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

    江文臻
    16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成为大家学习、交流、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是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时期的"网络新一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也受其影响.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合理利用互联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充分发挥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育人效果.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校思政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就业创业路径的影响

    刘玉兰
    16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教育改革逐渐深入,高校思政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这一模式对学生就业创业路径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对当前高校教育环境和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分析,文章详述了思政化教学模式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创新潜能,并有效提升团队合作技能.

    高校思政化教学模式就业创业路径影响研究

    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与实践

    吴丹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与资源优势.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加速发展,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和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既可以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赋能,又可以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因此,本文结合红色文化育人理念和数字化教育的时代背景,研究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探索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完善思政教育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以及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化的技术支持等策略,为高校学生构建更具个性化与活力的学习环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活力.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

    "大思政"工作格局下的实践课程体系——以《电气CAD技术》实践课程为例

    邢浪涛崔屹嵘
    17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施理念.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课程改革要遵循因材施教,时代发展,注重改革的成效,本文通过《电气CAD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研究,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深度结合,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严精细实的工匠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电气CAD技术》实践课程体系实行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相关思政元素,推行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持续修订完善课程实践标准,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法,《电气CAD技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已取得一定实效.

    "大思政"工作格局课程思政实践课程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

    黄雅鑫魏永清于飞关清心...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存在的学生思考探索少、学习获得感不高、实验报告形式固化等问题,课程组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即通过调整学习目标,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同时优化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通过调研反馈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并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电力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作用和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改革积极性学习效果挑战性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周萌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风是一所高校的发展之根,优良学风的培育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从主体、实践和管理三个层面剖析现今大学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三全育人"和学风建设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从构建全员育人模式、畅通全过程育人渠道、搭建全方面育人平台三方面探索学风建设的实施路径.

    学风建设三全育人路径探索

    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路径

    刘佳庆王凤陈非儿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打通党组织与大学生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当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认识不足、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不够完善等现状.为此,需要通过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党课教育,开展党建活动、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建立科学考评体系等路径助力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

    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

    "一站式"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基于整体性治理理念的分析

    刘甜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学生真实、自然、放松的生活学习平台,"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推动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强化高校党建引领的重要载体.本文聚焦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理论要求和分析框架,以现有实践经验为基础,阐释"一站式"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价值内涵,指出当前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整体性治理理念的相关要求,创新建设实践路径,从而为高校实现党组织与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提供借鉴.

    一站式学生社区高校党建路径创新

    信息化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的策略

    秦蓁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公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等.随后,强调了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促进学生参与度和教育效果方面.接着,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构建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教育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方法、完善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立多元互动的教育评估体系以及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信息化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教育创新

    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王梓含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全球化大背景中,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信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自信强调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强调带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