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局解手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张绍祥

双月刊

1672-5042

jjssxzz@yahoo.com.cn,guogjin@yahoo.com.cn

023-68752649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局解手术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重庆市解剖学会及第三军医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局解手术学学组协办,是全国唯一的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外科手术学相结合的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管癌外科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桃杨佳武振宇张耀...
    420-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外科术后出现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4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消化道瘘分为研究组(n=157)和对照组(n=280),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吻合部位、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方式、胸膜粘连、吻合口加固缝合、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膜粘连、手术时间≥4.5 h、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吻合口加固缝合、术后首次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控制手术时间、积极抗感染、切口换药、行吻合口加固缝合以及积极纠正贫血等措施,可能有利于减少食管癌切除术后消化道瘘的发生.

    食管癌外科手术消化道瘘危险因素

    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固定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林正坚侯平许环顺郑一鸣...
    425-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中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固定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采用手术治疗的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的118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后踝固定与否分为固定组(57例)、未固定组(6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关节平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固定组患者AOFAS踝-后足量表中疼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未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固定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未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固定可有效减轻术后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三踝骨折HaraguchiⅡ型后踝内固定术

    重症监护病房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感染的致病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洁吴炜炜林一禾
    428-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压力性损伤(PI)患者的伤口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PI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致病菌种类,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189例PI患者中,有32例(16.93%)发生了伤口感染.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分别有19株(39.58%)、27株(56.25%)和2株(4.17%).年龄≥70岁、创面分期3~4期、合并组织水肿、合并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水平<30 g/L、PI持续时间≥1个月及大小便失禁是PI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加用中药敷料及有自主翻身能力是避免发生伤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PI患者伤口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大、创面分期3~4期、合并组织水肿、合并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PI持续时间较长、大小便失禁的PI患者越容易出现伤口感染,因此,临床可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加用中药敷料,协助患者勤翻身等,以减少PI伤口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压力性损伤伤口感染致病菌影响因素

    不同消毒方法对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超声成像和敷贴牢固度的影响

    高海燕田振孙雯雯王浩...
    43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超声成像和敷贴牢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氯己定醇组、碘伏组和氯己定醇+碘伏组3组,每组46例,分别使用氯己定醇、碘伏和氯己定醇+碘伏消毒.对3组患者的消毒效果、超声成像和敷贴粘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消毒前后穿刺点的菌群计数及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己定醇组患者穿刺时超声成像清晰率显著低于碘伏组和氯己定醇+碘伏组(P<0.05),碘伏组患者穿刺后24 h的敷贴起翘或脱落率显著高于氯己定醇组和氯己定醇+碘伏组(P<0.05).结论 先使用氯己定醇消毒穿刺区域2次,再使用碘伏对超声探查区域消毒1次,可以使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获得满意的消毒效果,同时超声成像更清晰,敷贴粘贴更牢固.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消毒方法超声成像敷贴

    骨折联络服务在脆性椎体骨折强化术后的应用

    杨再海王群波屈一鸣唐杨...
    435-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在胸腰椎脆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骨科762例行PVP/PKP的胸腰椎脆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4例)和观察组(3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质疏松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蓝牛医护或慢健康APP实施FLS,系统管理出院后患者的骨质疏松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个条目(MMAS-8)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再骨折和便秘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伤椎Cobb角和骨密度T值.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MMAS-8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再骨折、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椎体骨密度T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LS模式能显著提升椎体强化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缓解疼痛、抑郁、便秘,改善骨密度,进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但对伤椎Cobb角无显著影响.

    骨折联络服务骨质疏松胸腰椎脆性骨折再骨折

    心电图在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中的应用

    马源秋子刘锋李华康陈彦秀...
    440-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罪犯血管.记录术中罪犯血管情况.分析患者术前心电图,基于以往研究建立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新方法,并统计Fiol法、Tierala法、黄氏算法和新方法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种方法对罪犯血管的预测能力,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109例患者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6例为回旋支,4例为前降支.52例患者出现临床合并症,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47例,为回旋支5例.Fiol法、Tierala法、黄氏算法和新方法预测罪犯血管的准确性分别为83.7%、81.4%、82.9%和85.3%.ROC曲线分析显示:Fiol法(AUC=0.941)、Tierala法(AUC=0.945)、黄氏算法(AUC=0.945)和新方法(AUC=0.964)均对罪犯血管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结论 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运用Fiol法、Tierala法、黄氏算法和新方法对术前心电图进行分析,均对罪犯血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新方法的预测价值更高.

    心电图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

    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王旋边卫国邱洪波靳国栋...
    44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小关节源性腰痛且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腰椎X射线片检查的5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基于X射线片测量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骶骨骨盆角(SPI)、骶骨骨盆后角(SPPA).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PI、LL、SPI、SP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PT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SS大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T、SS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相关(P<0.05).术前PT和SS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敏感度分别为50.00%、73.30%,特异度分别为88.00%、78.00%.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T和SS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95%CI:0.595~0.822)和0.775(95%CI:0.673~0.877).结论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SS明显较大,PT明显较小.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腰痛症状,且不影响腰椎和骨盆的矢状位平衡;术前PT、SS与小关节源性腰痛具有相关性,二者在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置换术腰椎骨盆矢状位平衡影像学参数小关节源性腰痛相关性

    洁净层流手术间开放性脊柱手术中无菌灯柄细菌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成娟张雪吴浩陈晨...
    448-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洁净层流手术间开放性脊柱手术使用的无菌灯柄不同时段的细菌污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及时更换灯柄及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洁净层流手术间行开放性脊柱手术使用的275个无菌灯柄为研究对象,使用无菌棉拭子对灯柄外表面进行取样,对不同时段灯柄的细菌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开放性脊柱手术使用的275个无菌灯柄中从手术3 h开始共有41个(14.91%)灯柄检出细菌;培养出53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7株(32.08%),所占比例最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开放性外伤、手术时间≥5 h、术中出血量≥400 mL、术中使用无菌灯柄对灯次数≥10次、灯柄有明显的血液污染及手术间人员数量≥8名是导致灯柄检出细菌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洁净层流手术间开放性脊柱手术使用的无菌灯柄细菌污染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灯柄的细菌污染与开放性外伤、手术时间、出血量、使用无菌灯柄对灯次数、灯柄有明显血液污染及手术间人员数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手术时间超过3 h时应更换灯柄.

    洁净层流手术间脊柱手术无菌灯柄细菌污染危险因素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

    黄世博吴继功邵水霖孙靖...
    45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及敏感抗生素,先经验性应用莫西沙星和/或万古霉素等抗感染,然后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同时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感染部位及内固定情况,结合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术后持续监测患者体温、炎症指标及引流情况,并定期留取引流液行细菌培养,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提示万古霉素敏感;其中1例患者因高龄,基础病较多,手术风险较大,予以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约8周;其余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2~4周.1例细菌培养阴性,行手术治疗,并联合亚胺培南和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体温及炎症指标恢复正常,腰背部疼痛消失,下肢神经根性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确定致病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应根据感染是否累及内固定,决定是否取出内固定或再植入.

    脊柱内固定感染抗感染治疗清创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研究进展

    魏永存谢雁春轩安武顾洪闻...
    45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是造成脊柱术后内固定松动的重要原因,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APSI)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技术,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和翻修手术,包括骨水泥预填充传统螺钉技术和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技术.CAPSI技术可能引起骨水泥渗漏和肺栓塞,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文就CAPSI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骨水泥椎弓根螺钉骨质疏松症翻移手术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