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汤林华

双月刊

1000-7423

zgjsczz@vip.163.com;zgjsczz@126.com

021-54562376,021-64377008-1305

200025

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0例阿米巴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内镜下特征

    谢俏黎俊董丽凤
    496-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0例阿米巴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内镜下特征.方法 收集北京市某三级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确诊的10例阿米巴肠炎患者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血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内镜下结肠病变黏膜特征、病理学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对阿米巴肠炎的临床和内镜下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7.8±13.1)岁,最小28岁,最大70岁.其中4例有性传染病史[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例梅毒感染者],1例有丙型肝炎史,1例高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临床症状均有排便习惯和粪便形状改变,表现为腹泻、便血,其中8例患者有腹痛症状.患者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均正常,仅1例患者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13.4%).大便常规均未查见阿米巴包囊,便潜血均阳性,8例患者便红细胞和白细胞均阳性,2例患者便红细胞和白细胞均阴性.肾功能均正常,9例患者肝功能、胆红素正常,仅1例阿米巴肠炎合并肝脓肿患者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为50 μmol/L,直接胆红素为37.5 μmol/L).内镜检查结果显示,10例患者病变累及的肠段以回盲部、升结肠和直肠为主,均表现为散在、呈不规则地图样溃疡,溃疡可多达数十处,直径为5~30 mm;溃疡表面覆黄白苔或白苔,且白苔溢出溃疡表面,溃疡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并有血迹,溃疡间的肠黏膜正常;其中3例合并HIV感染者的溃疡面积较大.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10例患者肠黏膜活组织切片均可见炎性肉芽组织,间质有大量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炎性坏死物中、黏膜表面可见阿米巴滋养体.10例患者中,9例患者均给予甲硝唑(每次750 mg,一日3次)、二氯尼特(每次500 mg,一日3次)口服,疗程10d;1例阿米巴肠炎合并肝脓肿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甲硝唑(每次500 mg,每8小时1次)治疗14d后,改为口服甲硝唑(每次750 mg,一日3次)10 d.经过治疗后,10例患者腹痛、腹泻、便血、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其中6例复查粪便常规、潜血均未见异常,2例患者肠镜复查结果示病变的结肠黏膜均恢复正常.结论 阿米巴肠炎好发于男性,以合并性传染疾病者多见,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内镜下多累及回盲部、升结肠和直肠,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溃疡.可结合病理活检查见阿米巴滋养体确诊.

