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急救医学

曹俊强

月刊

1002-1949

zgjjyx@163.com

0451-53643877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银行街74号

中国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全国性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报导内容包括各有关学科(内、外、妇、儿、神经等)疾病导致的急危重病单一脏器或多个脏器、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的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有论著、述评、讲座、临床研究、经验交流、专家笔谈、病例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与肺栓塞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张幼雯王雁南许永楷梁刚...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emoglobin/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atio,HRR)与肺栓塞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MIMIC-Ⅳ(v2.2)中的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结局为院内死亡,次要结局为出ICU 7天、30天病死率.采用逻辑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探讨HRR与肺栓塞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R对肺栓塞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通过亚组分析和似然比检验的交互作用检验来评估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及重症医学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数据,对肺栓塞与HRR预后相关性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282例肺栓塞患者,根据HRR的三分位数分成Q1组(<0.81)、Q2组(0.81~0.99)、Q3组(>0.99).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院内病死率时,在校正模型3中,HRR与院内病死率呈负相关(OR=0.202,95%CI0.063~0.654).RCS曲线进一步验证其具有线性相关性.ROC曲线分析院内死亡风险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642 4(95%CI0.586 3~0.698 5),HRR具有显著预测优势.在亚组分析中,除婚姻-其他组(P=0.068)、种族-黑人组(P=0.497)、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组(P=0.522)外,肺栓塞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相关性稳定(P<0.05).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交互作用P=0.019)、糖尿病组(交互作用P=0.019)外,HRR与其他各组无显著交互作用(交互作用P=0.152~0.821).收集国内肺栓塞患者临床数据应用ROC曲线加以验证,AUC为0.851 5(95%CI0.745 5~0.957 5).结论 HRR与肺栓塞患者病死率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且HRR是相对独立的预测因子.

    肺栓塞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相关性限制性立方样条逻辑回归模型交互

    肠道菌群与缺血性心脏病两样本双向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郑东东于睿赵宏月张东伟...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肠道菌群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MiBioGen联盟中提取211种肠道菌群,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中选择三种 IHD 数据:SAP(n=343 026)、UAP(n=456 468)、MI(n=461 823).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两样本双向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MR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有10种菌群与SAP、UAP、MI存在显著因果关系.其中The order.Gastranaerophilales(OR=1.09,95%CI 1.01~1.17,P=0.022)和 family.FamilyXI(OR=1.10,95%CI 1.04~1.17,P=0.001)是 SAP 的危险因素,a-变形菌纲(OR=1.20,95%CI 1.04~1.38,P=0.013)和 family.FamilyXI(OR=1.10,95%CI 1.02~1.20,P=0.016)是 UAP 的危险因素,氨基酸球菌科(OR=0.80,95%CI 0.68~0.95,P=0.009)是UAP的保护因素,疣微菌纲、疣微菌科、疣微菌目和阿克曼氏菌属(OR=0.90,95%CI 0.82~0.99,P=0.048)是MI的保护因素,红螺菌科(OR=1.11,95%CI1.04~1.20,P=0.002)是MI的危险因素.敏感度分析显示无多效性和异质性.反向MR未发现潜在的因果关系.多变量MR表明,在同时调整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BMI)后,氨基酸球菌科仍保持降低UAP的发病风险.结论 本研究采用遗传学方法验证了肠道菌群与IHD的关联性,并提供进一步研究的菌群信息.

    孟德尔随机化肠道菌群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血栓弹力图指标与ICU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分析

