿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抗病毒治疗组(100.0%)高于未治疗组(2例,92.6%)(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早产、剖宫产、妊娠合并症、产时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HBV高载量孕妇HBV-DNA水平较高,HBeAg阳性率与孕妇年龄低、HBV-DNA载量高有关;孕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结合标准阻断措施后可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且安全性较好.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病毒DNA载量乙肝e抗原抗病毒治疗母婴传播阻断

    宫颈癌筛查中TCT联合HPV的应用价值及与阴道感染关系

    史琴波袁芳玲
    1158-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宫颈癌与阴道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中心行宫颈病变筛查的483名女性临床资料,纳入对象均行TCT、HPV检测,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非宫颈癌组(n=467)和宫颈癌(n=1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CT、HPV检测筛查宫颈癌价值;比较两组阴道感染率、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以病理结果为依据,诊断宫颈癌TCT检测准确率为92.3%,HPV检测准确率为92.6%,2项联合检测准确率为98.1%;ROC分析,2项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0.953)高于TCT(0.777)、HPV(0.808),联合检测诊断特异度(96.8%)和敏感度(93.8%)更高(P<0.05);宫颈癌组阴道感染率(93.8%)高于非宫颈癌组(29.1%),过氧化氢(56.3%)、乳杆菌(50.0%)阳性率高于非宫颈癌组(31,1%、21.0%),唾液酸苷酶(6.3%)、白细胞酯酶(43.8%)阳性率低于非宫颈癌组(28.9%、75.4%)(均P<0.05).结论:TCT联合HPV检测筛查宫颈癌价值较高,宫颈癌患者阴道感染率升高,阴道微生态发生变化,临床需多加关注.

    宫颈癌薄层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状瘤病毒筛查阴道感染阴道微生态

    宫颈癌患者HPV感染因素分析及基因型分布

    王晓雨张瑞敏
    1162-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1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51例宫颈癌患者中336例HPV感染,HPV感染率95.7%.HPV感染组与非HPV感染组性伴侣数、宫颈炎病史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伴侣数≥2个、有宫颈炎病史是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36例中,单一感染239例(71.1%),混合感染97例(28.9%),其中二重感染71例(21.1%)、多重感染26例(7.7%).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HPV单一感染率有差异,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HPV混合感染率有差异,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的HPV总感染率有差异(均P<0.05).239例HPV单一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中感染高危HPV亚型233例(97.5%),感染率前3位依次是HPV16(45.8%)、HPV18(6.8%)、HPV58(4.8%).结论:本次调查的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高,性伴侣数≥2个、有宫颈炎病史会增加患者HPV感染风险,且以单一感染为主,基因型前3位分别为高危HPV亚型16型、18型、58型.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感染风险因素

    TORCH联合血清β-hCG、AFP、uE3检测诊断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价值

    杨璐嘉刘璇李慧君李阳...
    1167-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TORCH联合血清人绒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检测对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于本院产前检查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孕妇324例(300例单项软指标异常、24例≥2项软指标异常)纳入异常组,产前检查健康产妇30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TORCH血清学检测,测定血清AFP、free-β-hCG及uE3水平.对比两组血清TORCH、β-hCG、AFP和uE3检测结果;对比不同软指标异常组血清TORCH、β-hCG、AFP和uE3检测结果;ROC分析TORCH联合血清β-hCG、AFP和uE3对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常组血清TORCH阳性率、β-hCG、AFP水平更高,血清uE3水平更低(均P<0.05);与单项软指标异常组相比,多项软指标异常组血清TORCH阳性率、β-hCG、AFP更高,血清uE3水平更低(均P<0.05);ROC工作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ORCH、β-hCG、AFP和uE3联合检测诊断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的AUC分别为0.927,显著高于指标单独检测,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0.00%和92.59%.结论:对产前检查孕妇行血清TORCH联合β-hCG、AFP和uE3检测,有助于提升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率,可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TORCH人绒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诊断价值

    PCOS患者妊娠后GDM危险因素、风险预测及妊娠结局

    刘旭斌孙雪赵艺王莹...
    1171-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后妊娠期糖尿病(GDM)风险预测因子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妇产科诊断为PCOS后经规范治疗成功妊娠分娩的产妇104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GDM分为GDM组(n=31)和非GDM组(n=7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OS合并GDM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因素对PCOS合并GDM的预测价值,比较两组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结果:GDM组孕前BMI、孕期增加体重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25.48±2.06kg/m2、8.79±1.55kg、4.28±0.63、19.66±3.45μU/ml)均高于非 GDM 组(23.30±1.98kg/m2、6.73±1.14 kg、2.01±0.44、14.49±2.16μU/m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较高、孕期增加体重多、HOMA-IR和FINS水平升高是PCOS合并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孕前BMI、孕期增加体重和HOMA-IR、FINS水平联合预测PCOS合并GDM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敏感度为93.6%,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P<0.05).GDM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32.3%、25.8%、59.0%、22.6%),高于非GDM组(13.7%、9.6%、12.3%、8.2%),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22.6%)高于非GDM组(8.2%)(均P<0.05).结论:孕前BMI较高、孕期增加体重多、HOMA-IR和FINS水平升高均可引起PCOS患者妊娠后发生GDM,且PCOS患者合并GDM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风险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GDM患者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相关性

    刘玲利相晓红何晶晶
    1176-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0月来本院诊治的GDM患者80例,调查妊娠压力量表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分、自护能力评分,根据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分为有心理压力组与无心理压力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SCSQ评分、自护能力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相关性.结果:80例GDM患者心理压力评分46.78±9.14分,其中有心理压力38例(47.5%),无心理压力42例(52.5%);有心理压力组积极应对评分(24.67±4.35分)低于无心理压力组(29.12±5.03分),消极应对评分(18.06±3.28分)高于无心理压力组(14.17±2.65分),膳食控制、体质量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定期复查与血糖水平监测评分均低于无心理压力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DM患者心理压力评分与积极应对评分、自护能力总评分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GDM患者心理压力中等,其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具有相关性,提示临床可通过减轻孕妇心理压力,促使其积极应对,提高自护能力.

    妊娠期糖尿病心理压力应对方式自护能力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