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机械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周佑启

半月刊

1004-132X

paper@cmemo.org.cn

027-88011893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湖北工业大学772信箱

中国机械工程/Journal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反映中国机械工程领域重大学术进展,报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的最新学术信息,围绕机械企业科技进步传播重大科技成果,就机械工程界的热点开展讨论,不断跟踪世界机械工程最新动向,注重完善机械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以探询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术成果交流,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为宗旨,以深内涵、广视野、强应变、高品味、厚基础为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带后掠桨尖旋翼/螺旋桨的悬停气弹特性分析

    黄薇池骋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旋翼/螺旋桨的大负扭和后掠桨尖设计在桨叶内部所带来的严重应力应变集中问题,结合三维结构动力学模型、旋翼气动模型和旋翼配平方法,对复合材料旋翼/螺旋桨进行了综合建模与气弹载荷分析,并通过悬停实验验证了综合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了无负扭、大负扭和大负扭带后掠桨尖的桨叶气弹特性,发现大负扭导致桨叶应力集中区域扩大,后掠桨尖使桨尖过渡区域的应力集中区域扩大,集中程度加剧.

    旋翼/螺旋桨复杂几何外形桨叶旋翼气弹耦合三维桨叶力学模型三维应力应变

    聚碳酸酯超低温冷却车削表面形貌试验研究

    包锐刘阔张杰韩灵生...
    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聚碳酸酯加工时存在的耐热性差、变形、溶胀等问题,分别在干切削、水冷和超低温冷却条件下进行了聚碳酸酯的车削试验,并分析了材料加工表面的形貌,从分子链弛豫时间、银纹产生和脆-韧性转变的角度解释了加工表面形貌的差异.研究发现,聚碳酸酯干切削表面产生大量粗大银纹,水冷切削表面产生大量细密银纹,超低温冷却切削表面银纹较少,因此超低温冷却对提高聚碳酸酯的加工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聚碳酸酯超低温冷却切削银纹加工表面形貌

    碳化钨粉末表面涂层改性金刚石粉末的涂层工艺及机理

    许左琳黄传真刘含莲刘盾...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末表面涂层技术能赋予粉末新的物理化学性质,电泳沉积技术能在改性碳化钨(WC)粉末表面涂层改性金刚石粉末.通过不同表征手段分析了金刚石的核壳结构及金刚石粉末与WC粉末间的包覆情况,研究了金刚石粉末含量对涂层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包覆工艺下粉末间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WC粉末质量与金刚石粉末质量的比为6∶1时,涂层效果最佳,改性后粉末间的强结合力来自COO-W、C-O-W等共价键形成的化学吸附与范德华力形成的物理吸附.

    粉末表面改性电泳沉积核壳结构结合强度

    基于S变换双阈值法的汽车零部件载荷谱加速编辑

    姚凌云林勇杰李丽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S变换编辑法加速编辑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变换双阈值编辑方法.该方法先对载荷谱进行S变换以获取最大幅值谱,在以双阈值识别并保留的幅值谱片段为依据保留对应的载荷谱片段后,再将其拼接成加速后的载荷谱,最后对比分析S变换双阈值编辑法与S变换编辑法编辑的加速谱的统计参数、功率谱密度、穿级计数和疲劳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S变换双阈值编辑法可明显压缩原始载荷时间,且其压缩效率高于S变换编辑法,转向节的疲劳损伤和寿命分析误差更小,适用于汽车零部件载荷谱加速编辑研究.

    S变换最大幅值谱双阈值疲劳计算载荷谱加速编辑

    喷油润滑聚醚醚酮的接触疲劳性能

    吴若魏沛堂谢怀杰边疆...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强度、耐热的工程塑料,但其接触疲劳基础数据的缺失制约了它在重载场合下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开展了喷油润滑下的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试验与PEEK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绘制了接触疲劳S-N曲线.对比发现,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极限比齿轮接触疲劳极限高14%,接触压力135 MPa下的滚子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比齿轮接触疲劳寿命长58%,进而提出PEEK的滚子-齿轮接触疲劳寿命转换公式.

