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NF-κB水平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刘瑞王亚玲赵小娟赵红...
    1180-1184,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及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4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37例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纳入观察组,按性别、年龄匹配原则,以1∶1比例选取同期本院产前检查健康孕产妇13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妊娠结局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按妊娠结局将观察组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1L-17、NF-κB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IL-17、NF-κB水平与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妊娠结局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妊娠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NF-κB水平对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均未见产后出血发生,观察组剖宫产率(37.2%)高于对照组(1.5%),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13.9%)高于对照组(0),外周血IL-17(91.27±28.33 pg/ml)、NF-κB(8.66±4.05 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5.31±4.04 pg/ml、4.22±1.63 ng/ml);观察组137例中19例妊娠结局不良,余118例良好,两组年龄、孕周、既往孕产史、疣体数目、疣体面积及HPV分型无差异(P>0.05),结局不良组外周血 IL-17(121.20±16.90 pg/ml)、NF-κB(14.87±4.60 ng/ml)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86.45±30.17 pg/ml、7.66±3.96 ng/m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IL-17、NF-κB水平是妊娠尖锐湿疣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妊娠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NF-κB评估妊娠结局时以NF-κB的曲线下面积(0.949)高于IL-17(0.884),两项串联评估的特异度为97.5%.结论: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NF-κB异常升高,患者妊娠结局不良风险增加且血IL-17、NF-κB与妊娠结局有关,外周血NF-κB与IL-17联合检测评估妊娠期尖锐湿疣不良妊娠结局高特异度优势值得临床重视.

    妊娠期尖锐湿疣白细胞介素-17核转录因子-κB妊娠结局相关性评估

    经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史莹莹夏琦芸祖翠华
    1185-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关联因素,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本院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4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是否并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分为PDF组(n=32)、无PDF组(n=52).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术后PDF的可能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DF组32例中包括6例单纯盆腔器官脱垂、4例单纯压力性尿失禁、3例单纯性功能障碍、1例单纯大便失禁,同时伴≥2种18例.两组年龄、体质指数、绝经、孕次、产次、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早负重等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术中出血量并非经腹子宫全切术后 PDF 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大(OR=1.270、95%CI 1.036~1.558)、体质指数高(OR=2.672、95%CI 1.376~5.190)、孕次多(OR=8.947、95%CI 2.566~31.193)、产次多(OR=12.302、95%CI 3.039~49.802)、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OR=1.561、95%CI 1.120~2.177)、过早负重(OR=3.713、95%CI 1.628~8.470)均为经腹子宫全切术后发生PD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腹子宫全切术后PDF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孕次、产次、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早负重有关,提示临床应依据上述因素识别高风险人群,增强围术期管理.

    经腹子宫全切术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因素

    剖宫产产后感染发生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孙书利岳家伊王晓莉肖新燕...
    1190-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产妇剖宫产产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聊城市3所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剖宫产分娩者987例临床资料,行5天随访统计产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剖宫产后感染的因素,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一致性.结果987例剖宫产产妇中,术后发生感染72例,感染率为7.3%,其中切口感染41例(56.9%)、子宫内膜炎20例(27.8%)、其他感染11例(15.3%);不同年龄、剖宫产次数、白蛋白水平、是否GDM、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异常转剖宫产者产后感染发生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0岁、剖宫产≥3次、GDM、胎膜早破、白蛋白水平<35g/L、第二产程异常转剖宫产是产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剖宫产后发生感染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区分度较优.且H-L拟合优度检验=8.013,P=0.621,一致性较好.结论:年龄大、剖宫产次数多、白蛋白水平低、GDM、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异常转剖宫产均是剖宫产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一致性,可较好预测剖宫产后感染发生风险,指导临床采取措施干预,从而降低产后感染率.

    剖宫产产后感染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基于"正常"人群子痫前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张晓红李亚萌张婷刘劲松...
    1195-120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孕妇发病前的预警信息,并建立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21-2022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的176例最终确诊为子痫前期的患者作为病例研究组,并以1∶2比例收集同期在本机构接受规律产前检查的正常单胎妊娠者35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对与子痫前期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选取其中显著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子痫前期的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该模型的能力,并构建相关森林图.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ALB)[OR=0.547,95%CI 0.481~0.622]、BMI 变化量(OR=2.167,95%CI 1.664~2.821)、尿蛋白(OR=2.700,95%CI 1.448~5.033)、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OR=3.030,95%CI 1.369~6.708)、水肿(OR=3.643,95%CI 1.603~8.281)对子痫前期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构建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P=1/1+exp(W),其中W=-13.911+0.603×血清白蛋白ALB(g/L)-0.773 ×BMI变化量(kg/m2)-0.993×尿蛋白(尿蛋白阳性=1,尿蛋白阴性或弱阳性=0)-1.109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FGR=1,未FGR=0)-1.293×水肿(出现水肿=1,未出现水肿=0).该预测模型的ROC曲线的AUC为0.932(95%CI 0.906~0.957),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相关森林图.结论:ALB、BMI变化量、尿蛋白、FGR、水肿是子痫前期发生的预警信息,具备这些预警信息者应纳入重点产检范围,利用该5项指标建立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干预,减少子痫前期对母婴的危害.

    子痫前期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

    北京市海淀区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运行现况分析

    邵瑜梁英智杨雪梅李丹丹...
    1201-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建设及运行现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020-2022年填报的《海淀区危重孕产妇转会诊指定医院接诊高危孕产妇和危重孕产妇个案登记表》等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20-2022年海淀区高危孕产妇占比从16.16%升至27.34%(x2趋势=923.56,P<0.001),危重救治网络高危双向转诊率由47.02%上升至59.21%(x2趋势=26.03,P<0.001),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月床位平均周转次数高于下级助产机构,产科医护人员配置相对紧张,下级助产机构危重孕产妇发生率由3.23‰降至1.45‰(x2趋势=8.81,P=0.003),孕产妇死亡率也呈现下降趋势(x2趋势=4.25,P=0.039).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运行效果较为理想,降低了危重孕产妇发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下一步应加强区域资源配置,依托"云上妇幼",加强信息反馈和人员能力提升.

    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资源配置

    2020-2022年20 564例活产新生儿出生情况资料分析

    赵银珠邹晓璇殷延敏杨英...
    1207-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020-2022年各年活产新生儿相关情况,为政策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院出生日期为2019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的20 564例新生儿相关资料,比较各年份差异.结果:各年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身长、出生体重、巨大儿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剖宫产发生情况有所下降(x2=249.30,P=0.000);母亲高龄略有上升(x2=8.63,P=0.013);母亲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比例逐年升高(x2=58.73,P=0.000).低出生体重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产妇高龄(OR=1.373,95%CI 1.107~1.703).结论:加强健康宣教关注母婴安全,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全方位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高龄产妇

    双平面探头诊断阴道横隔1例

    黄丽熊雯
    1210,121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王晓蓉伍宁薛晴
    1211-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是育龄期女性痛经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为首选治疗方法,但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影响生育能力,而手术干预复发率高,且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因此,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完善及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主要讨论EM的药物治疗方法,以期为EM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抗氧化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调节剂

    征稿启事

    封2,10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