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大学化学》为例

    赵海宏赵明霞石德志王国防...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化学》作为非化工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理念.对《大学化学》课程思政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本文立足于《大学化学》的知识体系与教育理念,从民族精神、科学家精神、三观教育、环保理念、情感教育和创新意识等六个方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探索.

    课程思政大学化学探索实践

    就业育人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现状与优化

    王文胜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高校面对现代化强国建设赋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就业育人方面,如何探索构建形成更高质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本文基于高校就业育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现状及困境,提出了"五个结合"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优化提升路径,以期为高校就业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索提出新思路、贡献新智慧,助推就业育人工作实现新发展.

    高校大学生就业育人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教育精准就业

    基于毛泽东思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吴桂岩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毛泽东思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研究,可以显示出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时代视野和政治担当,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的道路从何而来,到何而去,以及中国特色的"特"之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剖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进一步阐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所以,可以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延伸,这对于我国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及路径选择

    杨媚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让大学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义,探索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融入过程要遵循融入内容的统一性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科学原则,也要探寻打造优师队伍,抓好思想传播的源头;升级数智课堂,提升教学效能;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合理路径,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的育人功效.

    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路径选择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张蓓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升高,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政价值也得到更加广泛的拓展.在探寻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政价值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思政价值的有效路径,即是民办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

    张蓄金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高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保证常态化理念在其中融入力度,针对解决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缺陷问题,表明常态化教育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生思政意识培养中的作用.对于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刻认识,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关对策,最终达到不断提升常态化教育水平的目的.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入路径研究

    莫健
    178-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和协同育人的潜力.因此,建议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探索创新,构建融合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教育体系,以实现更有效的育人目标.

    高校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创新路径

    钱孙处
    18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可以培养出德才兼备、担当社会重任的优秀人才.为此,本文提出了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路径,包括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价值观创新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主体推力、实践基础及文化根基

    唐紫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驱为挽救民族之危亡与求得人民之解放,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指导,在建党过程中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深刻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以明确建党先驱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主体推力,建党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建党地方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根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志气、骨气与底气的生动诠释,指引了党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前进方向.

    伟大建党精神主体推力实践基础文化根基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

    焦晏如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本文聚焦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作为研究核心.通过对高校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本文着重从组织力内部结构力——政治领导力、组织凝聚力、群众号召力以及自我革新力这四个维度展开探索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背景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以期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示范和借鉴,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