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万喻陈仕达骆艳飞杨治航...
    1249-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6例采用PFBN固定,19例采用InterTAN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虽然PFBN组手术时间[(111.6±15.9)min vs(98.9±15.9)min,P=0.025]、切口长度[(11.9±0.9)cm vs(10.9±1.1)cm,P=0.006]、术中透视次数[(19.2±2.6)次 vs(14.6±1.9)次,P<0.001]和术中失血量[(145.6±2.6)ml vs(120.5±31.1)ml,P=0.043]显著大于InterTAN组,但前者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后者[(19.1±2.0)d vs(23.8±3.2)d,P<0.001].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4.7±2.6)个月,PFBN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InterTAN组[(51.6±4.9)d vs(66.7±7.3)d,P<0.001].随时间的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PFBN组术后 1 个月[(64.9±5.4)vs(55.0±5.7),P<0.001]和术后 3 个月[(73.1±4.8)vs(67.7±5.3),P=0.004]的 Harris 评分均显著优于 InterTAN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FBN组股骨颈干角(fem-oral neck-shaft angle,FNSA)显著大于 InterTAN 组(P<0.05),而尖项距(tip-apex distance,TAD)显著小于 InterTAN 组(P<0.05).[结论]采用PFB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缩短了卧床时间,允许患者早期下地及负重行走,促进了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髋内翻.

    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InterTAN髓内钉

    本刊网站新增继续医学教育版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255页

    3D打印导板经皮螺钉固定腕舟骨腰部骨折

    荣存敏王芳朱少波曾俊豪...
    1256-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掌侧经皮内固定与背侧切开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2例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0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内固定术(导板组),12例行背侧切开内固定术(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导板组手术时间[(39.9±5.5)min vs(108.8±13.7)min,P<0.001]、切口 总长度[(0.5±0.5)cm vs(5.9±0.9)cm,P<0.001]、术中失血量[(0.9±0.4)ml vs(7.8±2.0)ml,P<0.001]、术中透视次数[(5.4±1.2)次 vs(13.4±3.0)次,P<0.001]、住院时间[(4.8±1.0)d vs(7.2±1.4)d,P<0.001]以及术后 7 d 的 VAS 评分[(2.0±1.1)vs(3.5±1.0),P=0.003]均显著优于常规组.随访时间 5~27 个月,导板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7.0±1.3)周vs(8.6±1.8)周,P=0.031].末次随访时导板组Mayo评分[(95.5±5.0)vs(83.3±5.4),P<0.001]、腕掌屈-背伸 ROM[(146.8±6.8)° vs(108.0±7.6)°,P<0.001]、腕尺偏-桡偏 ROM[(32.0±4.4)° vs(19.9±3.1)°,P<0.001]、握力[(35.2±3.0)kg vs(29.8±5.3)kg,P=0.008]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内固定装置断裂、脱出、松动情况.[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掌侧经皮内固定较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骨折愈合快,握力恢复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3D打印导板经皮螺钉固定腕舟骨骨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增设在线发表栏目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261页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比较

    邱立洁高程鹏姜晓雪孙雪玲...
    1262-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合并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BE)患者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围手术期的评估和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住院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支气管扩张患者48例(BE组),无支气管扩张患者(non-BE组)48例.采用单项因素比较,两两相关分析和二分逻辑回归分析BE 的影响因素.[结果]与 non-BE 患者相比,BE 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 值[(-2.5±0.4)vs(-2.2±0.6),P=0.003]和维生素D水平[(14.9±2.3)ng/ml vs(18.5±2.4)ng/ml,P<0.001]显著降低,而术后急性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例(%),20(41.7)vs5(10.4),P<0.001],但两组术后1年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组患者的分层比较:发生急性肺部感染组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术后1年死亡比例高、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指数(bronchiectasis severity index,BSI)分级重(P<0.05);术后1年死亡组的维生素D水平低、卧床时间长、BSI分级重、术后急性肺部感染发生率高(P<0.05).两两相关分析表明,BSI分级与BMD及维生素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卧床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的逻辑回归表明,急性肺部感染(OR=9.16,P=0.023)和术中出血量(OR=1.11,P=0.037)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维生素D水平高不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20,P=0.181).[结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并支气管扩张患者BMD和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术后更易发生急性肺部感染,BMD和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相关.术后急性肺部感染、术中出血量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支气管扩张预后影响因素

    下肢骨折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李鑫杨佐明孙建林王斌...
    1268-1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下肢骨折固定术后感染(fracture-related infection,FRI)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唐山市第二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 982例下肢行骨折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发生FRI的83例患者纳入感染组,按照组间骨折部位、骨折术式、性别、年龄匹配的方法选择未发生FRI的患者166例为无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下肢骨折固定术后FRI的危险因素.[结果]5 982例行下肢骨折固定患者,术后83例患者发生FRI,发生率为1.4%.感染组的患者吸烟[是/否,(36/47)vs(35/131),P<0.001]、糖尿病[是/否,(25/58)vs(21/145),P<0.001]、开放性损伤[是/否,(27/56)vs(18/148),P<0.001]、ASA 分级分级[Ⅰ/Ⅱ/Ⅲ,(17/35/31)vs(41/96/29),P=0.002]、BMI[(27.2±3.6)kg/m2 vs(25.5±2.7)kg/m2,P<0.001]、手术时间[(180.0±48.0)min vs(138.5±44.6)min,P<0.001]、术中出血量[(351.6±101.5)ml vs(298.5±128.3)ml,P<0.001]均显著大于未感染组,但前者的术前ALB显著低于后者[(34.4±2.4)g/Lvs(37.2±4.0)g/L,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开放性损伤(OR=3.658,P=0.005)、吸烟史(OR=2.436,P=0.014)、ASA 分级高(OR=1.754,P=0.028)、BMI 高(OR=1.190,P=0.003)、手术时间长(OR=1.021,P<0.001)是下肢行固定术后发生FR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ALB高(OR=0.803,P<0.001)为保护因素.[结论]有吸烟史、手术时间延长、高BMI、高ASA分级、开放性损伤发生下肢FRI风险较高,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下肢骨折危险因素骨折相关感染骨折固定术

