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局解手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张绍祥

双月刊

1672-5042

jjssxzz@yahoo.com.cn,guogjin@yahoo.com.cn

023-68752649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局解手术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重庆市解剖学会及第三军医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局解手术学学组协办,是全国唯一的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外科手术学相结合的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鳞状细胞癌发生来源及机制研究进展

    姚仕伟余晗
    841-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胃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已处于晚期,因此其治疗效果欠佳、预后相对较差.虽然该疾病目前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但是对于其发生来源和机制尚无明确统一的认识.目前关于胃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多数学者相对认可胃黏膜上皮鳞状细胞化生这一学说,其他学说如多能干细胞的转化、异位鳞状细胞、腺癌向鳞状细胞分化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鳞状细胞癌发生等则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明.本文主要对上述学说的发生来源和机制进行阐述总结,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胃癌鳞状细胞癌发生来源机制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后胆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郭午刘军舰尚海涛张德林...
    844-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因胆总管结石于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LCBDE一期缝合的5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胆漏将患者分为胆漏组和未胆漏组.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64例(11.4%)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胆漏,其中A级胆漏 55例,B级 7例,C级 2例.胆总管直径较小(OR=0.07,P<0.001)、高血压史(OR=4.56,P<0.001)及BMI较高(OR=1.17,P=0.002)是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胆总管直径较小、合并高血压和肥胖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胆漏,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应谨慎选择LCBDE一期缝合.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胆漏危险因素胆总管结石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胃镜下实时识别病变及位置模型的建立

    郭宪吴应洋江艾芮樊超强...
    849-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用于实时动态识别胃镜下的胃部病变及位置,并评估其对胃部病变检出和位置识别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4例患者的胃镜检查视频,对视频帧进行人工标注,将已标注的病变类别图片帧按8:2的比例划分成训练集与验证集,将已标注的位置类别图片帧根据患者来源按8:2的比例划分成训练集与验证集,分别用于模型的训练及验证.病变识别部分的训练采用YoloV4模型,位置识别部分的训练采用ResNet152模型.评估辅助诊断模型对病变识别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对位置识别的准确率.结果 共标注图片68 351帧,其中训练集图片54 872帧,包括病变类别41 692帧,位置类别13 180帧;验证集图片13 479帧,包括病变类别10 422帧,位置类别3 057帧.在验证集中,病变识别模型的总体准确率为98.8%,敏感度为96.6%,特异度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为99.3%;位置识别模型top5总体准确率为87.1%.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用于实时动态识别胃镜下胃部病变及位置有较好的病变检出能力和位置识别能力,临床应用前景巨大.

    人工智能胃部疾病早期胃癌深度学习胃镜检查

    以APR三角为标志的Glisson肝蒂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李昊楠王静李润华郑晶晶...
    85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以APR三角为标志的Glisson肝蒂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LAR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行LARH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鞘外组和APR组,鞘外组35例患者采用经Glisson肝蒂鞘外解剖入路行LARH,APR组31例患者采用以APR三角为标志的Glisson肝蒂优先入路行LARH.对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氧化应激及肝功能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AP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鞘外组短/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术中输血比例、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丙二醛(MDA)、皮质醇(Cor)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R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MDA、Cor及SOD水平均显著优于鞘外组(P<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R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ALB、TBil、AST及ALT水平均显著优于鞘外组(P<0.05).结论 与Glisson肝蒂鞘外解剖入路相比,在LARH中采用以APR三角为标志的Glisson肝蒂优先入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氧化应激反应程度轻,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Glisson肝蒂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入路

    两孔法与四孔法腹腔镜手术对乙状结肠癌的疗效分析

    闫鸣白日星闫文貌钟志强...
    859-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两孔法、四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0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手术开孔方式进行分组,两孔组68例患者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手术,四孔组62例患者采用四孔法腹腔镜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孔组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短/低于四孔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5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前白蛋白<35 g/L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四孔法腹腔镜手术比较,两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康复明显更快,术后疼痛更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手术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35g/L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腹腔镜两孔法四孔法乙状结肠癌并发症

    结肠癌组织TLR4、CHI3L1表达与根治术后预后的关系

    宋春光牛志新何峰许曦鸣...
    863-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7)和预后不良组(n=47).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LR4、CHI3L1的表达水平;分析结肠癌组织中TLR4和CHI3L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TLR4和CHI3L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TLR4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HI3L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TLR4阳性表达和CHI3L1阳性表达的占比较高(P<0.05).TLR4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60.38%,低于TLR4阴性表达患者的86.84%(χ2=9.104,P<0.05);CHI3L1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58.06%,低于CHI3L1阴性表达患者的84.31%(χ2=10.935,P<0.05).TLR4阳性、CHI3L1阳性、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LR4和CHI3L1与结肠癌的发生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结肠癌组织中TLR4和CHI3L1阳性表达不利于患者预后,二者有望成为临床治疗靶点.

