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

顾明远

月刊

1002-4808

xuekan@edujournal.net

010-64845699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3区13号楼

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度学习赋能课堂提质增效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李奇李飒卜彩丽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质效双增",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从深度学习理论出发,通过阐明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发生机制,结合提质增效提出的背景,探明深度学习赋能提质增效的内在机理:深度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其主动投入,进行有意义学习,并采用深层学习方式深度参与、体验感知、批判理解和创新应用,实现高效学习和深层学习,由此有效解决了现实课堂中学生被动、机械、低效和浅层学习问题,达成提质增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本,提出了面向四类课堂提质增效的深度学习生态系统模式,为实现课堂提质增效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践路径.

    深度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课堂教学

    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

    冯义芳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真正让儿童受益.新时代绿色课程是以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为宗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自主、全面、可持续成长的本土化、园本化课程体系.绿色课程以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作为课程质量提升的参照,以生态思维引领课程建构,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藉由"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的不断转换形成绿色课程的内容图谱,进而呈现出课题研究引领内涵提升、课程内容浸润江南文化、教学革命催生鲜活样态的园本特征.在绿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环境创新、范式创新和评价创新促进幼儿全人发展的有效路径.

    绿色课程学前教育质量农村幼儿园生态思维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三重逻辑——基于对L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定的考察

    刘文萍郅庭瑾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称制度对贯彻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和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基于"过程-事件"分析范式,发现教师职称评定遵循三重逻辑:"业绩"导向的政策逻辑,"关注日常"导向的实践逻辑,以及政策逻辑与实践逻辑互动生成的独特行为逻辑.政策逻辑表现出"竞演性"特征,为实践逻辑圈定框架,在形塑教师注意力的同时实现"业绩"积累;实践逻辑彰显着教育评价的初心,为政策逻辑作出补充,在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抑制投机取巧.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需要强化日常考核与业绩累积并重的评价导向,探索中小学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评价指标,创新教师教育科研绩效的评价体系;保障基层学校教师职称评审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评定机制,引导学校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双重导向;构建县域教师职称评审的保障机制,畅通监督渠道.

    教师职称职称评定政策逻辑实践逻辑行为逻辑

    新时代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意蕴、现实问题及破解对策

    肖正德谢宜珍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理想信念之"钙",才能认同并根植于乡土文化,才能扎根乡村立德树人.然而,新时代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内容偏差、方法陈旧、机制不善等现实问题.为此,必须重视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匡正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变革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完善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机制,从而夯实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乡村教师教育家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教师使命感践行动力机制的质性探赜

    魏薇徐芳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高速转型与崛起辉煌征程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卓越乡村青年教师,既是新时代引领乡村建设的生力军,又是后脱贫时代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乡贤".他们扎根于乡村做"大先生",以"教育家精神"深耕专业领域,承担职业义务的同时践行着贡献乡村建设、引领乡村社会发展的公共责任与使命.这种既由内生长又向外辐射的使命感,是乡村青年教师成为"新乡贤"的内在动力,并由此驱动、赋予"新乡贤"们更深切的认同和回应.因而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度访谈分析60位乡村青年教师并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其使命感得以践行的三重动力机制,解码乡村青年教师通过"入场—维系—信任"的三级进阶的动力缘由,并归因出双重推拉因素作用下驱动其身份实现转型的内在机制.由此提出视角再造、角色重构、管理更新是"新乡贤"们与乡村社会实现双向良性循环的反哺与回归之路.

    新乡贤青年教师乡村教师动力机制质性研究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思政策略探析

    黎贝蓁潘喜霞
    103页

    用好本土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李祖秀
    103页

    美术课堂教学强化课程思政方法解析

    柳景琼
    104页

    系统化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探索

    王宏琴
    104页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创新路径

    江艳
    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