    阿米巴肠炎临床特征内镜特征病理诊断

    尖音库蚊复合体蚊虫DNA甲基化水平分析

    郭思含黄新安徐寒黎李春晓...
    502-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尖音库蚊复合体中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库蚊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致倦库蚊吸血前后DNA甲基化水平.方法 采集羽化后5 d且未吸血的3个库蚊亚种和吸血3 d的致倦库蚊,提取DNA,超声切割为约250 bp的片段后进行测序,测序数据与致倦库蚊基因组序列(Taxonomy:ID7176)进行比对,获取全基因组胞嘧啶碱基甲基化信息.从基因组、染色体和染色体元件水平分析3个库蚊亚种的甲基化水平(甲基化水平高于3%定义为高甲基化).比较未吸血的3个库蚊亚种间以及吸血前后致倦库蚊的甲基化水平差异,P<0.001且甲基化差异绝对值>5的位点记为差异甲基化位点;Q<0.05且甲基化差异绝对值>3的区域记为差异甲基化区域(DMR).将距离DMR最近的转录起始位点(TSS)所在基因记为DMR相关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结果 淡色库蚊、骚扰库蚊和致倦库蚊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454%~0.672%、0.491%~0.649%和0.499%~0.655%(均低于3%),CHH位点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631%、0.618%和0.624%,均高于CHG 位点的 0.567%、0.559%、0.559%(t=7.14、83.43、6.87,均 P<0.05)和 CG/CpG 位点的 0.508%、0.505%、0.505%(t=10.59、12.52、13.33,均P<0.05);3个库蚊亚种共有的高甲基化位点有56个、高甲基化区域有11个.淡色库蚊、骚扰库蚊和致倦库蚊之间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05),1号染色体(0.568%、0.562%、0.565%)、2 号染色体(0.573%、0.564%、0.566%)、3 号染色体(0.575%、0.566%、0.569%)的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5、0.11、0.13,均P>0.05),启动子(0.567%、0.552%、0.556%)、外显子(0.562%、0.556%、0.558%)、内含子(0.561%、0.550%、0.555%)和 TSS(0.579%、0.506%、0.621%)的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7、0.06、0.06、0.16,均P>0.05).淡色库蚊和骚扰库蚊间筛选出178个差异甲基化位点、4个DMR,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间筛选出209个差异甲基化位点、8个DMR,骚扰库蚊和致倦库蚊间筛选出215个差异甲基化位点、11个DMR.GO富集结果显示,DMR相关基因主要富集于对辐射反应、对光刺激反应和对非生物刺激反应等生物过程.致倦库蚊吸血后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从0.602%升高至0.6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吸血前1、2、3号染色体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569%、0.569%和0.572%,吸血后上升为0.596%、0.597%和0.6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1、1.33、1.30,均P>0.05);吸血前启动子、外显子、内含子和TSS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557%、0.561%、0.560%、0.552%,吸血后上升为0.585%、0.584%、0.584%、0.59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8、1.35、1.20、1.69,均P>0.05).致倦库蚊吸血前后基因组间有6个DMR.GO富集结果显示,DMR相关基因在细胞组分上主要富集于内体、囊泡等,在分子功能上主要富集于蛋白结合、小GTP酶结合等.结论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库蚊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较低,两两亚种间的DMR相关基因主要与对非生物刺激反应生物过程相关.吸血后的致倦库蚊甲基化水平略有升高,吸血前后的DMR相关基因主要和蛋白结合相关.

    尖音库蚊复合体DNA甲基化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

    我国啮齿目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现状

    周珊珊姜岩岩曹建平
    512-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孢子虫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肠道原虫.隐孢子虫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啮齿目动物是隐孢子虫的重要宿主,且与人类接触密切,是人类隐孢子虫感染的潜在来源之一.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3个省份开展了啮齿目动物感染隐孢子虫的调查,且不同来源和用途啮齿目动物隐孢子虫的感染存在差异.本文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来源和用途啮齿目动物感染的隐孢子虫的虫种/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分析了啮齿目动物感染隐孢子虫对其他动物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考虑到啮齿目动物中报道的隐孢子虫在人、其他动物及其周围环境中也有检出,不能忽视啮齿目对隐孢子虫在人-动物-环境界面中传播的作用.

    隐孢子虫啮齿目动物流行现状

    《疟原虫核酸检测多重PCR法》标准解读

    王真瑜江莉余晴张耀光...
    521-524,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循《团体标准化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GB/T 20004.1-2016)相关规定,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2009)体例编制《疟原虫核酸检测多重PCR法》(T/SPMA 004-2023).标准由7章组成,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检测步骤"和"废弃物的处理和防止污染的措施",另附有1个资料性附录(技术原理)和4个规范性附录(2个检测方法、试剂配制、样本准备).该标准已由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发布公告(沪预医会[2023]34号)实施,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规范操作、提高样本检测质量提供了技术依据,弥补了《疟疾的诊断》(WS259-2015)核酸检测尚无细化操作步骤之不足.