    儿童跟骨骨折超声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于佳袁馨赵璐李绚璇...
    1273-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根据医患沟通结果,超声引导下操作55例(超声组),透视下操作45例(透视组).对比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超声组手术时间[(35.0±6.8)min vs(58.2±10.4)min,P<0.001]、影像检查时间[(325.0±25.6)s vs(600.5±73.5)s,P<0.001]、术中透视次数[(2.7±0.8)次vs(10.2±2.8)次,P<0.001]、下地行走时间[(3.0±0.5)d vs(3.5±1.0)d,P=0.002]及住院时间[(4.5±1.6)d vs(5.4±2.0)d,P=0.014]均显著优于透视组.与术后1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踝背伸-跖屈及内-外翻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超声组VAS评分显著优于透视组[(2.0±0.6)vs(2.3±0.7),P=0.023],其他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关节软骨塌陷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超声组关节软骨塌陷高度[(2.0±0.7)mm vs(2.5±0.6)mm,P<0.001]显著小于透视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其他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骨折疗效较好,相比透视下操作具有手术时间短、辐射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儿童跟骨骨折超声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两种内固定的比较

    汤俊峰孙良业凤晓翔袁先发...
    1279-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缝线联合固定与钢丝联合固定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5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缝线联合固定(缝线组),24例采用钢丝联合固定(钢丝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缝线组在手术时间[(60.7±7.8)mim vs(67.0±8.8)min,P=0.009]、术中透视次数[(2.2±0.5)次 vs(4.3±0.8)次,P<0.001]、术后 5 d 疼痛 VAS 评分[(4.5±0.9)vs(5.5±0.8),P<0.001]、下地行走时间[(2.2±0.6)d vs(3.0±0.7)d,P<0.001]、住院时间[(7.9±0.9)d vs(8.6±1.3)d,P=0.015]均显著优于钢丝组.随访时间平均(18.3±3.8)个月,缝线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钢丝组[(10.9±3.1)周vs(12.7±2.5)周,P-0.031].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膝前痛VAS评分、膝ROM、Bostman评分、Kujal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Bostm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应时间点,缝线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钢丝组(P<0.05).影像方面,随着时间推移,两组Insall-Salvati指数、髌骨长度无显著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缝线组Insall-Salvati指数显著小于钢丝组(P<0.05),而髌骨长度显著大于钢丝组(P<0.05).缝线组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钢丝组(P<0.05).[结论]缝线垂直间断NICE结固定联合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优于钢丝联合固定,且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髌骨下极骨折缝线带线锚钉钢丝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下方盂肱半脱位及相关因素

    赵士君张威李翔孙若宾...
    1285-1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下方盂肱半脱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152例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比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肩下方半脱位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根据站立位肩关节正位X线片确诊58例存在肩下方半脱位(半脱位组),占比38.2%;94例无半脱位(无半脱位组),占比61.8%.半脱位组立即给予前臂吊带高位悬吊,并进行三角肌肌力恢复训练,即主、被动耸肩锻炼.1个月随访时57例半脱位消失.单项因素比较,半脱位组Neer Ⅳ型骨折[Ⅲ/Ⅳ,(11/47)vs(82/12),P<0.001]、术前存在半脱位[是/否,(28/30)vs(6/88),P<0.001]、采用肌间沟入路[肌间沟/劈三角肌,(44/14)vs(55/39),P=0.030]的比例显著高于未脱位组,脱位组手术时间[(123.9±35.6)min vs(75.6±20.4)min,P<0.001]显著长于未脱位组.多因素逻辑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长(OR=3.133,P<0.001)、术前存在半脱位(OR=2.550,P<0.001)、Neer分型Ⅳ型骨折占比高(OR=2.347,P=0.023)、肌间沟入路(OR=1.956,P<0.001)是肩下方半脱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下方盂肱半脱位是常见现象,预后良好.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严重、术前有下方盂肱半脱位、手术时间长和肌间沟入路是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下方盂肱半脱位的重要因素.

    肱骨近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下方盂肱半脱位影响因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马坤鹏刘冬娇章莹
    1291-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骨组织工程的发展,3D打印高分子材料和生物相容性支架等骨修复材料成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因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是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但其力学性能较差、缺乏促成骨性能、降解后局部微环境呈弱酸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骨缺损修复方面的应用,因此,将其与不同材料相复合进行修饰改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PLGA的理化性质、降解机制为基础,综述了其与药物、生物分子、无机材料、有机材料相复合的研究,为未来在临床中大量应用该材料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骨支架骨缺损骨修复材料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