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经济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刘兰兮

季刊

1002-8005

jjsbjb@126.com

010-68035007

100836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中国经济史研究/Journal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刊物。该刊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中外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的报导,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末新疆建省后协饷问题研究

    刘锦增
    13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绪初年,随着国内政局的稳定,清政府着手重建协饷供应制度.新疆建省后,清政府将甘肃、新疆协饷合并为"甘肃新饷",其中,新疆分得七成.同时,清政府还明确了新疆协饷的数额、来源、解送方式及解饷奖惩措施等.不过,建省之初,由于伊犁将军和甘肃新疆巡抚职权划分未定,新疆各地所需协饷的估拨权并不统一.清政府虽明确了甘肃新饷的总额,但一直在想方设法裁减新疆协饷,因此实际估拨数额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到庚子事变后,随着清廷政局的恶化,财政摊派数额的不断增加,各省财政愈发紧张,协饷数额不断减少.

    清末新疆协饷甘肃新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上海英美等国企业的攫夺和利用

    宋佩玉
    14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向英美等国宣战,通过"军管理"方式,尽数攫夺上海租界内英美等国重要企业,由此日本在各个行业出现极度扩张的态势,完全掌握了上海的经济命脉.随着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日本为了准备"本土决战",将中国沦陷区建成其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不得不对汪伪政府妥协,日汪关系出现"调整",上海英美等国企业由"军管理"转为"日汪合办",但因附加严厉条款,对于重要企业,日方仍保存其权益和影响.

    英美等国企业太平洋战争军管理日汪合办

    "计量史学译丛"出版

    侯冠宇
    158页

    转换与更新:以新旧天津证券交易所为中心

    孙建国王亚杰高美红
    15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8年设立的天津证券交易所,在股票上市、交易规范、信用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国民政府财政部和工商部共同派员组建天津证券交易所监理员办公处,监管市场交易活动;明确票据管理制度,规范证券交易;强化证券交易经纪人监管,加强信用管理.随着解放天津步伐的加快,加之物价飞涨、货币制度混乱,天津证券交易所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最后退出市场.1949年6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接收天津证券交易所公股资产和留用部分工作人员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天津市证券交易所.新证券交易所在股票上市方面沿用申请核准制,仍然注重经纪人信用管理,严禁场外交易和投机操纵,但是采用国营公办形式,设立中国人民银行驻天津市证券交易所办事处,建立了一套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为责任主体的监管机制,引导游资支持解放区经济发展.1950年全国金融联席会议之后,兴办投资公司、建立长期资金市场、促进工商业繁荣发展,成为新中国金融政策变革的重要内容.天津市证券交易所适时改归天津市投资公司主办,天津市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服务部采取实买实卖方法,取消经纪人制度,促进债券市场规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的天津市证券交易所是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城市接管天津证券交易所信用管理红色金融

    《经济史学:历史与理论》出版

    张连辉
    170页

    计划经济时期的名酒规划、实践及其影响

    郭子健
    17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各地的白酒企业纷纷以"名酒"为营销口号参与市场竞争,但名酒的培育、规划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1953年,政府为稳定市场,继承和保存名牌产品,确立了"八大名酒".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酒类生产被纳入轻工业轨道,名酒对于政府充实财政、参与国际市场乃至展示国家形象的意义逐步凸显.20世纪60年代,轻工业部门建立全国公开评酒制度,各地方酒厂纷纷以名酒为样板,积极参与名酒评选和竞争,以期获得更多投资.轻工业部也先后组织"茅台试点"和"易地茅台试验",以行政手段推广名酒酿造技术,力图实现名酒的增产.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全国各地酒厂在20世纪70年代集中创牌,部分酒厂依靠模仿名酒工艺成功跻身全国评酒会.计划经济时期由政府主导的名酒规划,也成为改革开放后酒厂改制、创牌,甚至从事市场营销的制度源流.

    名酒计划经济工业

    财政包干制时期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县级层面的证据

    刘畅吴敏周黎安
    186-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包干制时期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厘清这一时期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使用1985-199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财政包干制时期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财政包干制体制下省级财政分权度变动对财政上解县和财政补贴县的异质性影响,本文使用工具变量法的实证策略处理了县级财政分权指标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能够促进人均工业总产值增长,但对人均农业总产值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财政分权能够促进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吸引外资企业进入,其代价是降低了地区宏观税负水平、削弱了国家财政能力、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

    财政包干制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传统租佃的情理结构:清代后期巴县衙门档案研究》简介

    林勃
    196页

    文物视角下的顺治钱币及辨伪研究

    佟昱
    封3页

    新见碑刻所见宋代江西家族研究——以家学、世业、生计为中心

    余辉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