    疟原虫核酸PCR标准

    2013-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张昭玉计星宇温立海王曹昊威...
    525-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辽宁省沈阳市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收集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3-2022年沈阳市输入性疟疾报告病例数据和个案流调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疟疾类型、人群、时间和输入来源分布等特征.结果显示,2013-2022年沈阳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176例,2016年和2018年报告病例数最多,均为25例(14.2%),2022年报告病例数最少,为5例(占2.8%),报告病例数呈下降趋势.病例类型以恶性疟为主(152例),占86.4%(152/176),卵形疟、间日疟、三日疟分别占7.4%(13/176)、4.5%(8/176)、1.7%(3/176).男性报告病例168例(占95.5%),女性报告病例8例(占4.5%),男女性别比为21∶1.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34.1%,60/176).2013-2022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9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为20例(占11.4%),季节性不明显.输入来源地涉及3个洲28个国家,以非洲国家为主,占95.6%(168/176).提示沈阳市应继续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和病例处置,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沈阳

    2017-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输入性疟疾特征及病例诊断分析

    马莹莹彭金华吴宁张冬民...
    529-53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疟疾消除后输入性疟疾疫情数据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分析疫情和病例诊断特征.2017-2023年许昌市共报告疟疾病例65例,其中恶性疟48例(占73.8%)、卵形疟10例(占15.4%)、三日疟2例(占3.1%)、间日疟3例(占4.6%)和混合感染2例(占3.1%).男女性别比为20.7∶1.报告地区主要为建安区(30.8%,20/65)、禹州市(26.2%,17/65)和魏都区(18.5%,12/65),无明显季节分布特征.病例从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P50为2 d(P25,P75:1d,4d);有、无疟疾史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中位数均为2d(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6,P>0.05);就诊后3d内确诊率为83.1%(54/65).2017-2023年许昌市省级、市、县(区)三级医疗卫生单位报告疟疾病例占比分别为7.7%(5/65)、50.8%(33/65)、41.5%(27/65).病例首诊单位省、市、县(区)、乡村级占比分别为7.7%(5/65)、29.2%(19/65)、29.2%(19/65)、33.9%(22/65)(x2=7.999,P<0.05),首诊确诊率分别为5/5、17/19、16/19、0(0/22)(x2=47.228,P<0.01).报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以非洲的尼日利亚(20.0%,13/65)、刚果(金)(15.4%,10/65)和几内亚(9.2%,6/65)为主.

    疟疾消除诊断输入性病例

    2018-2023年深圳市龙岗区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

    甘立勤李媛刘武艺梁享生...
    53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分析疫情监测响应效果,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年报等资料收集2018-2023年龙岗区疟疾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并开展媒介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数、感染虫种、输入地、临床症状等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3年龙岗区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73例,其中恶性疟144例(占83.2%),卵形疟13例(占7.5%),间日疟11例(占6.4%),三日疟1例(占0.6%),恶性疟与卵形疟混合感染4例(占2.3%).输入来源地为非洲(169例,占97.7%)和东南亚(4例,占2.3%).门诊病例7例(占4.0%),住院病例166例(占96.0%);重症病例1例(占0.6%).7、8、10月为病例输入高峰(分别报告病例21、51、20例),2月报告病例最少(2例);报告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女比例13.4∶1.2018-2023年,龙岗区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为6.0‰(173/29 025),从初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从2018-2020年的2.32d缩减至2021-2023年0.58 d(t=2.102,P<0.05),各级医疗机构初诊疟疾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市级(96.4%,135/140),县区级(69.0%,20/29),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其他医疗机构(0/4)(Fisher精确检验,P<0.01).医疗机构对恶性疟、三日疟、间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的镜检正确率分别为88.9%(128/144)、1/1、11/11、8/13、2/4,对疟原虫不同虫种的镜检结果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1).病例1d内网络报卡率为100%,3d内完成实验室复核、流行病学调查和个案专报系统上报率为100%,7 d内疫点处置完成率为100%;所有输入疟疾病例均未发生输入性继发病例.2018-2023年疟疾媒介监测未发现传疟按蚊.消除疟疾后龙岗区面临较大的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压力,医疗和疾控机构疟疾监测与响应体系运行效果良好,但须进一步提高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疟疾诊治及实验室检测水平.

