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吴弦光、李建军

月刊

1006-9771

cjrtponline@263.net

010-67567673,87569723

100068

北京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层肌肉刺激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效果

    梁艳华张琦胡晓诗李晓松...
    1452-1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深层肌肉刺激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脑瘫儿童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干预组(n=15).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增加深层肌肉刺激,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超声诊断系统对腓肠肌行横切和纵切两个方向检查,比较肌纤维长度、肌肉羽状角度、肌肉厚度和肌肉横截面积,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患侧下肢肌张力,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的D区和E区评价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肌纤维长度和肌肉羽状角度均显著改善(|t|>6.329,P<0.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t|>2.347,P<0.05);两组MAS评分均降低(t>2.432,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t=2.140,P<0.05);两组GMFM D区、E区评分均显著增加(|t|>8.473,P<0.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t|>2.191,P<0.05).结论 深层肌肉刺激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腓肠肌肌纤维长度和肌肉羽状角度,改善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

    脑性瘫痪深层肌肉刺激痉挛肌肉结构

    居家运动对肩袖损伤术后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杨婷周敬杰王涛朱伟伟...
    1461-1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居家运动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康肩袖损伤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居家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常规组在医院接受常规康复训练8周,居家组接受居家运动处方训练8周,联合组先在院接受常规康复4周,后完成居家运动处方训练4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肩关节活动范围(ROM)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和8周后,各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Z>2.964,P<0.001);治疗4周后,居家组VAS评分高于另外两组(|Z|>2.531,P<0.05).UCLA、CMS、SF-36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时间效应均非常显著(F>498.102,P<0.001),各组评分均较前一时期显著改善(P<0.001);SF-36心理健康评分组别效应显著(F=7.408,P=0.002),治疗4周和8周后,居家组最高(P<0.01);SF-36生理健康评分交互效应显著(F=10.138,P<0.001),治疗4周后,居家组最低(P<0.05).肩关节各方向ROM时间效应均非常显著(F>672.601,P<0.001),各组均较前一时期显著改善(P<0.001);外展和外旋交互效应显著(F>4.059,P<0.01),前屈交互效应接近显著(F=2.412,P=0.055);前屈ROM,治疗4周后,居家组低于联合组(P=0.047),治疗8周后,居家组低于常规组(P=0.042);外展ROM,治疗4周后,居家组最低(P<0.01),治疗8周后,居家组低于联合组(P=0.046);外旋ROM,治疗4周后,居家组低于常规组(P=0.022).结论 居家康复可以改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疼痛、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效果与机构康复各有所长,康复8周后总体差别不大.

    肩袖损伤居家康复疼痛生活质量

    改良脚趾伸展训练对女性拇外翻患者的治疗效果

    刁连福周智诚刘梦婷张梁...
    1473-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脚趾伸展训练(TSO)和改良TSO对女性拇外翻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2023年9月至12月,在首都体育学院招募女性拇外翻患者45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5)、TSO组(n=15)和改良TSO组(n=15).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TSO组接受TSO,改良TSO组在腓骨长肌筋膜松解后进行TSO,共8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和干预8周测量受试者的拇外翻角变化值和拇外展肌横截面积.结果 空白对照组脱落1例.TSO组和改良TSO组拇外翻角的变化值大于空白对照组(F>15.263,P<0.05),并且干预4周时改良TSO组左脚拇外翻角的变化值大于TSO组(P<0.05).时间对拇外展肌横截面积主效应显著(F>13.245,P<0.05),组别对左脚拇外展肌横截面积主效应显著(F=3.798,P<0.05),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均显著(F>4.744,P<0.05).TSO组和改良TSO组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拇外展肌横截面积均大于干预前(P<0.05),干预8周时改良TSO组右脚的拇外展肌横截面积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TSO和改良TSO均可改善女性拇外翻患者的拇外翻角变化值和拇外展肌横截面积,改良TSO效果更优.

    拇外翻拇外翻角拇外展肌筋膜松解脚趾伸展训练

    上肢假肢弃用因素调查

    艾旺宪刘四文刘德明韩俊奇...
    1479-1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影响上肢假肢被弃用的因素.方法 通过病历查询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适配上肢假肢的截肢者138例,选择适配后功能独立性评分提高者,采用电话或微信对126例进行问卷调查.依据Trinity截肢和假肢体验量表-修订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设计假肢弃用原因问卷,将上肢假肢弃用原因归纳为截肢者因素、假肢适配因素、假肢训练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和社会政策因素4个方面.结果 假肢总体弃用率为23.0%(29/126).弃用组与在用组间文化程度、截肢部位和残肢状况有显著性差异(χ2>6.808,P<0.05);假肢类型、假肢是否有功能、安装假肢期望值、假肢舒适性、穿脱方便性、操控灵敏性、假肢重量、外观满意度、假肢技师水平、假肢安装后的满意度和在用假肢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χ2>13.083,P<0.05);假肢装配前的训练程度、安装假肢3个月后对功能性假肢掌握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职业康复模拟训练有显著性差异(χ2>6.520,P<0.05);使用假肢参与社会活动意愿、社会人员对其穿戴假肢态度、家人对其使用假肢支持、工作状态、福利政策熟知情况、当前身体状况有显著性差异(χ2>13.152,P<0.01).结论 截肢者因素、假肢适配因素、假肢训练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和社会政策因素都可能影响截肢者弃用假肢,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上肢截肢上肢假肢弃用调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稿约

    后插1-后插4页