    结肠癌根治术预后Toll样受体4壳多糖酶3样蛋白1

    不同CO2气腹压力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勇仲明杰陈悦耿莹...
    867-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不同的CO2气腹压力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谵妄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2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组与L组,每组46例.H组患者术中使用15 mmHg的CO2气腹压力,L组患者术中使用11 mmHg的CO2气腹压力.比较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术后谵妄发生情况、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及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者术后6 h、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H组(P<0.05);L组患者术后6 h、24 h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H组(P<0.05);2组患者气腹建立前及气腹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气腹结束时的pH和CO2分压(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苏醒延迟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0.05).结论 使用11 mmHg CO2气腹压力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术后谵妄和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这可能与患者血液中的PaCO2水平有关,应引起关注.

    气腹压力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手术术后谵妄认知功能

    卵巢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PVT1表达及其靶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研究

    刘莹范丽
    871-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lncRNA PV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预测其靶基因,进而对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5例卵巢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切缘正常组织.RT-PCR检测癌组织及其切缘正常组织lncRNA PVT1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卵巢癌组织lncRNA PVT1表达;应用在线工具Annolnc2数据库、GEPIA2数据库、UALCAN数据库分别筛选出lncRNA PVT1靶基因取交集;采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出的lncRNA PVT1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切缘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lncRNA PVT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TNM分期Ⅲ~Ⅳ期、低/未分化程度的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PVT1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高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程度的卵巢癌患者(P<0.05);lncRNA PVT1的靶基因有44个,GO功能分析发现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调控、转录因子活性、赖氨酰氧化酶活性、细胞外基质、细胞质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其参与的通路主要富集于癌症相关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的相互作用、环磷酸鸟苷酸(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lncRNA PVT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靶基因富集于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调节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及TGF-β、cGMP-PKG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上,lncRNA PVT1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在卵巢癌中发挥作用.

    卵巢癌lncRNAPVT1靶基因生物信息学

    长链非编码RNA SATB2-AS1抑制肺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乔勃伟张勇李明涛李岩...
    876-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ATB2的反义转录物(SATB2-AS1)对肺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方法 收集25例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SATB2-AS1表达水平.用lncRNA SATB2-AS1的过表达载体(pcDNA-SATB2-AS1)和shRNA或IGF2BP2的shRNA(sh-SATB2-AS1;sh-IGF2BP2)和/或SLC7A11的shRNA(sh-SLC7A11)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RIP分析评估IGF2BP2蛋白分别与SATB2-AS1或SLC7A11 mRNA的结合;CCK-8和Transwell实验分别用于检测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相比,SATB2-AS1在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过表达SATB2-AS1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沉默SATB2-AS1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过表达SATB2-AS1后A549细胞中的Fe2+浓度、活性氧(ROS)水平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及铁死亡关键蛋白SLC7A11、GPX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SATB2-AS1通过与IGF2BP2蛋白结合显著促进IGF2BP2蛋白与SLC7A11 mRNA结合,降低SLC7A11 mRNA的稳定性(P<0.01).沉默SLC7A11显著逆转了SATB2-AS1沉默对A549细胞的影响.结论 lncRNA SATB2-AS1通过招募IGF2BP2蛋白破坏SLC7A11 mRNA稳定性,诱导肺腺癌细胞铁死亡,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从而抑制肺腺癌进展.

    肺腺癌lncRNASATB2-AS1IGF2BP2SLC7A11铁死亡

    鼻唇沟区面动脉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丛源刘静雯孙晓旭张春菊...
    882-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解剖观测鼻唇沟区面动脉分支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行程、径线,以及位置关系,为临床医师进行面部美容修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对40例成人头颈部标本进行实地解剖,观察鼻唇沟区面动脉的分支、面静脉、面神经的行程及位置,测量其径线,记录相关数据.结果 鼻唇沟区面动脉分支情况分为4种类型:Ⅰ型(上唇型)占12.5%,Ⅱ型(鼻型)占62.5%,Ⅲ型(经典型)占20.0%,Ⅳ型(双重型)占5.0%.鼻唇沟区面动脉与面静脉的位置关系有4种:口唇段面动脉位于面静脉内侧占42.5%,口唇段面动脉位于面静脉外侧占32.5%,两者紧贴并包裹在一个筋膜鞘中占17.5%,口唇段面动脉与面静脉主干交叉,静脉位于动脉深面占7.5%.面动脉与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位置关系有3种:面动脉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占87.5%,面动脉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浅面占7.5%,面动脉被面神经下颌缘支分两支经其浅面或深面夹持或环抱占5.0%.结论 鼻唇沟区面动脉与面静脉、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复杂,熟悉其位置关系可避免鼻唇沟手术过程中损伤血管神经,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面动脉面静脉面神经应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