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艺术类院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三重维度

    梁焱王若阳汪颖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类院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期艺术类高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全面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艺术类院校可以结合艺术专业教育的丰富教学资源,紧抓教学内容创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强化政治引领与艺术人文素养,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挖掘多种创新教学模式与多途径教学手段,优化艺术类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反馈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大思政课艺术类院校三重维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下"青马工程"培养模式研究

    刘伟
    17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履行为党为国育人的根本任务,既是对历史重任的忠实担当,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战略考量.面对当前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在定位、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培养方式、健全培养机制等牢牢掌握主导权,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引领青年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合格马克思主义者与优秀青年.

    思想政治工作青马工程立德树人培养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与经济史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考

    汪超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现代史和经济史见证着中华民族历经的苦难和历史英雄做出的伟绩,体现出百年奋斗的伟大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较大.但在中国近现代史与经济史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师对近现代史和经济史不够重视,对于近现代史和经济史的内容挖掘不到位,近现代史和经济史的育人特色不突出等,从而导致最终的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和经济史作为研究重点,分析其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内涵、策略,旨在大学生培养优秀品质、形成正确三观.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思政教育

    大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实践路径探索

    徐畅
    1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实践的伟大征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党建文化资源,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资源.大连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充分利用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拓展思政课理论教学、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阵地等方式,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路径.

    大连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党建

    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结合路径分析

    于学文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十分有代表性的两门学科,其内部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但是两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却又差异很大,两类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结合结合之后是否能够对两门学科的研究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其研究结果无论是对心理学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结合路径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张晶
    18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兼具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历史课双重性质,其在培育、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近些年,伴随着高校思政育人理念的提出以及实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受到了更高度关注和重视,而且在民族精神内容的融入过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也得到了创新与改革,课程整体的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引导性和亲和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民族精神传承路径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育人路径建设研究

    张琳肖石磊
    18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各大高校要将体育学科和思政内容有效结合,但是,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忽视了思想政治理念和体育教育的融合,在大学教学中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本文对课程育人路径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将现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育人路径

    OBE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必要性

    陈轲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OBE教学理念是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型教育方向,在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政教学的一部分,可以融入到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中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的是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深化理论思想,本文针对OBE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必要性和实施途径进行了分析.

    OBE视域下党史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

    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究

    李娜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作为必修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课程思政理念带进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思政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融合体系,通过构建复合型教师队伍,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促进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思政元素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立德树人下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路径

    马琳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一方面要联系现实生活构建"大思政课",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另一方面又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让高校学生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荣任务.本文首先概述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以及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随后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重视课堂导入、抓好专题教学、创新评价机制、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构建多阵地多维度协同育人格局等建议,将"大思政课"打造成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阵地.

    立德树人伟大建党精神大思政课课堂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