    聚醚醚酮齿轮滚子接触疲劳应力-寿命曲线

    水压泵柱塞密封性能实验装置的设计

    罗龙君贺小峰刘殉张洽璇...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油水分离式柱塞泵的柱塞与缸套的密封可靠性及选型设计问题,研制了模拟水压柱塞泵实际运行工况的柱塞密封性能实验装置及其加载系统,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动平衡设计.在建立实验装置加载系统的仿真模型后,通过仿真对比确定了合理的加载方式.该实验装置的加载实验和稳定性实验表明,实验装置运行稳定可靠,且容积效率在合理范围内.

    柱塞密封水压柱塞泵加载系统实验装置

    单向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变角度顺逆磨的对比试验

    张立峰王梓旭张旺通邓云飞...
    235-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正十二边形磨削轨迹测试方法研究了单向C/SiC的磨削力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顺磨,逆磨的切向磨削力减小10%~25%,法向磨削力减小30%~50%,表面粗糙度减小25%~65%;纤维磨削角对磨削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顺纤维磨削时,磨削力由大到小的纤维磨削角排序为60°、30°、90°、0°,逆纤维磨削时的排序为120°、90°、150°、180°;加工表面粗糙度Sa由大到小的纤维磨削角排序为0°、150°、120°、30°、60°、90°;C/SiC磨削加工时,材料的变形回弹效应较明显.对比了不同纤维磨削角下的表面微观形貌,提出了磨削材料去除模型.

    复合材料磨削角度顺/逆磨材料去除模型

    基于电弧声信号的窄间隙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侧壁熔合状态在线识别

    岳建锋龙新宇黄云龙郭嘉龙...
    244-250,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焊接过程中实时了解焊缝内部的焊接状况,构建了电弧声信号实时采集系统.在焊枪摆动中心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进行了电弧声信号特征与侧壁熔合状态的相关性分析.分别从时域与频域中提取了与侧壁熔合状态相关性较强的电弧声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熔合状态预测的有效性,采用电弧声特征参量构建了支持向量回归的侧壁熔合状态识别模型.为减小不良特征对识别模型的影响,显著提高模型的识别精度,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参数寻优.参数寻优后模型的总体识别率达93.33%,实现了窄间隙侧壁熔合状态的有效识别.

    窄间隙焊电弧声侧壁熔合支持向量机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复合螺旋磨粒流流场特性的研究

    袁巧玲丁杰孔凡志文东辉...
    2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摩擦铝合金气缸表面阳极氧化膜的精密加工问题,提出复合螺旋磨粒流抛光方法.建立了抛光过程中颗粒与壁面碰撞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磨粒各向速度对抛光的影响,揭示了复合螺旋磨粒流抛光的加工机理.仿真结果表明:复合螺旋运动改变了磨粒运动轨迹,磨粒叠加了旋转速度后,增大了磨粒的有效应力;壁面的有效塑性变形随螺旋槽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粒子图像测速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螺旋运动提高了磨粒旋转速度,增大了流场的涡旋量.加工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螺旋磨粒流抛光不仅对铝合金氧化膜破坏较少,且可以有效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

    磨料流抛光流场仿真磨粒运动铝合金气缸

    基于孪生人工蜂鸟算法的多作业模式半导体封测环节调度

    王洪吴立辉陈达张洁...
    260-26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作业模式的半导体封装测试环节调度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 目标,提出了孪生人工蜂鸟算法.设计了孪生种群机制,通过构建双解码、孪生种群生成与协作方法,扩大解的搜索空间,提高初始解的质量,增加优化过程中解的多样性,进而提高求解精度.通过双向引导觅食策略,平衡算法多样性与收敛性,增强算法稳定性.通过构建四邻域搜索策略,增强算法局部优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缩短半导体封测环节的最大完工时间.

    生产调度半导体封装测试多作业模式孪生人工蜂鸟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