    江子欣杨其霖潘泽林陈洁茹...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指标与重症医学科(ICU)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间诊断为脓毒症,并就诊当天进行TEG的1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脓毒症患者住院转归分为生存组(n=112)和死亡组(n=73),分析基线特征及TEG指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评估TEG指标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EG指标对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取值分组绘制住院病死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各分类变量分层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85例ICU脓毒症患者中,死亡73例,住院病死率39.5%.两组脓毒症患者R值、K值、α角、氧合指数、总胆红素(TBIL)、乳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值每增加1分钟,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将增加21%[HR=1.21,95%置信区间(95%CI)为1.1~1.33,P<0.001];最大振幅(MA值)每增加1 mm,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将减少4%[HR=0.96,95%CI 0.93~0.98,P<0.001].K值和MA值预测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834(95%CI0.760~0.887)和 0.648(95%CI0.552~0.719).K值最佳截取值为2.15时,敏感度为0.685,特异度为0.857,阳性预测值为0.758,阴性预测值为0.807;MA值最佳截取值为55.45 mm时,敏感度为0.397,特异度为0.866,阳性预测值为0.660,阴性预测值为0.688.根据K值与MA值最佳截取值将患者分为低K值组(<2.15 min)和高 K 值组(≥2.15 min)、低 MA 值组(<55.45 mm)和高 MA 值组(≥ 55.45 mm).K-M生存曲线显示,高K值组住院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低K值组(Log-rank检验:P<0.0001);高MA值组住院累积存活率显著高于低MA值组(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考虑到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合并症、乳酸、D-二聚体、α角、MA值、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因素影响,高K值组住院病死率是低K值组的3.56倍(HR=3.56,95%CI为1.83~6.92,P<0.001).对所有分类变量进行分层分析显示,K值、MA值与脓毒症住院病死率的关系保持一致.结论 脓毒症患者TEG中K值、MA值与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TEG K值超过2.15 min、MA值低于55.45 mm时,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大幅增加.

    脓毒症血栓弹力图(TEG)住院病死率凝固时间(K值)最大振幅(MA值)

    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法分析基础代谢率与脓毒症易感性和28d死亡风险的因果关系

    王宽琼林奕君邢柏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础代谢率(BMR)与脓毒症易感性和28 d死亡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公开可用的英国生物银行获取BMR、脓毒症和脓毒症28 d死亡三组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MR分析的主要方法,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四种方法作为补充.分别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MR多态性残差和离群值(MR-PRESSO)检验评估水平多效性,使用Cochrane's Q检验评估异质性,采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筛选515个与BMR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对于脓毒症易感性,IVW估计显示,遗传预测高水平的BMR与脓毒症易感性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OR=1.364,95%CI 1.226~1.518,P<0.001).对于28 d死亡风险,IVW估计显示,遗传预测高水平的BMR与28 d死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OR=1.324,95%CI 1.023~1.713,P=0.002).反向MR分析显示,脓毒症易感性和脓毒症28 d死亡与BMR之间无因果关联(P>0.05).MR-Egger截距检验和MR-PRESSO检验显示,水平多效性对因果估计不存在偏倚.Cochrane's Q检验显示,工具变量之间不存在异质性.敏感性分析证实了这两个MR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论 遗传预测高水平的BMR与脓毒症易感性和28 d死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提示BMR管理可能有助于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基础代谢率脓毒症28d死亡孟德尔随机化因果推断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与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的关系

    吕子文谷君辉高卓刘东...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与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数据来自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2.2).主要结局是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内出现的死亡事件.首先采用Boruta算法确定RAR的重要性.进而,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并以限制立方样条回归曲线评估RAR与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内死亡事件的关联.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出现终点事件差异进行估计.最后用亚组分析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共纳入3 018例年龄≥65岁的脓毒症患者,1年内病死率为6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AR与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相关(HR=1.206,P<0.0001).进一步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RAR水平组较低RAR水平组的患者在1年内的病死率显著增高.借助限制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显示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随RAR升高而呈现线性增长.亚组分析表明,急性呼吸衰竭和RAR与1年内死亡事件风险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477).Boruta算法表明,RAR是老年脓毒症患者不良结局的重要特征.结论 高水平的RAR与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显著相关,R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老年脓毒症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1年内病死率Cox回归模型限制立方样条回归曲线Kaplan-Meier生存分析交互

