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网络载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于立清宋依鸣罗帅
    16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和方式内容的待创新.本文旨在论述新时代网络载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提升对网络思政认识,加强网络思政建设,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提升思政教师网络载体运用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规范管理,提升网络载体下的法律意识.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并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网络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文化认同嵌入思政教育路径

    何苗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文化认同如何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通过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路径,探讨中华文化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并深入研究中华文化认同在思政课程设置、教学活动以及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与效果.研究发现,中华文化认同的嵌入可以促进学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学校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加强中华文化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的建议,以期为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华文化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学校文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及成因

    王兴阳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关乎国计,在知识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可以同科学和技术等多个领域实现结合,从而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这就赋予了思政课新的时代使命和任务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实现各学段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衔接,是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育人途径——以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例

    温学燕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大思政课"视域下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蕴含的现实诉求、实际障碍以及实践路径.数字化转型赋能"大思政课"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创新能力,还能更好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但当前下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存在各种阻滞因素.结合现实,对数字化转型赋能"大思政课"视域下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进行探析.

    数字化转型赋能大思政课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张雁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深刻的精神内涵,蕴涵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和重大的意义.本文对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阐明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价值观念培育中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爱国情怀,使高校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路径

    新时代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路径

    冯贝周阿萌
    182-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大学生党员高质量发展建设,不仅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必然性要求,亦是高校实施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关键体现.本文从基层党组织、大学生、高校党建层面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进行问题梳理;结合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特点,从健全体系、制定标准、完善制度等方面提出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思路与提升路径,旨在为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立德树人发展体系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刘丹
    18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专业领域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责任.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高职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打造高质量的高职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全面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高职课程思政进行研究,首先简述了课程思政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能够促进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高职学校实现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课程思政高职学校课程建设立德树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质与实践路径

    张傲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是以历史规律为指引的科学精神、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主体精神、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担当精神,并内蕴主观性与客观性、历时性与共时性、自觉性与被动性的鲜明特质.进入新时代,必须充分发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坚持理论创新、推动自我革命、根植人民立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镌刻强大的精神伟力.

    新时代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内涵鲜明特质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破与立"

    张雁航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灵魂课程.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在学科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应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有重点的"破",通过打造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构建数字化育人体系、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等实现有鲜明的"立",来树起标杆,在"破与立"之间闯新路,为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破与立育人体系

    《军事海洋学》课程主题式案例教学设计——以环中国岛链自然环境与军事区位专题为例

    李敏曲中党周永远
    192-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环中国岛链自然环境与军事区位案例教学为例,进行"岛链"的主题探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三大岛链的自然环境、区位特征、军事部署内容进行融合扩展,以加强"战场环境认知、知识理解运用,备战打仗思维"三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积极探索拓展军事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升新时代海警人才培养的质效.

    军事海洋学岛链案例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