    输入性疟疾消除后监测响应流行病学特征

    2021-2022年山东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王龙江许艳孙慧李曰进...
    537-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山东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21-2022年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27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每行政村3周岁以上常住人口抽取不少于200人作为监测对象.收集监测对象的基本信息及粪便样品,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二检)检测蠕虫卵并计数,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9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感染率、感染度,感染率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2021-2022年共检测29 622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 0.55%(162/29 622).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 0.02%(7/29 622)、0.02%(6/29 622)、0.51%(152/29 622),钩虫经培养鉴定均为十二指肠钩虫.152名鞭虫感染者中,重度感染2人,中度感染6人,其余均为轻度感染;6名蛔虫感染者和7名钩虫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鲁南、鲁东、鲁西北、鲁中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0.97%(118/12 208)、0.84%(43/5 117)、0.01%(1/7 140)、0(0/5 157).男性、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 0.55%(79/14 362)和 0.54%(83/15 260)(x2=0.005,P>0.05);各年龄组中,60~99 岁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11%(107/9 612)(x2=86.274,P<0.05);各职业中,农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0.78%(148/18 863)(x2=54.078,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文盲/半文盲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2.43%(60/2 468)(x2=175.458,P<0.05).共检测2 584名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16%(30/2 584).男童、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60%(22/1 375)、0.66%(8/1 209)(x2=4.936,P<0.05);各年龄中7岁组儿童感染率最高,为4.50%(15/333)(x2=39.798,P<0.05).山东省土源性线虫感染呈现地区、人群分布不均衡的特征,提示今后应在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地区的防治,做好重点人群健康宣教,持续降低人群感染率.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监测山东省

    江西省钩虫感染的流行趋势

    周月红金志妹邱婷婷李鹏...
    54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江西省钩虫感染流行变化趋势和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收集并分析1989、2002和2015年3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抽样调查(以下简称寄调)中江西省钩虫病的调查数据以及2016-2020年江西省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中钩虫感染的监测数据.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钩虫感染情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蚴培养,鉴定钩虫虫种.3次寄调结果显示,1989、2002和2015年江西省人群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7.63%(9 176/52 042)、7.39%(1 490/20 154)和 4.63%(1 094/23 606),呈下降趋势(x2=3 112.64,P<0.05).1989 和2015 年女性感染率(18.68%和 5.59%)均高于男性(16.60%和 3.88%)(x2=38.71、28.85,均 P<0.05).1989 年50~59岁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最高(27.33%),2002和2015年≥ 60岁年龄组最高(12.37%和10.06%).1989年江西省钩虫感染的优势虫种为十二指肠钩虫、2002和2015年为美洲钩虫.2016-2020年,江西省人群各年度钩虫感染率分别为 1.04%(116/11 126)、1.09%(122/11 203)、0.63%(70/11 183)、1.00%(112/11 197)和0.62%(70/11 240),呈下降趋势(x2=44.85,P<0.01);在性别分布上,女性钩虫感染率(0.97%,269/27 718)高于男性(0.78%,221/28 231)(x2=5.98,P<0.05);在年龄分布上,≥ 60岁年龄组居民感染率最高(1.51%,235/15 594).江西省人群钩虫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并维持低度流行状态,但部分地区钩虫感染率依然较高.女性和高年龄组人群是目前钩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钩虫流行态势综合防治江西省

    外籍人员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1例

    李睿虞莹莹卓婉君杨寿旺...
    547-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19岁,尼日利亚籍,温州某大学留学生.2023年10月23日于温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入境健康体检,自述无任何不适症状.血常规检查示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升高(15.9%);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示IgM抗体升高(2.37 g/L);尿常规检查显示隐血阳性(2+),蛋白阳性(1+),红细胞计数增多(360个/μl),白细胞计数增多(255个/μl);尿沉渣镜检发现埃及血吸虫虫卵,可孵化出毛蚴,尿沉渣核酸检测结果为埃及血吸虫阳性.B超显示膀胱壁轻微增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曾在尼日利亚湖中游泳,有接触疫水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境外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10月27日患者接受口服砒喹酮治疗,30 mg/(kg-d),3次/d,连续2d.于11月13日随访复查,尿沉渣镜检未发现虫卵.

    埃及血吸虫病输入性入境健康体检外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