    血脂指标介导糖尿病与脑卒中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温海秀高淑红薛珊珊周婧婧...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索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等]在糖尿病与脑卒中因果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中选取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分析方法,结合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进行分析,探索糖尿病、血脂指标与脑卒中的因果关系.利用反向MR探索糖尿病、血脂指标与脑卒中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系.利用MR-Egger回归法进行多效性检验,利用MR-Egger和IVW进行Cochran's Q异质性检验,利用留一法分析排除个别SNP对于整体结果的影响.采用中介分析探讨血脂指标的中介效应.结果 IVW 结果显示,糖尿病(OR=17.017,95%CI 7.377~39.252)、HDLC(OR=0.724,95%CI 0.069~0.862)、TG(OR=1.137,95%CI 1.047~1.235)均与脑卒中有因果关系,糖尿病与HDLC(OR=0.652,95%CI 0.501~0.849)、TG(OR=3.046,95%CI 1.467~6.323)有因果关系.MR-Egger回归法的P均>0.05,表明遗传工具不存在多效性.反向MR显示,脑卒中与糖尿病不存在因果关系,HDLC、TG与糖尿病不存在因果关系.HDLC在糖尿病与脑卒中中介效应为0.137,中介效应比例为4.851%.TG在糖尿病与脑卒中中介效应为0.143,中介效应比例为5.031%.结论 糖尿病与脑卒中存在正向因果关系,HDLC、TG在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因果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

    糖尿病脑卒中孟德尔随机化中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速效救心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

    李雯莉高冉冉王莹曹阳...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速效救心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平台(ETCM)、中药分子机制研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TCM)、本草组鉴平台(HERB)数据库结合成分检测文献筛选速效救心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成分和靶点,同时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获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靶点.用于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川芎嗪、丹参酮ⅡA、丹酚酸B等33种主要活性成分,得到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白细胞介素6(IL-6)等32个速效救心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证明,本研究获得的活性成分与其对应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靶点间均有较高的亲和力.结论 速效救心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通过川芎嗪、丹参酮Ⅱ A、丹酚酸B等活性成分靶向IL-6、白细胞介素1β(IL-1 β)、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关键靶点发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功效.

    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网络药理学

    6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救治并文献复习

    王淦楠孙峰张刚陈晨...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砷化氢中毒(acute arsine poisoning)是短期内吸入较大量砷化氢气体后引起的以急性血管内溶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急性砷化氢中毒可导致血液系统、心、肝、肾、神经系统等多脏器损害,其严重程度与毒物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血砷、尿砷浓度可作为病因学诊断的参考指标.积极改善贫血、恢复肾功能是治疗砷化氢中毒的主要措施.本病例报道通过总结我科收治的6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过,结合文献复习,为临床医师救治此类中毒患者提供参考.

    重症肺炎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吕文毅陈灵敏徐阳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224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并发DIC分为凝血组(n=55)和无凝血组(n=169),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法构建预测模型,使用R语言软件绘制对应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效能.另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验证集,采用验证集数据绘制ROC及校准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体温、肺炎类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血小板(platelet,PL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合并高脂血症均是重症肺炎患者并发DI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11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为0.936,最佳截断值0.122,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4%、85.7%,模型的区分能力良好.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049,校准曲线贴合理想曲线,表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性能,模型较为可靠稳定.验证集ROC曲线AUC为0.978,校准曲线结果良好,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外部预测效能.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并发DIC受入院体温、肺炎类型、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等因素影响,基于以上11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上预防重症肺炎患者并发DIC提供参考.

    重症肺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入院体温肺炎类型凝血功能炎症反应

    基层医院330例中毒患者洗胃现状和适应证分析

    徐铖时育彤朱轶李天时...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经消化道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洗胃是否具有适应证,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经消化道中毒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洗胃和未洗胃两组患者数据,筛选毒物类型明确和记录中毒至洗胃时间的患者,根据毒性和间隔时间评估患者洗胃是否符合适应证.结果 共收集434例经消化道中毒患者,男性155例(35.7%),年龄中位数为52(28,72)岁,药物中毒占57.4%,农药中毒占36.4%,76.0%洗胃,32.3%应用特效解毒剂,9.9%进行机械通气.农药中毒较药物中毒洗胃比例更高(91.8%vs.69.5%,P<0.001).有明确毒物类型及中毒至洗胃时间的患者共273例,其中16.1%摄入危及生命的高毒物质,75.5%2 h内洗胃.依据毒性和摄入至洗胃时间,36.7%洗胃适应证较符合.比较2019~2021年和2022~2023年两个阶段,洗胃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证符合情况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中毒洗胃率较高,大多数患者均在2 h内给予洗胃,适应证的符合率偏低.中毒患者是否洗胃应参考毒性、摄入至就诊时间和洗胃禁忌证.急诊医生应定期接受临床毒理学培训.

    中毒消化道毒物清除洗胃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