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脊髓损伤神经调控重建脊髓中继环路

    李艺李文媛王淑影王莹...
    1204-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损伤(spina cord injury,SCI)破坏大脑和脊髓中神经环路间的信号传递,造成永久性运动、感觉丧失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位于脊髓损伤灶上端和下端大多数神经环路在解剖学上保持完整,上述环路可通过脊髓中继神经环路传递下行运动信号.因此,重建中继性神经环路是最具前途的治疗策略之一.其中神经调控技术能够利用残余大脑、脑干和脊髓神经元重建脊髓中继神经环路,改善SCI后神经功能障碍.为了解神经调控技术重建SCI后中继神经环路的最新进展,本文针对SCI后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的中继神经环路重建进行综述,进一步讨论SCI后相关神经环路神经调控的潜在机制及其意义.

    神经调控脊髓损伤神经环路功能整合中继通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开设播客栏目的通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209页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官丙刚杨强
    1210-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脊柱微创理念和技术的更新,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因其通过单侧入路即可实现双侧减压等独特的优势,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单侧双通道内镜

    RANKL诱导内皮间质化促进乳腺癌骨转移

    李勇爱孟通宋滇文杨正峰...
    1215-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DA-MB-231,BT549和MCF-7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加入终浓度为200 ng/ml RANKL(RANKL组),或同体积双蒸水(Ctrl组),行transwell、单细胞钙成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离小鼠骨髓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在培养其中加入乳腺癌细胞上清,行TRAP、ALP和vonKossa染色.[结果]RANKL在MDA-MB-231细胞[(1.7±0.1)个vs(1.0±0.1)个,P=0.002]、BT549 细胞[(1.6±0.1)个vs(1.0±0.1)个,P=0.027]的相对迁移数显著高于 Ctrl 组.RANKL-200 组 MCF-7[阳性数/总数(%),58/127(45.7)vs 3/118(2.5),P<0.001]和 BT549 细胞[阳性数/总数(%),51/224(22.8)vs 31/228(13.6),P=0.011]显著高于Ctrl组.PCR检测,RANKL-200组中MDA-MB-231细胞中的E-cadherin显著低于Ctrl组,N-cadherin、vimentin表达量显著高于 Ctrl 组.Western blot 显示,N-cadherin 相对表达水平依次为 RANKL-500 组>RANKL-200 组>Ctrl 组(P<0.05);而 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为RANKL-500组<RANKL-200组<Ctrl组(P<0.05).在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试验中,加入含RANKL上清组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451.3±15.0)个vs(174.3±9.2)个,P<0.001]显著高于Ctrl组,而ALP染色和Von Kossa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NKL诱导的钙信号经NF-κB通路增强乳腺癌细胞EMT过程进而促进乳腺癌的骨转移.

    RANKL乳腺癌骨转移钙振荡EMTNF-κB信号通路

    骨髓干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修复大鼠软骨缺损

    李华德时强史晨丽
    12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纳米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aiticgly-colic Acid,PLGA)复合物修复大鼠股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从大鼠胫骨和股骨骨髓腔内获取BMSCs并培养传代,之后培养到纳米PLGA支架材料上,进行电镜下观察.将SD大鼠的双后肢进行手术制造股骨远端软骨缺损,右侧缺损填充BMSC-PLGA复合材料(移植组),而左侧缺损不再做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大体观察评分和组织学评分,测定并比较两组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值.[结果]BMSCs呈特有的螺旋状生长,PLGA电镜下呈纤维交织网状结构,BMSCs在材料上生长良好.植入体内后1、3个月移植组大体观察评分[(8.1±0.8)vs(1.7±0.8),P<0.001;(10.3±1.2)vs(3.8±1.5),P<0.001]、组织学评分[(11.6±1.0)vs(4.0±0.9),P<0.001;(15.5±1.0)vs(4.8±0.8),P<0.00l]、甲苯胺蓝染色 OD 值[(0.2±0.0)vs(0.l±0.0),P<0.001;(0.4±0.0)vs(0.1±0.0),P<0.001],术后 3 个月免疫组化 Ⅱ 胶原检测 OD 值[(0.4±0.0)vs(0.1±0.0),P<0.001 均显著优于空白组.[结论]LGA结合BMSCs有效修复了大鼠软骨缺损,为软骨缺损治疗展示了可能的组织工程修改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大鼠软骨缺损组织工程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各种形式诈骗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228页

    章氏超减张缝合Pilon骨折高张力切口

    王磊张申申黄其龙苏郁...
    1229-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章氏超减张缝合技术在Pilon骨折高张力切口中的应用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9-2022年收治的Pilon骨折中11例高张力切口应用章氏超减张缝合.该缝合方法进针点分列切口两侧,与切口轴向间距约1cm;起始点及终止点分别位于切口延长线两端,距离切口约1cm.于切口一端起始点自皮下垂直进针,顺序穿经皮下组织、真皮层、表皮层并出针,再由同一点自皮肤表面垂直进针,顺序穿经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适度拉紧皮肤组织后于皮肤表面穿皮点处形成凹陷,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于终点皮下打结.[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闭合切口,11例中10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切口愈合不良,二期扩创后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随访时间平均(13.5±3.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85.3±4.4)分,其中优6例,良3例,可2例.[结论]章氏超减张缝合法可以一期关闭高张力Pilon骨折切口,能有效降低切口并发症.

    Pilon骨折伤口闭合技术减张缝合

    本刊网站征集视频授课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232页

    镜下上支点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

    李红岩陈光周道斌方闰...
    1233-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镜下上支点重建(superior fulcrum reconstruction,SFR)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irreparable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IMRCT)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对18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行镜下上支点重建治疗.先行关节镜检查及清理,清理肩袖残端及滑囊组织,视具体情况切断或固定肱二头肌长头腱.取同侧腓骨长肌腱长度13~15cm,直径2~3 mm,分成两束用肌腱线编织好.在关节盂侧及肱骨头侧分别建立骨隧道,借助PDS线牵引肌腱通过骨隧道,最后在肱骨近端外侧打结固定肌腱.[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关节镜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 12~24 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 VAS[(7.2±1.2),(0.5±0.5),P<0.001]、CMS[(21.1±3.0),(80.3±2.7),P<0.001],UCLA[(5.9±1.2),(31.4±1.3),P<0.001]和 ASES 评分[(34.1±6.0),(85.3±3.8),P<0.001]均显著改善.影像学方面,术后肩峰肱骨头间距显著增加[(0.5±0.1)cm,(0.9±0.1)cm,P<0.001],移植物形态良好.[结论]镜下上支点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技术可行,短期临床效果可靠.

    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腓骨长肌腱关节镜上支点重建

    改良微创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步结果

    张凌飞张开伟刘洋
    1237-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adische chirurgie munchen,OCM)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32例采用改良OCM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平均(74.3±12.5)岁.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6.1±13.4)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87.6±125.4)ml.患者随访平均(1.5±0.3)年,随时间推移,患者VAS评分[(7.8±1.8),(2.6±0.3),(1.4±0.3),P<0.001]显著减少,而 Harris 评分[(42.5±3.8),(81.2±4.2),(86.8±3.1),P<0.001]、髋伸屈 ROM[(86.3±7.2)°,(115.2±6.5)°,(130.3±7.1)°,P<0.001]显著增加.影像方面,32例患者假体位置良好,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外翻角均无变化.[结论]改良OCM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改良OCM入路肌间隙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