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黄晓琳

双月刊

1001-2001

kfk@tjh.tjmu.edu.cn

027-83662686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中国康复/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康复》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论述全面康复的学术性期刊,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康复水平,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全面介绍国内外康复医学及全面康复的现状、最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术探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刘玲玉秦文婷靳令经屈雪莹...
    707-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单纯机械手和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I-BCI)手功能康复系统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患者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康复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MI-BCI手功能康复系统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机械手重复抓握功能训练.2组手功能康复的总训练时间相同.在治疗前,治疗10次、20次后及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时,采用Wolf手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7级手功能评级、握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0及20次和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时,2组WMFT总完成时间、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2组WMFT总分、FMA-UE总分、FMA-手腕和MBI评分及研究组手握力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研究组FMA-UE总分、FMA-手腕、手握力、MB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P<0.01),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20次后及随访1个月时,研究组WMFT总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研究组WMFT总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治疗10次及随访1个月时7级手功能分级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20次后7级手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提高(P<0.05).2组各指标组间均有显著的时间效应(P<0.001),研究组WMFT总完成时间和握力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组别效应(P<0.05).结论:MI-BCI手康复训练系统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中重度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手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被视为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康复的有效标准化干预方案之一.

    脑卒中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自我管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疗效研究

    何爱群黎景波叶思媚应其兴...
    714-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日常生活活动(ADL)自我管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除此之外,2组另接受作业治疗师制定的延伸训练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延伸训练方案,观察组接受ADL自我管理方案,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估患侧上肢的活动功能,运动活动日记(MAL)评估患侧上肢的使用数量(MAL-AOU)和使用质量(MAL-QOM),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2组FMA-UE评分、FTHUE-HK分级、MAL-AOU、MAL-QOM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FTHUE-HK分级、MAL-AOU、MAL-QOM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L自我管理方案可有效增加治疗外偏瘫上肢的日常使用并促进功能.

    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ADL自我管理

    前庭康复联合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平衡信心的影响

    符文君许明陈爱连李琛...
    719-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联合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平衡信心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后的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头针治疗,观察组接受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头针治疗,持续治疗3周.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Prokin平衡测试系统静态评估睁眼和闭眼的运动面积和运动长度及动态评估患者的平均轨迹误差(ATE)和完成测试时间(TTE),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定患者平衡信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BI和ABC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1),2组患者静态评估的睁眼和闭眼运动面积和运动长度及动态评估的平均轨迹误差(ATE)和完成测试时间(TTE)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观察组BBS、BI和AB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态评估的睁眼和闭眼运动面积和长度及动态评估的ATE和TTE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联合头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睁闭眼平衡稳定性和下肢动静态控制能力,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强化平衡信心.

    脑卒中前庭康复头针平衡功能平衡信心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偏头痛

    Moskatel L徐岱松贾晋瑄潘文秀...
    723页

    强化多平面躯干联合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杨绪强熊荣飞王寿强汪华琼...
    724-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强化多平面躯干训练结合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活动能力和跌倒风险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强化多平面躯干训练,并结合双重任务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IS)、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起立-行走测试(TUG)、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干预4周后、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2组患者TIS、10-MWT、FMA-LE、BBS、MBI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2组TUG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TIS、10-MWT、FMA-LE、BBS、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U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多平面躯干训练结合双重任务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多平面躯干训练脑卒中双重任务训练平衡活动能力跌倒风险

    射频消融术治疗舌咽神经痛

    Do K徐岱松贾晋瑄潘文秀...
    728页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

    王晓雯袁海新赵刚钱红...
    729-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构音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PD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高频组、低频组、假刺激组,每组1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常规构音训练;高频组、低频组、假刺激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频率rTMS联合构音训练,高频组采用5Hz rTMS刺激双侧口面部初级感觉运动区(OF-SM1),低频组采用1Hz rTMS刺激双侧OF-SM1,假刺激组采用无磁场输出rTMS刺激双侧OF-SM1,治疗30d.分别于治疗前后、随访时,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量表、声嘶听感知评定量表(GRBAS)、嗓音障碍指数(VHI)问卷、交流有效性指数(CETI)量表、幅度标准差、连续语音能力言语速率、言语基频标准差(F0SD)、最长声时(MPT)、最大数数能力(MCA)、接触率微扰(CQP)、声门噪音(NNE)、/i/的第2共振峰(F2/i/)、平均强度评估,比较4组患者在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嗓音嘶哑程度和自我主观感受、语言交流能力、言语节律、语速、语调、呼吸支持、呼吸与发声协调性、声门闭合的规律性、气息声、口腔共鸣、音量的疗效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Frenchay评分、幅度标准差、F0SD、连续语音能力言语速率MPT、MCA、平均强度、F2/i/、CET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CQP、NNE、GRBAS、VH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随访时幅度标准差、F0SD、连续语音能力言语速率、MPT、MCA、平均强度、F2/i/、CET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NNE、GRBAS评分、VH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高频组随访时的CQP明显降低(P<0.05),高频组、低频组随访时的Frenchay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高频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Frenchay评分、幅度标准差、F0SD、连续语音能力言语速率、MPT、MCA、平均强度、F2/i/、CETI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QP、NNE、GRBAS、VHI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常规构音训练能提高PD患者的构音运动、呼吸支持、呼吸与发声的协调性、声门闭合的规律性、音量、口腔共鸣、日常语言交流能力;减轻气息声、嗓音嘶哑和自我主观感受;改善语调单一、响度单一、发音拖延及停顿,其疗效优于常规构音训练和低频rTMS,且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帕金森病构音障碍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构音训练嗓音训练

    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身体活动

    Small S宣文凯李勇芳宋小慧...
    735页

    ICF-RS用于评价多模式疗法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朱行通巩浩然吴占勇马建青...
    736-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评估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的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功能状况,初步分析多模式疗法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进行多模式疗法.干预3个月前后,通过ICF-RS评估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76例患者存在明显功能障碍的类目依次为:b130能量和驱力功能、d240控制应激和其他心理需求、d640做家务、d230进行日常事务、d570照顾个人的健康、d660帮助别人、d850有报酬的就业、d920娱乐和休闲、b134睡眠功能、b152情感功能、b280痛觉、b455运动耐受能力、b710关节活动能力、b730肌肉力量功能、d410改变身体基本姿势、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共16条.干预3个月后,2组16条类目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16条类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疗法对行PLIF术的LSS患者有明显的康复疗效.

    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多模式疗法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康复组合康复

    《中国康复》杂志实行网站投稿

    7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