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刘晓钟

双月刊

1672-6359

huamjn@21cn.com

0531-82919037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南路11号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贡献、基本内涵与实践途径

    柯健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在实践中推动了生产力的新飞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努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助推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

    经济体制改革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述"与"论":逻辑机理、问题靶点及实践路向

    王馨雨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评判现代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指标.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格局重构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关键驱动力与核心支点,对于打造现代化经济架构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性"特质,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其"质变"的核心驱动力,不仅催生了经济规模的扩张,更为共同富裕愿景的实现铺平道路.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需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从均衡科技进步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等三个维度出发.

    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逻辑机理实践路向

    历史轨迹、基本规律与价值意蕴:中国共产党百年传承中华文化符号的三重维度

    杨丽艳席雅鑫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符号作为文化传承和表达的载体,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承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开创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彰显政党使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第二个结合"深入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文化符号百年传承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徐会平李伯腾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继承和实践、守正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方向、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是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根本方向、内在实质、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继承与发展.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继承与发展守正创新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毛泽东儒学观及其当代价值探赜

    孔玺铭孔新峰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儒学""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怎样对待儒学"这三个基本问题,形成了思想深邃、与时俱进又特色鲜明的儒学观,为我们党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在"第二个结合"视野下,毛泽东的儒学观可为我们党在新时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重要思想启迪和科学理论指导.

    儒学观"第二个结合"当代价值

    "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融入和美乡村建设探赜

    余思新汤载宁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是新时代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机制.当前,"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存在着农民群众主体性作用不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困境以及工作机制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扎实深化"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要从农民、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着手,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乡村治理,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乡村社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和美乡村基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路径优化研究

    何爱云孙艳丽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发挥职能作用,更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主要存在政策引导亟须契合农民日益增长的利益需求、逆动员力量反向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动员成效、传媒动员在农村广泛运用导致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动员成本激增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的可持续性等问题.要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推动党的惠农政策精准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正向作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

    全球治理认知体系的结构维度、互动逻辑与中国应对

    马溯川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结构看,全球治理认知体系包含了价值感知、政策逻辑与制度输出三个维度.全球治理认知体系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深刻体现了主体间的互动逻辑.从全球治理认知体系的构成和运作规律看,主体行为与系统结构并置,全球治理体系是可以被建构的.作为应对,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要构建起对我国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全球治理体系,就需要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以有为、有位的姿态积极主动融入、采取有效举措,构建普遍认同的治理价值,以融通理念驱动全球治理效率,推进治理主体利益耦合,以汇聚合力落实全球治理政策,参与治理制度创新,以凝聚共识破解全球治理难题.

    全球治理认知体系互动逻辑治理政策中国方案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社区韧性治理的可能与可为

    高洪贵孙天娇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生活场景,开展社区韧性治理日益成为重要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彰显人民主体地位的民主新形态,其与社区韧性治理存在多重耦合关联:主体重合、过程交织、目标一致.以上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社区韧性治理的可能.但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社区韧性治理的实践仍面临多重挑战:组织结构滞后、运行机制不健全、社区共同体氛围不足和数字技术应用不均衡.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社区韧性治理由"可能"到"可为"的转变,就要提升主体民主参与能力,保证社区韧性治理的结构有效性;健全民主参与运行机制,促进社区韧性治理过程有序性;培育社区民主共同体氛围,塑造社区韧性治理关系友好性;推进数字民主建设,提升社区韧性治理技术可靠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社区韧性治理赋能

    《颜氏家训》对新时代家庭教育的价值探究

    史婷婷张昊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称为"古今家训之祖".其中,加强道德教育、重视环境陶染、强调日常生活等理念蕴含着家庭教育思想的哲思滥觞.新时代家庭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专业角色缺场、评价权重偏颇、教育环境失衡和日常生活脱域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颜氏家训》从目标、主体、环境和方法四个维度为新时代家庭教育建设提供了价值涵养.

    《颜氏家训》家庭教育价值探究现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